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社会中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2018-01-26 15:57武建慧
山西青年 2018年6期
关键词:网红传统思想

武建慧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北京 102602)

当今社会,“网红”不仅是互联网技术带给我们的一个新词,也是一种现象,一种挑战——一种思想领域的挑战——“网红”现象,正在逐步地影响年轻人的价值观,进而影响社会的价值观,如果不加强引导就会造成社会问题,甚至给社会带来灾难。

一方面网络文化会对年轻的网民,尤其是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一些不良的网络文化信息也会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带来冲击,致使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能力较差等问题[1]。

这严重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面临着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2-4]。教育兴则人才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面对这样的网络乱象,思想政治工作者该如何应对?

一、问题分析

人作为自然的存在物,具有和动物一样的基本物质需求;人作为社会存在物,又具有区别于动物本能的更高级别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们在原有物质文化满足的基础上对自身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中国社会的经济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低层次的物质需求已经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满足,所以,精神文化的需求自然日益高涨。

物质层面的需求是明确的,是人的生物特性所决定的,无需赘言。精神层面的需求却大不相同——所谓“性相近,习相远”——精神层次的追求会千变万化,而且,是“馅饼”与“陷阱”同在,诱惑与希望共存。

造成网络乱象的外因,一方面就是网络社会所带来的极高的信息传播速度。

由于网络极高的信息传播速度,可以让一个话题瞬间传遍全球(在各种社交媒体的作用下),从而让“发帖者”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极高的关注度——成为“网红”——从而从某种程度上极大地满足作者作为“社会人”对社会“尊重(或者称为关注)”的需求。比如著名的网络大V薛蛮子曾经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每天打开微博浏览求关注、求转发的请求时,有一种皇帝批阅奏章的感觉——可见这种满足感是多么地强烈!

然而,物极必反,盛极而衰。当网络带给人们的这种上瘾的感觉太过强烈,以至于忘记了道德底线的时候,各种不和谐就出现了。网络社会尤其如此,因为网络传播就是一个放大器——人的欲望的放大器。当寻求关注的欲望被网络无限放大的时候,各种匪夷所思的乱象的产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

二、应对策略

“解铃还须系铃人”——要破解网络所带来的难题也必须依靠网络技术。传统文化告诉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当人人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从心底建立起一道防火墙,避免小恶的产生、传播,我们的网络环境就好变得越来越清澈。

如何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一个全方面的解决方案——技术层面的以及思想层面的。

技术层面的方案这就是“网络实名制”。互联网发明之初,最著名的一个说法就是“没有人知道网络上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这实际上就是“自媒体”时代诸多别有用心的人放弃底线,博出位的原因——总以为没有人知道,就可以肆意妄为。于是,“网络实名制”产生了,从技术上堵住这一漏洞,为进一步净化网络空间提供了技术保障。技术层面的问题,本文不多赘述。本文的重点是探讨思想层面的方案。

然后,是思想层面的方案——弘扬传统文化。

首先说,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当代消除网络乱象的一剂良方。中国传统文化重和谐,讲究“天人合一”,实际上就是“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通俗的、朴素的说法,是一致的,所以是正确的,积极的。

第二,弘扬传统文化是有历史基础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民族思维意识体系、知识体系结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体系,以及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模式等体系的文化积淀。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构成我国国情、民情的重要组成部分[6]。新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弘扬传统文化,正是马克思主义与国情、民情相结合的最佳选择,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第三,网络时代,中国弘扬传统文化同样具有超强的生命力,同样可以“网红”,但是要采用合适的方式方法。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进入网络时代以后,出现了一句反话“酒香也怕巷子深”,意思是说,网络社会中如果方式方法恰当,再好的内容也很难传播。所以,从现象上看,比较容易火起来的最先往往是一些“短平快”的题材,比如各种选秀,再比如,各种偶像等等。这种现象缘于自媒体时代自传播的特点,但是,具有“外热内冷”特质——表面看着热闹,能够暂时满足大众的一些浅表的观赏、或者欲望的需求。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酒香”是毋庸置疑的,也就是说思想深度、文化内涵是没有问题的。重要的是,要采取合适的形式。CCTV的《中国诗词大会》,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很值得借鉴。《中国诗词大会》摒弃了过分强调“吸睛”的做法,不以营造耸人听闻的话题博人眼球,而是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作为节目的核心价值。《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首先说明,传统文化的魅力是客观存在的。第二,说明只要我们选择了正确的形式,网络社会中传统文化一样流行,也可以成为“网红”。

高校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也需要借鉴《中国诗词大会》一样的创新思维[7-8]。

首先,在内容上,要贴近生活,准确把握大学生的真情实感。只有贴近生活,贴近年轻人的真实感受,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才能让学生们有亲近感。

第二,形式上要创新,要增加大众的参与度,适当引入娱乐性。网络社会是“自媒体”时代,其重要的特点就是人人参与性。因为人人参与,才能调动众人的“自传播”特性,才能形成热点,加深影响,增

强效果。

第三,传播手段要采用新技术,增强传播效果。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传播技术、软件层出不穷。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这方面也绝不能落伍,各种技术、新软件实际上也是思想阵地的有效组成部分。

三、总结

网络乱象一方面源于技术,是“自媒体”的一种特质。另一方面是思想文化方面的正能量的引导缺位。源于技术的可以用技术手段解决——“网络实名”就是很好的解决方案。思想文化方面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努力,通过弘扬中华传统“和谐”文化的精髓,对网络进行正确地引导。

[1]陈佳.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教育引导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

[2]姜科多.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培育高校学生全面发展——关于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的思考[J].林区教学,2017,21(5):1-3.

[3]官海萍,刘滨.新形势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方向——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7,卷缺失(2):62-65.

[4]刘仓.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华魂,2017,卷缺失(6):18-22.

[5]钟美玲,俞志.马克思主义人的需求理论及其当代意义[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4):39-42,47.

[6]杨志明.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J].探索,1995,11(4):34-36.

[7]刘子煊.《中国诗词大会》带来的思考[J].成才之路,2017(17):32.

[8]杨懿凡.综艺类电视节目传播策略分析——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J].电视指南,2017(11):11-12.

猜你喜欢
网红传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思想与“剑”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不要上“网红”的当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ВаНхУ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