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培育探究*

2018-01-26 14:05
山西青年 2018年10期
关键词:院校精神职业

刘 静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黄山 245000)

一、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对当前高职学生的价值意义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技术领域的革新促使市场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这为高职院校的更快更好发展提供了契机。在2014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是国家与社会对高职院校的厚望,同时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素质职业人才的培养,需要高职院校施以全方位的教育,这种教育,不仅包括技术方面技能的培育,也包括职业人自身精神力的培养,即职业精神的激发与培养。那么何为职业精神?中国人民大学的邱吉教授将其定义为“人们在一定的职业生活中能动地表现自己,反映职业性质和特征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职业精神既是人类在改造物质世界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的活力和意志的体现,具有强烈的社会性特征;也是对从业者职业意识、职业思维和职业心理状态的反映,具有强烈的主观性色彩,同时还是从业者职业道德素质的具体体现。”[1]通过解读不难发现,职业精神带有浓郁的主观倾向,这将是从业者在未来职业生活中进行自我超越与实现社会价值的原动力。

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一个人能否获得社会的认可,实现自身的价值,取决于他(她)是否可以与社会接轨,用社会的价值标准作为自己行动生活的基本准则。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而其中的高职院校学生更是未来建设的先锋力量,社会大语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只有用具有社会主义特质的职业精神来武装自己,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精神要素融入到自己的行为意识当中,才能获得人生价值的最大化:于个人而言,在待人接物,与人协作时更接地气儿,不断修炼自身的品格德行,使自己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于工作而言,优秀的工作状态需要有好的职业精神做支撑,职业精神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相链接,直接体现为能够做到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确保职业行为的可控化,最大程度的保证工作是社会主义社会所需要的,为工作所属行业、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具体内涵

社会主义职业精神是传统职业精神与道德品格相融合的产物,是传统职业精神之上的一种价值引领,它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范围内的市场价值诉求。在当前的高职教育阶段,院校更需要重视将职业精神与社会主义精神体系相交融,培育凝练出社会主义语境下的职业精神,以此作为高职学生未来职业道路上的指南针。具体而言,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应基本包涵以下几大方面:

第一,爱岗敬业。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第一条就明确要求,社会主义劳动者必须具备爱岗敬业的品质精神,热爱、尊敬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关于“敬业”的表述,由此可见,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进程中,社会对个体工作者的一项基本要求。我们从小就会说“要做一名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而一个合格的建设者,第一项就要做到“爱岗敬业”。在我国,从高职院校走出的学生未来基本走上的都是技能型岗位,这些岗位对劳动者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不仅要有扎实的技能功底,在具体的动手环节中能够拿得起、靠得住,还必须要有充分的行业认知和心理准备,有一颗热爱所选行业的心。由于技能型劳动者所从事的工作一般具有时效性、单一性等特点,要想充分适应行业不断向前向上发展的态势,就必须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以“细心、耐心”对待具体的工作。只有踏实肯干、兢兢业业,从业者才能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去迎接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工作做到最好,从而被所处行业和社会认可,真正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第二,诚信正义。市场经济强调以市场为导向,具有自主性、开放性、竞争性,这些特点在保障市场的自由度同时,也存在着可被利用的漏洞,一味地依赖市场法则,极可能在利益的面前丧失原则,放弃初衷。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我们更加强调传统道德观的引领作用。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被视作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一个以诚待人,言而有信的人,能够不拘泥于蝇头小利,紧守市场准则而不逾矩。正义,即能够秉持公道,充满正能量。高职学生在走向社会后,所从事的岗位多种多样,但无一不是与社会发展贴合度最为紧密的,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根基构架。这些工作的完成,直接关系到了国家的总体建设,因此在高职学生为踏入社会之前,学校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此方面的意识——遵纪守法,以国为重。只有具有了这些正义的元素,在遇到大是大非时才能够守得住底线,不易被眼前的利益迷惑,在工作岗位上才能做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第三,友善协作。“培养职业技能是职业教育最基本的价值体现,是人才培养的出发点。”[2]在社会大背景下,人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其工作具有浓郁的社会性,所有职业人的工作都是社会大生产中的一部分,都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工作是可以脱离他人而单独存在的,因此高职学生理应掌握的一项技能就是与他人的协作。“一个好汉三个帮”,只有具备协作意识,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才能更好地融入,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取长补短,快速成长。与他人协作,不仅是一项技能,也属于意识精神的范畴。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团结他人、协同工作,是一名职业者情商的体现,同时也是职业精神应进行培养的一方面。与他人相处,重点是要以真心相待,对周边的人怀有善意,而这恰巧是当前我们大力倡导的一项品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要求个人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友善其实即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原则。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新时期,职业劳动者有必要将友善地待人接物与有意识的协同做事联系起来,这也是社会主义职业精神中的重要内涵。

第四,创新进取。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大学阶段要学习掌握多方面的知识,接受所学专业领域的相关技能培训,这些是他们未来立足岗位的主要法宝。当然,仅仅靠这些还远远不够,高职院校还需要把学习的理念凝练成一种创新进取的精神来传授给学生。中国有古话云:“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是永无止境的,尤其当前的我们身处于知识信息迅猛发展的21世纪。站在全局的角度来讲,社会主义建设正处在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职业劳动者作为中间骨干力量,必须不断努力,毫不放松;而从基层行业发展的前景来看,不断提高的技术水平也要求掌握运用其的一线人员必须具备相适宜的能力。综合而言,高职学生只有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在走上社会后自觉地鞭策自己不断吸收本领域的最新知识和技能,在处理问题时多问为什么,多思考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才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得心应手,将自己的所学知识与一线经验相融会贯通,做到不断前进,锐意进取,更多的创造出本专业所需要的新成果,丰富本行业领域的新需求,从而使得所做工作产出比高,真正实现职业生涯的成功。

三、高职院校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培育的方法探析

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培育是高职院校培养全方位高素质职业人才的一条必有之路。在未来社会,具备爱岗敬业、诚信正义、友善协作、创新进取精神的职业劳动者必定是更具竞争力的,而这些精神理念的培养,却是一朝一夕无法完成的,它需要多部门从多角度同向发力,共同建构。

第一,高职院校要明确重点,肩负起主要的培育使命。首先,高职院校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上总揽全局,结合整个市场的未来走势及相关需求,制定出一整套完善全面的人才培养计划,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培育写入其中,作为院校教学的一项重点,为后面的具体施教搭好框架,奠定基础。其次,在具体的专业课堂上,专业教师在进行专业理论及技能的讲授之外,还需要有意识地担负起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宣讲任务。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将职业精神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的模式来进行,比如在护理专业的课堂上,教师可以一边讲护理操作的要领,另一边反复强调这样做的价值意义,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学生将专业的重要性铭记于心,未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够发自内心的尊重工作,热爱岗位。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要守好思政理论课这块主阵地,充分发挥好其在高职院校职业精神培育中的中心渠道作用。思政教师要守好自己的责任田,在思政课堂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道德准则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下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对于大是大非问题有正确的判断能力。“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思政教师还要充分发挥榜样带头作用,通过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在言传身教中使学生对未来工作产生高度的认可感,使命感。除此之外,辅导员也要多于思政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关心引导学生的寝室生活,将日常的生活文明常识融入到学生的个体意识当中,双管齐下,帮助高职学生建构起充满正能量的社会主义职业精神框架。

第二,社会企业要协同配合,肩负起必要的培育使命。高职院校着力培养的是企业所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在治学方面与企业有着天然的密切关系。一方面,现在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采用了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通过把企业引入到日常的教学情境中,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企业的要求,使自己成长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在这个过程里,企业一定要首先确保自己的企业文化是积极、向上的,

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然后在具体的授课中有意识地向高职学生传输自己的企业文化要素,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使高职学生更快地适应未来的岗位要求,真正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特征要求,在熟悉的基础上增加认可度,在未来能够更好地融入其中,发挥好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社会效应。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一般会在最后一年安排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进行“顶岗实习”,通过实践将前边的课堂理论学习分解细化,便于学生的吸收掌握。这个阶段同样是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培养的黄金时期,企业应该担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不仅是技能操作方面,包括职业前景、职业操守等精神理念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务必使学生对每天所进行的操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对于学生今后踏上工作征途,不断地自我激励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企业还要细心地指派学生实习的“负责人”,他们是学生接触行业,接触岗位的第一扇窗户,他们对工作的态度,日常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要想使学生具备优秀的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其走上岗位的“引路人”一定要首先具备相关的职业精神。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培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从学生一踏入校园就开始,一直到高职学生走出校园,走上岗位还未完全结束,是一项需要学校、企业在社会大背景下共同合力的巨大工程。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应该成为整个市场经济范围内的职业理念,它的成功普及,必将对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产生重大的效益影响。

参考文献:

[1]邱吉.培育职业精神的哲学思考—从职业规范的角度看职业伦理[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2):77.

[2]郑玉清.现代职业教育的理性选择: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高度融合[J].职教论坛,2015(5):31.

猜你喜欢
院校精神职业
虎虎生威见精神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