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需求下服饰配件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8-01-27 11:17天津理工大学300384
大众文艺 2018年9期
关键词:饰品服饰课程

刘 虹 (天津理工大学 300384 )

服饰配件在人的整体着装效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语言作用,它传达佩戴者个人的信息,体现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特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物质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当下利用服饰装扮自己,讲究服饰的整体搭配,已成为人们追逐的服饰潮流。在大学本科教育中,2012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文件明确将以前的“服装设计专业”调整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进一步明确了服饰设计在服装设计专业的重要性。近十几年来,我国服装配饰品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作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面向产业需求的服饰配件设计教学改革对于提高大学生设计创新能力,做好产学结合,提升就业能力等方面意义深远。

一、产业需求下的服饰配件设计课程面临的问题

服饰配件设计课程与服装设计相似,均具有一定的产业和市场特性,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大纲,围绕产业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计划,如教材的选择、实验材料的探索、校企合作等等,从而不断提升课程质量。以教材选择为例,通过当当网调查,目前围绕服饰配件设计进行编著的图书大致有10多本,其中理论知识讲授为主的有吴静芳编著的《服装配饰学》,兼顾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2004年陈东生的《新编服饰配饰学》,许星的《服饰配件艺术》,注重实践操作的有张祖芳的服饰配件设计,冯素杰主编的《服饰配件与设计》,以上教材为教师展开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支持。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如书中把服饰种类讲得过于精细,通常会从头到脚讲述一遍,涵盖帽子、鞋子、项链、腰带等内容,此类教材全面具体,但是具体授课过程中,因为授课学时和实验室设备等问题无法一一实践,学生学的全面但不深入,例如鞋子的制作和设计是一门专业的技术和艺术,短时间内学生只能从外在造型进行训练,涉及到具体制作和工艺,就难以达到更高的教学目标。

此外,服饰配件产业对材料和实验设备的依赖性比较大,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材料,在此基础上结合合适材料进行授课。但学生对材料需要一定的熟悉过程,过于简短的授课学时则不利于熟练掌握材料及进行制作。因此需要进行在借鉴教材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堂实际情况与产业需求,突出重点,适当选择2-3种材料,围绕某一饰品领域进行精细化设计与制作,更能提高设计水平,做到课程与产业的良好衔接,有利于对此门课程深入的学习。

二、结合服饰品产业发展创新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改革,提升培养质量

1.加大实验课时比例,了解实验设备,提升适应产业能力

服饰配件产业发展在我国整体呈现南热北冷的局面。南方轻工业发展迅猛,如广东东莞、浙江义乌等地服饰配件市场成熟,因而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企业实践,就业前景较好;北方因生产企业偏少,服饰配件设计授课难以有更多的校企合作,动手制作与实践较少。北方院校的服饰配件设计教育如果不考虑产业需求继续延续理论教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势必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加大实验课时比例,不断充实和丰富实验设备,从而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授课过程中,有条件的前提下,带领学生进行商场和企业参观学习,同时积极参与各类大赛以及企业组织的设计比赛,大赛的参与不仅让学生明确了设计的方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也更有目的性,还提前感知了产业需求与市场变化。 如我院2014级学生箱包作品曾成功入围国内箱包设计大赛,并获得优秀奖,这既是对课程改革的肯定,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了对专业学习的自信心,也为服饰配件产业人才储备贡献一份力量。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带领学生充分掌握最新实验设备,利用实验设备为服饰配件设计锦上添花。如在讲授首饰设计章节时,结合市场上陶瓷饰品的追捧和喜爱,鼓励学生进行陶瓷材质的运用和设计,利用学院实验室电陶艺炉制作设备,制作陶瓷为主饰品配件,拓展首饰设计范围,从而提升学生的适应产业能力。

2.调整教学内容,关注产业风向,同时做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创新者

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密切的课程,同时服饰配件设计具备很强的时尚性。这就要求教师对集合产业发展对所授课内容进行及时更新,结合饰品案例生动讲述,在激发学生兴趣同时,潜移默化将创新理念植入课堂,培养创新理念。在具体教学中,首先强化创新概念,积极推动学生创新设计理念的形成。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文化领域创新与科学领域创新有所不同,特别是服装服饰设计,“新”可以是新的材料,新的技术,新的风格,但绝不是与传统彻底决裂的“新”。

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服饰产业中国风愈演愈烈,各大国际品牌中出现中国元素早已不是新鲜事。“时尚来去匆匆”,但传统文化与工艺却一直是设计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民族的便是世界的”。世界奢侈品品牌如香奈儿、迪奥均定期推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配饰品。2017Gucci春夏时装秀中,刺绣、龙纹、镶边等传统工艺与团扇、盘扣、花盆底等中国传统元素应用到服饰当中,完美的将中西方特色结合到一起。基于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结合相关饰品配件进行设计理念分析,引导学生关注民族传统文化,树立中国文化自信。同时在有条件前提下积极带领学生外出采风、参观,采风购买以及写生拍摄的首饰、服饰等实物,分小组进行色彩和造型特点分析,如任课教师可结合民族、吉祥图案等主题,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软陶首饰主题设计,通过搜集资料,分析图形,图形重构,学生对传统元素的创新设计有了一定体验,这一教学方式对于培养既知晓传统又具备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应用型高等教育人才提供了有益尝试。

3.教学评价方式的丰富与完善,调动学生积极性

针对目前服饰配件课程考核评价仅以作品形式进行考核,过于单一,应结合产业需要和变化,通过设计主题研究,产业设计调研与比赛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考试考查更加合理化,我院在教学过程中便采用了考勤10%,理论知识20%,产业设计调研与比赛30%设计,主题设计40%的评分标准。这一评价体系有利于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其中主题设计便于学生活学活用,达到与专业设计和毕业设计、就业、创业目标的有机衔接。同时教学过程中注重差异化教学,可以突出部分学生的创意能力,适当引导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的实践能力,两头抓,中间不放松,做到学生全面成才。

4.结合服饰产业销售的转变,引入电子商务概念,检验课堂成果

当下,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不仅引发了新的投资热潮,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开辟了就业增收新渠道,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空间,而且电子商务催生新兴业态,成为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新力量,经济发展新的原动力。

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下,服饰产业也从传统店铺销售转向网络营销,在此情况下,教师应积极引导结合电子商务形态,把作品转换为商品,让产品“卖出去”,让设计转化为经济效益,调动学生学习热情,适应新的消费需求下产业的变化。在教学改革中,服饰配件课程更多以设计作品形式进行测试,许多相关材料需要学生购买,但学生通常认为花钱多,小部分同学怀着应付心态,最后作品效果也不理想。在教学中,选取合适材料如创意帆布包,软陶饰品等,结合微店、手工市集等新型媒体和售卖地点,鼓励学生利用微信、淘宝等积极开展教学成果售卖,如学生课程学习期间制作零钱包、项链、耳环等配饰,这既顺应了服饰产业由店铺销售向网络销售转变的产业变化,也为学生提供了成果展示和交流互动的机会,缓解购买材料的经济压力,更重要的是提前体验市场需求,让设计作品更接地气。

作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专业课程,服饰配件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产业的感知与市场掌握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教学过程中师生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创新,又为课程注入了新鲜活力,有利于提升设计的文化自信,为做好一名合格的设计师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东生.新编服装配饰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

[2]吴静芳.服装配饰学[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2:2.

[3]陈栩,服饰配件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J].纺织服装教育,2014(4):340.

[4]付洁.陶瓷服饰配件设计中的工艺创新[J].辽宁丝绸,2015(3):16.

猜你喜欢
饰品服饰课程
BLOOMHUB饰品买手店
动物“闯”入服饰界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服饰
饰品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饰品与灵感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