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水行十年:仍需更多人“亲自去看”

2018-01-26 09:15张洁
中华环境 2018年1期
关键词:水系河流水体

文 张洁

十年前的豪言壮志,今天看来已大体实现,每个周六,依旧有三支队伍在坚持徒步考察北京的河流。

2007年3月17日,一个十分普通的日子,一群北京的环保志愿者相约在亮马河边,开始了城市走河活动。他们约定,以后的每个周六,都组织公众徒步身边的河流,发现河流之美、感受河流之痛。直面污染,思考人与河流的关系,尝试用行动改变这一切是这个活动的灵魂。

“乐水行”真正的发起人,应当是张峻峰,乐水行诞生前的很长一段日子,他有时开一辆旧越野车,有时徒步,在北京考察水库和河流。乐水行正式开始后,张祥、罗志勇、王建等人陆续参与了进来。而著名环保组织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自然之友、“绿家园志愿者”负责人汪永晨,对乐水行都贡献良多。发起之初,大家希望考察北京城区及近郊的河流水道和水源地,以及北京部分远郊,甚至河北境内的河流、水库,以期明晰河流的起源、演变和现状,了解河流附近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探讨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之间的关系。

2017年3月18日,乐水行十年了。十年前的豪言壮志,今天看来已大体实现,每个周六,依旧有三支队伍在坚持徒步考察北京的河流。

一支是张峻峰带领的乐水行长线队伍。他们真正做到了每个周六准时与河流约会,风雨无阻,至今从未缺席。这支队伍每周要走的路线很长,每次从18公里到40公里不等,平均年龄45岁,有的人来了一次就不再来,有的人一年走一次,有的人一月走一次,有的人每周都在走。他们走遍了北京的大小河流,走到河北,走到天津,甚至从北京走到了南水北调源头——丹江口大坝。走着走着,队伍越来越年轻了,领队也年轻化了。

另外一支队伍,是由史殿硕领队,以青年环保志愿者为主的黑臭水体监督小队——乐水行短线组。他们针对北京的污染水体,周六持续考察、深度跟踪,从河流的变迁、水质检测等方面细致着手,促进污染水体的治理。

自2008年开始,每年都会举办世界水日乐水行,全国诸多高校团体一起为各地河流发声。2016年世界水日期间,北京共有34所高校参与,全国共有249个团队参与活动,参与面覆盖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5000余人。2016年下半年开始,乐水行和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合作对北京市61条黑臭河进行实地调研。当年,在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上,这支深度发动青年人参与的短线乐水行队伍摘得金奖。

最受欢迎的队伍,应当是著名环保组织“绿家园”组织的,他们常常邀请各类专家一起看遍风景,讲遍故事,汪永晨老师更是四处奔走为乐水。这大概是真的“乐”水,适合广大的公众群体。

仍需更多人“亲自去看”

“乐水行”活动发起人之一、光明日报记者冯永锋曾提出,公众参与河流保护的核心理念是“亲自去看”。只有到了现场,美与丑,一目了然。

去看什么?我们的眼里不该只有美好的风景,也不该只有伤害,局部组织可能在坏死,但也会有新生,要用全局的眼光看问题,要用生态的思维想问题。

张祥老师正在为排污口监督志愿者讲解。

哪些人应当去看?不只是环保组织,也不只是生活在污染水体周围的人,更不只是欣赏风景的人。自古以来,河流孕育人类文明,每个人与河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河流是大地的脉搏,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血液,她是否健康?我们每个人,都该为她的健康而欣喜,为她的病态而忧愁。

我们生活的城市,与河流之间的联系是什么?我们每天饮用的水如何流淌到各家的厨房?我们排放的废水,去向哪里?那些黑臭的水体,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联系?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事物是独立于其他事物单独存在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微妙而又奇特。一点点善意的改变,就会如同蝴蝶振翅,在大洋彼岸掀起一场风暴。

所以,要用生态的思维看河流。

“我的河流我守护”

这句话真的让人感动。第一次听到是在西安,与一位65后的姐姐聊天。她叫任涛,是一位地道的西安人,见证了西安河流的变迁和这座古城的变化。感慨之余,她每周带着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同学以及家长,用影像去记录身边的河流,去认识每条河流的生态。她给这件事取了个温暖的名字,叫做“我的河流我守护”。

因为了解,所以热爱。因为联系,才无法割舍,所以才会真正去守护。

我非常渴望,在北京这座与西安一样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用一种有温度的方式去做乐水行。这样的乐水行,应该是针对更广泛的公众,是系统了解北京城市河流的过去现在,全面去了解北京城市河流的健康与否,建立河流与每个人的联系。

当我和任涛聊起要在北京做“我的河流我守护”主题活动时,她非常赞同,并认为好的事情应该请更多人一起来做。乐水行发起人张峻峰也对此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不仅帮忙逐一梳理北京河流水系的资料,还叮咛:活动要有大纲,需要有教学与教育的目的和目标,需要有修正文化的意识。

修正文化是大目标,长久以来,我们主动切割和周围环境的联系,而现在,我们要重新建立这样的联系,真正去寻根。

一年时间探索五环内河流

北京有五大水系,分别是永定河水系、大清河水系、北运河水系、潮白河水系、蓟运河水系,若要将它们都研究透彻,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我们决定先定一个小目标,用一年的时间,与公众一起去探索北京五环内的城市河流。记录北京五环内城市河流的现状,了解其过去,包括影像、历史、水质、生态环境等情况,绘制完整的河流生态地图。

首期活动,我们希望用20次活动时间,覆盖北京四环内的主要水系,主要做以下几件事:搞清北京河流水系的概况、演变史,活动涉及河段的历史变迁;用影像记录河流生态,寻找河流的朋友:记录下河流中以及周边所有的动植物,找找看与河流生态密切相关的物种;为河流诊脉;与路人签下绿色倡议书(针对亲子);我与河流结缘:寻找一种自己生命与河流相连接的自然物,持续观察它,与它对话。

我的河流我守护,我们期待更多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一起来发现河流之美、记录河流的伤,与身边的河流一起成长。

猜你喜欢
水系河流水体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多源污染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升技术应用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河流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流放自己的河流
广元:治理黑臭水体 再还水清岸美
当河流遇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