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产地检疫概述

2018-01-26 16:01李中习河北省大名县畜牧水产局
中国畜牧业 2018年5期
关键词:监督机构产地申报

文│李中习(河北省大名县畜牧水产局)

动物产地检疫是指动物在离开饲养地、出生地之前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到场、到指定地点实施的检疫,笔者从动物产地检疫的特点、意义、依据、对象、程序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基本概念

1.动物。《动物防疫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动物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

2.官方兽医。《动物防疫法》第四十一条第三款规定:官方兽医是指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并经兽医主管部门任命的,负责出具检疫等证明的国家兽医工作人员。

二、动物产地检疫的特点

1.法定性。动物产地检疫的实施主体必须是县级以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具体操作由县级以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实施,其他任何单位和人员无权实施动物的产地检疫,而且动物产地检疫的检疫范围和对象均具有法定性。

2.规范性。实施动物产地检疫的官方兽医必须是2名以上,实施检疫前必须向畜主表明身份并出示执法证件,实施检疫的过程中必须依照法定的程序、方法、范围、内容开展工作。

3.程序性。动物产地检疫的程序包括申报、受理、现场检疫、做出检疫结论、出具相应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或《检疫处理通知单》和检疫工作记录,程序也是动物产地检疫法定性的另一个方面,官方兽医实施产地检疫时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根据当地相关动物疫病的控制情况决定是否受理相关动物检疫申报,若当地正在流行与某种动物相关的疫病绝对不能受理,更不能检疫或出证。

实施动物产地检疫时应认真检查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养殖档案、防疫档案或免疫证明,若是种畜禽还应查验种畜禽经营许可证,出具相应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前还应确保运输工具消毒合格。

对动物实施产地检疫时应通过视诊、触诊、嗅诊等措施,分别对同一动物的动、静、食3态的行为表现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状态、颜色及呼出气的气味等进行检查、分析,最后对符合要求的动物出具相应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4.时效性。动物产地检疫的时效性主要是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时效性,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包括适用于省外运输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A)和适用于省内运输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B),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A)的最长有效期为5天,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B)是当日有效。

5.可追溯性。实施动物产地检疫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实施可追溯性管理。对动物实施产地检疫后,官方兽医应按照相应证明的规定要求填写相应的信息,然后实施检疫的官方兽医在签字栏签上自己的名字,并对检疫结论负责。

6.基础性。根据相应的法律规定,相应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经当地县级以上政府批准后可以在规定场所动物检疫检查点对通过的动物进行查证验物,所以动物的产地检疫是屠宰、隔离、公路等检疫的基础环节。

三、动物产地检疫的意义

实施动物产地检疫的过程中需要从国家兽医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到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官方兽医的共同努力,不分昼夜、路途坎坷、夜以继日,那么国家为什么又要求运输动物实施产地检疫呢?其又有哪些意义呢?

1.控制疫病的发生和传播。通过产地检疫,及时发现动物疫病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将相应动物疫病最大程度地局部化,其是防止相应动物疫病扩散或给消费者带来健康威胁的首要措施,也是促进绿色无公害动物性食品生产的重要措施。

2.实现可追溯管理。产地检疫可以有效促进动物防疫并按照国家相应规定加施畜禽标识、建立养殖档案以及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等工作的开展,也是动物性食品实现可追溯管理的重要措施。

3.促进免疫和禁用药品或添加剂添加的监督。实施动物产地检疫在促进开产动物防疫的基础上,还可以检验相应动物疫病免疫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免疫效果,同时还可以加强动物饲养环节执行违禁药品添加情况的监督和检验。

四、动物产地检疫的依据和适用范围

动物产地检疫的依据是《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和相关动物的产地检疫规程,产地检疫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动物离开饲养地、生产地之前。

1.动物产地检疫的对象。动物产地检疫的对象是相应动物检疫规程中规定的疫病病种。

2.动物产地检疫的报检时限。动物产地检疫的申报时限,就是在运输动物前法定时间内,畜主向当地县级以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并申报检疫的时间规定,不同种类、运输目的和地点动物的报检时限不一定相同。

(1)供屠宰饲养动物的申报时限。出售、运输供屠宰、继续饲养的动物应当提前3天申报检疫,合法捕获的野生动物应当在捕获后3天内向捕获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屠宰时应在屠宰前6小时申报检疫。

(2)种用、乳用动物的申报时限。出售、运输乳用动物、种用动物以及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的动物,应当提前15天申报检疫,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输入易感动物的货主还应在起运前3天向输入地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3)水产动物的申报时限。出售或者运输水生动物亲本、稚体、幼体、受精卵、发眼卵及其他遗传育种材料等水产苗种的货主应提前20天向所在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养殖、出售或者运输合法捕获的野生水产苗种的货主应在捕获后2天内依法报检。

3.申报方式。畜主向当地县级以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时的申报方式有申报点填报、传真、电话等,申报检疫时畜主需要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官方兽医的指导下填写《检疫申报单》,电话申报的需在现场补填检疫申报单,

申报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调运乳用、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检疫时除逐项如实填写并提交检疫申报单外,还应同时提交输入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批准的《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

4.申报受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接到检疫申报后应根据当地相关动物疫情情况决定是否予以受理,受理的应及时派出官方兽医到场或到指定地点实施检疫,不予受理的,应说明理由。

五、动物产地检疫的程序

当地县级以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受理检疫申报后应在规定时间内派2名以上官方兽医到现场实施检疫,官方兽医检疫内容主要有查验资料及畜禽标识、临床检查,并根据检查情况做出相应的结果处理和检疫记录。

1.查验资料及畜禽标识。规模饲养场或养殖小区应当检查其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养殖档案,散养户检查其防疫档案,根据资料记录确认其6个月内未发生相关动物疫病,并且相关动物疫病在相应的免疫保护期内。

省内调运种用、乳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应检查其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养殖档案和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省外调运种用、乳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还应检查《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

2.临床检查。县级以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实施临床检查的方式包括群体检查和个体检查,群体检查是个体检查的前提和基础,个体检查是群体检查的进一步延伸,二者缺一不可且顺序不可颠倒。

群体检查时通过视、触、听等方法分别对动、静、食态的动物群体进行精神、外貌、呼吸、运动、饮食、排泄物状态、颜色等方面的检查,群体检查中有异常行为或情况的应进一步进行个体检查,群体检查中发现异常的应扩大抽检比例。

按照相应动物检疫的抽检比例抽出的动物与群体检查中的异常动物一并进入个体检查环节,个体检查时主要检查动物的体温、呼吸、被毛、皮肤、胸廓、黏膜、体表淋巴结、排泄动作及排泄物形状等,个体检查异常的动物需在实验室检查。

3.检疫结果处理。检疫结果处理是县级以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根据临床或实验室检查情况做出的处理决定,合格的出具相应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A或动物B);不合格的出具《检疫处理通知单》并监督畜主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并在自己出具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A或动物B)或《检疫处理通知单》上签字、盖章并对检疫结论负责,并监督畜主或承运人启运前严格消毒运载工具。

发现死因不明或疑似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按照《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和《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有关规定处理。

4.检疫记录。官方兽医除指导畜主填写检疫申报单外,还需填写检疫工作记录,并保存12个月以上。检疫工作记录详细登记畜主姓名、地址、检疫申报时间、检疫时间、检疫地点、检疫动物种类、数量及用途、检疫处理、检疫证明编号等,并由畜主签名。

六、动物产地检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动物产地检疫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管理相对人不能主动报检甚至有人运输动物时逃避产地检疫;其次是因检疫器械落后,检疫人员好多时候只能凭临床观察和经验做出判断;再次是交通不便给官方兽医工作开展带来了一定困难。

通过加大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和政策倾斜推进规模化、现代化养殖场建设基础上加强宣传,进而提高人们对动物产地检疫的认识并主动报检;同时,在大力提升官方兽医思想、工作素质的基础上加快研发能提高检疫效率和准确性的检疫器械。

猜你喜欢
监督机构产地申报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警惕“洗产地”暗礁
浅谈服务创新视野下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机构执法档案信息化
食物离产地越远越好
17个产地木芙蓉叶中芦丁测定
Soybean hairy roots produced in vitro by Agrobacterium rhizogenes-mediated transformation
RP-HPLC法同时测定7个产地天麻中5种成分
党内监督机构和体制的历史演进
浅议国际货币制度的弊端及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