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卫士
——塞罕坝

2018-01-26 09:15
中华环境 2018年1期
关键词:塞罕坝卫士建设者

塞罕坝人用55年时间,将荒漠变为万亩林海,“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并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投身生态文明建设。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北部,“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历史上,这里水草丰美、森林茂密、鸟兽繁多。公元1681年,康熙皇帝设立木兰围场,作为“哨鹿设围狩猎之地”,塞罕坝是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木兰围场开围放垦,树木被大肆砍伐,加之山火不断,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河北北部的围场,早年树海茫茫、水草丰美,但从同治年间开围放垦,致使千里松林几乎荡然无存,出现了几十万亩的荒山秃岭。这些深刻教训,我们一定要认真吸取。

塞罕坝奇迹

1962年下发的《关于河北省承德专属围场县建立林业部直属机械林场的通知》极为简略,只公布了林业部与地方的分工,以及领导干部如何调配。通知下发当年,127名农林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赶赴塞罕坝,与原有三个林场的242名职工,组成了369人的创业队伍。

塞罕坝风大天干、异常寒冷的气候,最难种树。除了常规的艰难,还有不期而至的天灾——1977年的“雨凇”灾害,一夜之间让林场损失过半;1980年的大旱,直接旱死了12万多亩林子。

历经磨难,林场人依然超额完成了国家定的造林任务。如今,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112万亩。林木总蓄积由建场前的33万立方米增加到1012万立方米,增长了30倍。塞罕坝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成为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同时,塞罕坝共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61种,昆虫660种,植物625种,大型真菌179种,是动植物物种“基因库”。

巨大的生态效益不仅无需持续“输血”,反而为各地“造血”。据统计,2016年仅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就接待游客50万人次,门票收入4400多万元,每年带动当地民宿等总收入超过6亿元。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

习近平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地球卫士

塞罕坝七星湖。CNSphoto 供图

2017年12月5日,在肯尼亚内罗毕举行的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在荣获“地球卫士奖”之后,人民日报评论认为,塞罕坝林场荣获“地球卫士奖”,充分反映了联合国及国际社会对我国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再次证明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经验,正在为全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借鉴,贡献中国智慧和解决方案。

光明日报则认为,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被联合国环境署授予“地球卫士奖”,是联合国庄重地向塞罕坝这一抹“中国绿”致敬。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环境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以事实证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有了世界性影响,全球环境治理有了“中国榜样”。表明国际社会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高度赞赏,表明世界环境治理需要借鉴中国实践的经验,需要参考中国有效的办法。

点评:

山水不语却最能言。55年间,塞罕坝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乐园”,用自己浓墨重彩的变化回应着塞罕坝人的艰辛与付出,用丰厚的生态效益回馈着一方水土一方人。塞罕坝人与塞罕坝精神俨然成为一种符号和象征,“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继续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浪潮中去。“地球卫士奖”的不期而至既是对塞罕坝奇迹的肯定,也是对中国生态文明理念与绿色发展实践的肯定。

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然而,对照塞罕坝事迹可以看到,一些地方并没有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 2017年7月,中办、国办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甘肃省相关部门存在不作为,乱作为,自然保护区监管红线层层失守,生态破坏严重。在2017年底,祁连山再次登上环保头条,位于祁连山东延余脉平安镇的中国铝业兰州分公司,利用荒山沟露天堆放有毒的废阴极炭,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极大伤害。

塞罕坝建设了绿水青山,也赢得了金山银山,反观祁连山,丢了绿水青山,换回一时的经济效益,伤害的却是多数人的环境权益。长远来看,生态上的破坏甚至可能要花费数倍于经济效益的修复成本和时间成本。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塞罕坝精神启示人们,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都会伤及人类自身。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只有社会各界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以切实举措践行建设美丽中国的使命,以身体力行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才能真正实现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塞罕坝卫士建设者
《金忆元街的建设者》
铁道小卫士
风中小卫士
建设者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江苏“塞罕坝”水上绿森林
福照到家!
我是环保小卫士
平凡建设者申晓春:海外10年写不凡人生
我是环保小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