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

2018-01-26 15:57
山西青年 2018年6期
关键词:毕业生大学大学生

张 苗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随着高职教育迅猛发展,大学毕业生数量连年增多,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凸显,社会上出现了“企业招不到‘人’”,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怪现象,正因为企业经常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学生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所以经常看到的现象就是大家都在不断地找,毕业生觉得就业困难重重。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的形成和表现对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困难、走出就业困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以一所大专院校的大三毕业生为例,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426份就业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00份,其中男生312人,占总数的78%,女生88人,占22%。接受调查的学生中80%来自农村及乡镇,20%来自城市。经过对学生回答问卷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参照往年就业数据,总结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随大流,自我定位不准

“行业扎堆”和“地域扎堆”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就业的一种常见现象。很多同学从未主动思考过毕业后自己想要从事什么工作,到哪里工作等问题?甚至还有部分同学不清楚自己的喜好、优劣势。一到毕业季,就跟风随大流选择当前看似非常热门的工作,想留在以学校为圆点,半径不超过本省或最多不超过邻省的城市范围内。他们从不考虑自己所学专业和所选工作的匹配度,不担心是否能胜任工作岗位,不考虑扎堆后竞争压力更大,同班同学可能变竞争对手等其他后果。

二、心气高,自我认知不足

当代大学毕业生都是90后,都是受惯了父母的宠爱,习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代。他们自认为自己了不起,心气高,幻想着毕业后能到知名度高、待遇好、工作时间短的企业找到体面的工作。事实上,好点的单位和工作岗位他们又难以胜任,基础的工作他们又不想干,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囧态。殊不知现在大学本科毕业已成为就业的基本条件,甚至还有研究生也在和本科生“抢饭碗”。

三、怕吃苦,意志磨炼不够

从收回的调查问卷显示,不论是来自农村及乡镇的孩子还是来自城市的孩子,82%以上的学生从小到大连家务活都没干过,习惯了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无忧无虑的生活,有些家庭父母宁可自己每天干几份工作,在外受苦受累,也舍不得让自己的孩子吃亏,总想尽他们最大的力量给孩子最好的。可是,正因为孩子没体验这一劳动吃苦的过程,他们不懂珍惜,甚至还看不上父母尽全力给的东西,滋养了他们吃不了苦,不懂感恩,挑三拣四的恶习。然而,现实的残酷、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给这些“初出茅庐、不喑世事”的职场新人重重一击,让他们措手不及。很多学生不到企业一周就抱怨住宿环境太差,伙食不好,待遇不佳等各式各样的问题,一遇麻烦问题,不是想着如何想方设法尽力去解决,而是选择放弃或逃避,还未付出就先谈回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你若不下功夫,创造不了价值,每天抱怨,叫得再苦也会无人问津,只能自食其果。

四、惰性强,消极逃避为主

大学时光是让人最难以忘怀的时光。很多毕业生也想抓住这段美好时光的尾巴尽情享受,他们舒坦地领着父母每个月按时发放的“工资”,打着继续深造——专升本的旗号,戴着耳机宅在宿舍玩电游,分不清白天与黑夜,作息紊乱;部分学生是直接不去参加任何招聘会,表露出“事不关己”的状态。他们这种得过且过,消极逃避的懒惰处事方法只能使自己丧失找好工作的黄金机会和主动权,错过毕业招聘旺季,想轻松找称心如意的工作会难上加难。

五、体能弱,身体素质较差

俗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手机、电脑等高科技通讯设备,忽略了体能的锻炼。从我们调查的数据显示,180名被大型制造厂录取的学生中有45人体检不合格,基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视力太差、色盲、色弱、听力中度或中度下降、转氨酶偏高、肝功能异常等。其实大部分都是由于学生的作息时间,生活习惯不良引起的,平常以为熬夜、戴耳机长时间打电游、听歌看电视、经常吃垃圾食品、外卖等都是小事,累计多了,量变引起质变。不重视健康的人,工作自然也会冷落你。

随大流,自我定位不准,易导致学生迷失就业方向;心气高,自我认知不足,易使学生走进就业误区;怕吃苦,意志磨炼不够,易使学生丢失就业岗位;惰性强,消极逃避为主,易使学生错失就业机遇;体能弱,身体素质较差,易使学生丧失就业机会。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希望当代大学毕业生能正确认识自己,明确目标,有吃苦耐劳的意识,提高身心素质,克服困难,积极主动投入社会,拥抱社会,在市场风浪中搏击,找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片天地。

[1]王宗荣.大学生择业心理探析[N].光明日报,2007.

[2]杨永红.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06):13-14.

[3]刘梦.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1(06):175-177.

猜你喜欢
毕业生大学大学生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最“叛逆”的毕业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