黄培新教授滋阴思想初探*

2018-01-26 07:35文龙龙林伟龙黄培新
天津中医药 2018年9期
关键词:黄教授滋阴阴虚

文龙龙,林伟龙,黄培新

(1.广东省中医院,广州 510120;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 510405)

黄培新教授,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脑病重点学科带头人。黄培新教授从事临床及教育30余年,理论及临床功底深厚,注重中医理论基础与临床实际的结合,对滋阴法有独到的理解。笔者有幸跟师黄培新教授,将其滋阴学术思想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学术思想概述

黄培新教授认为阴虚理论必须追溯于人法天地的思想及水地说,水地说认为人秉阴精而生,阴化气,气生形。《素问》[1]提出:“夫精者,身之本也”,“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黄培新教授继承并发展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2]的思想,结合天人相应原则,认为“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血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人法天地,人体阳亦有余而阴亦不足。黄教授同时结合地域及气候对人体阴阳的影响,指出广东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较为发达,快节奏、高压力、熬夜等有异于古代恬淡虚无的现代生活习惯极易耗伤阴精;更兼广东地处南方,高热与潮湿夹杂,湿热明显,湿热易伤阴精,“东南地卑湿,湿热相火为病者,十居八九”[3];现代人生活安逸,大多无体力活动的经历,而纵欲无常,纵欲伤身,更易耗损阴精。结合人、地、时三因素,黄培新教授继承“阴常不足”理论,提倡在治疗疾病时应注重滋阴疗法。

2 辨证及用药特色

2.1 滋阴清热降火 阴平阳秘是中医追求的理想目标,阴阳失衡则百病丛生,火热可伤阴,阴弱则生火热,两者互为因果,黄教授认为人体禀阴精而生,更应重视阴弱则生火热的病理过程。“人之一身阳有余而阴不足,劳欲无度,精血既亏,相火必旺,真阴愈竭,阴伤为其本,虚火为其标,阴越伤则火越旺,火越旺则阴更伤,只有滋阴降火并用,则阴能补,火能降。”治疗上提倡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辨证施治——实火可清、虚火可补、火郁当发。如患者表现为口干,饮水多,面色潮红,出汗,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脉数,说明患者本在阴虚,外表性热,当滋阴清热,予北沙参、百合、麦门冬、石斛、玉竹重在滋养肺胃之阴,稍以清热,枸杞子、桑椹、女贞子、旱莲草补肝肾之阴,黄精补脾;如患者表现为失眠多梦,特别是难以入睡,情绪烦躁,口苦咽痛,目赤,便秘,表明患者阴伤严重,热已化火,阴越伤则火越旺,火越旺则阴越伤,只有滋阴与降火并用,阴方能补,火方能降。黄教授则在滋阴的基础上加用清热药,多用生地清血热,牡丹皮、赤芍、紫草清心肝火;地骨皮降肺火,五倍子敛肺火;黄芩、淡竹叶、莲子清心火;夏枯草、决明子、龙胆草清肝火;石膏、知母、黄连清胃火;如患者出现高烧、肢体抽搐等火盛表现,可予水牛角、羚羊角、熊胆降火[4]。

2.2 益气养阴 益气养阴是临床常见的病理变化,黄教授指出气与阴密不可分,人秉阴精而生,生理上,阴可化气,精的消耗与气的生成相并而生,病理上,阴精不足,则气化生不足,气化生功能不足,则阴愈虚,最终表现为气阴两虚,阴是本,气是力,《内经》曰:气归精,精归化......化生精,气生形......气伤精。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口干咽燥,气短乏力,面白无华,心悸失眠,食欲下降,舌质淡黯,苔少或无苔,脉细数[5]。黄培新教授认为有形之阴精不能速成,无形之气急当顾护,因此治疗上当以益气为主,养阴为辅,此即不养阴而养阴之法。常用黄芪、党参补益脾肺之气;西洋参、太子参益气养阴生精;人参、麦门冬、五味子养阴生津,其中人参性甘温,具益元气生津液的功效,麦门冬甘寒,养阴润肺生津,人参与麦门冬合用,益气养阴功效益彰,五味子敛肺止汗,生津止渴。3味药一补一润一敛,益气养阴;黄教授多重用山药,认为山药药性较为平和,补脾肺肾之阴,同时兼顾益气,是益气养阴的要药,《本草新编》[6]更是将其奉为可君可臣之品,用之无不宜者也,多用受益,少用亦受益。

2.3 活血化瘀 阴虚是血瘀证的常见病因,黄培新教授认为阴虚患者常伴有血瘀证,临床常见固定点疼痛,遇冷加剧,皮肤甲错,口唇紫暗,临床常遗漏的是舌后壁静脉曲张,治疗上常用滋阴活血之品,如熟地黄、当归补血活血,丹参、红花、川芎活血化瘀,如伴有红疹等热毒表现,可予紫草、徐长卿、两面针凉血活血透疹,伴有大便黏腻患者予大黄、虎杖活血祛瘀同时清泻湿热;伴有情绪不畅,胸胁胀痛,善太息者予玫瑰花、茜草、桃仁、益母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2.4 清热化湿 阴虚湿热是黄培新教授在临床上观察到的独特现象,一般而言,阴虚者是指阴津亏虚,而湿热者则水湿停聚,一为津亏,一为水多,阴虚与湿热不大可能同时存在。黄教授从《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则阴沉且布,雨变枯槁”得到启示,认为阴虚湿热存在理论基础:阴虚湿热证主要以阴虚为基础,阴虚则内火旺,灼伤津液化生痰湿,痰湿与内热混杂化生痰火湿热,湿热伤阴最终形成阴虚湿热证。患者可表现为皮肤甲错,手足麻痹,头晕,头重如裹,面部油腻,意识迟钝,昏昏欲睡,大便干涩,苔黄腻,脉数。治疗上,推崇“气化湿亦化”和“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的思想,认为治疗核心在于滋阴与清热化湿的微妙配合,滋阴过盛则有关门留寇之虞,滋阴不足则湿热之邪不去,因此滋阴和清湿热必须维持平衡才能实现疾病的治愈。常用生地、玄参、石斛滋阴,麦门冬、桑叶、天花粉滋养肺胃之阴,肉苁蓉、白芍、牛膝滋补肝肾之阴;半夏燥痰湿;陈皮、枳实理气化痰,茯苓健脾化湿,黄柏、知母、栀子祛湿热;黄连、黄芩、犀角苦寒清热。如患者出现胸闷汗出,口干渴,说明湿热初起,黄教授常予枳壳、杏仁、桔梗宣肺利气化湿;藿香、佩兰、石菖蒲、郁金芳香化湿;如患者出现舌尖红等湿渐化热的临床表现,可予连翘、滑石等辛泄清热;如患者出现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等症,当予石膏、知母、苍术等药清阳明实热,辅以化太阴之湿。

3 病案举隅

3.1 病例1 患者男性,因“失眠2年余”来诊。症见难以入睡,睡眠表浅,早醒,精神较差,口干饮水多,气短乏力,无发热恶寒、出汗,食欲一般,大便稍干,小便调,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浮弦。中医诊断:不寐(阴虚火旺),处方:生地20 g,山茱萸15 g,醋龟板 20 g(先煎),知母 10 g,黄柏 10 g,牡丹皮 10 g,泽泻 15 g,茯苓 15 g,党参 30 g,香附 15 g,浮小麦30 g,大枣15 g,炙甘草5 g。每日1剂,煎至200 mL,温服,共7剂。服药后患者睡眠改善,可入睡,口干减轻,但仍有气短乏力,予原方基础上去黄柏、牡丹皮、泽泻,加白术、柴胡,服药后患者气短乏力明显缓解,维持原方治疗。

按语:失眠属于不寐[7]范畴,涉及激素失调、神经系统紊乱等多个机制,目前尚无公认的有效疗法,大多只能依靠化学药物控制症状[8-9]。事实证明中医是治疗失眠的有效方法[10-11]。根据患者症状,诊断为失眠,辨证为阴虚火旺;知柏地黄丸是滋阴降火的常用方剂,黄培新教授运用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12],患者有火热表现,将熟地黄换生地加强滋阴清热功效,佐以甘麦大枣汤补益气血[13],安心养神,配合党参益气养阴生津,脾为至阴之地,健脾即补阴,可用茯苓、香附健脾安神。服用7剂后患者睡眠改善,证明火已清,故可去黄柏、牡丹皮、泽泻;患者仍气短乏力,故加白术、柴胡加强健脾升阳功效。

3.2 病例2 患者女性,因“反复头晕3年”来诊,患者3年前出现头晕,昏沉感,平素伴有口干口苦,身体自觉发热,纳一般,睡眠差,大便干,小便调,舌淡苔白,脉细。中医诊断:眩晕(火旺阳亢)。处方:天麻 15 g,钩藤 15 g,白芍 20 g,女贞子 15 g,旱莲草15 g,山茱萸 20 g,生地 20 g,龟甲 20 g,龙齿 30 g,肉苁蓉15 g,砂仁 5 g,牛膝15 g,每日1剂,煎至200 mL,温服,共7剂。服药后患者口干口苦及大便干较前缓解,但仍有头晕,睡眠仍差,缘患者阴虚致火旺,故减肉苁蓉,加决明子、龙胆草配合天麻、钩藤、龙齿加强平熄肝风,夜交藤养血安神。7剂药后患者头晕、睡眠明显改善。患者疗效明显,以方测证,辨证准确,遂予维持原方治疗。

按语:眩晕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轻者闭目可止,重者不能站立。多因饮食劳倦、病后体虚等导致气血肾精亏虚,或阴虚阳亢,扰动清窍。根据患者症状,诊断为眩晕,辨证为火旺阳亢,阴虚为本,阳亢为标。患者口干口苦、大便干,身体发热感,提示阴虚严重,阴虚致阳亢,故可见眩晕。治疗上,当以滋阴为本,兼顾平抑阳亢。黄教授以山茱萸、龟板滋补肾阴,白芍、生地滋补阴血,女贞子、旱莲草补阴气。佐以天麻、钩藤平熄肝风,龙齿平抑阳亢,牛膝引火下行,补阴之品多为寒凉之品,为防伤胃气,予砂仁护胃。服药后患者口干口苦及大便干较前缓解,阴虚之体得到一定缓解,但患者仍有头晕,睡眠仍差,缘患者阴虚虽得到改善,但阳亢依旧,故仍有头晕,睡眠差。黄教授认为决明子、龙胆皆苦寒之品,具有清肝明目,泻肝火的功效;夜交藤甘平,具有养心安神的功效,故予加决明子、龙胆草配合天麻、钩藤、龙齿加强平熄肝风,夜交藤养血安神。患者服药后阳亢之质明显改善,眩晕及失眠症状亦随之改善,遂以原方维持治疗。

4 结语

黄培新教授从经典中医理论人法天地的思想及水地说出发,继承并发展人秉阴精而生的滋阴思想,认为人体在先天及后天的过程中阴精亏虚明显,平素当注意阴精的顾护,滋阴学术思想以滋补阴精为要。同时临床变化万千,可伴有阴虚火旺、血瘀、湿热等不同病机,指出在重视补阴的同时,亦强调临床应从患者的临床症状出发,根据不同的病机,个体化治疗予以不同的药物,滋阴学术思想总体意在阴平阳秘,而非一概而论,临证当灵活运用。

猜你喜欢
黄教授滋阴阴虚
阴虚体质的人炎夏要会调理
秋日滋阴润燥佳品——百合
秋季养生 重在滋阴防燥
大道至朴,“怪医”仁心仁术治“怪病”
秋天滋阴败火的宝贝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
中风防治灵1号为主治疗阴虚风动型脑梗死30例
详解Pl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