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高校改革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2018-01-27 12:14吴吟秋三亚学院
消费导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管理水平改革

吴吟秋 三亚学院

如今,高校改革快速发展,在改革的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即高校改革对大学生的影响。大学生在学校中,应该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也是高校改革中应该高度重视的内容。只有将改革的实质优势应用到学生群体中去,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可能性,使大学生具备适应当今社会的能力,高校改革才可谓真正的成功。

大学是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过渡期,是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阶段,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当前的学习与生活的顺利展开,更关系着未来事业的发展与成功。自我管理具有自身能动性,因此高校改革应该着重在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进而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为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做好准备。可见,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与适应社会的能力息息相关。

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在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包括学习、认知、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能力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社会适应能力不同于自我管理的主观能动性,还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而自我管理是个体为了取得良好适应力而采取的自我调适,更多的是一种自己对自身的管理。

因此,高校改革应该作为客观存在的个体,对二者的关系加以利用,在高校改革的平台建设中,为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强化社会适应能力提供更多的平台。使学生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锤炼出的社会适应能力加以强化。做到学生未走出校园前,就能学着走进社会。

高校改革的重点,是将两者有机的、高效的结合在一起。这样一来,可以对学生的自身特点和个人能力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道路有更清晰的规划。在改革的内容方面,高校可以将以下内容作为重点:

改革教学目标,使大学生成为真正的自主个体,在大学生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能够结合自身发展方向和发展特点,自主学习。这样一来,可以更容易克服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激发自身的潜力,完成自己既定的目标。

高校资源改革,包括对时间资源、信息资源、金钱资源的改革,以大学生个体为出发点,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和利用资源。做到资源为学生所用,切实为学生的未来谋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健康心理机制建设的改革。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在如今已经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走向社会的重要前提与保障是大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心态。健康人格同时也能在走入社会以后,帮助大学生快速定位自身的社会地位,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高校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忽视大学生群体所具有的自主性与独一无二性。这就使得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是个体的心理品质,总结起来主要包括目标管理、资源管理、知识学习管理、品德修养管理、人际交往管理、行为激励管理等。自我管理的高低在多方面都牵制着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构成要素主要从认知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对挫折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从中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密切相关。

自我管理与社会适应之间关系密切。自主性水平的高低对个体的成长及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①。个体的自主性越高,积极的社会体验就越多②;自我管理水平均会影响其社会适应③。

对自我管理年级差异的考察是高校改革中应该重视的内容: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年级差异性并不一定与自我管理能力正相关。有研究表明,大一的自我管理水平明显高于大三学生。大二、大三、大四学生之间差异并不显著。大一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是要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年级的。这说明高校改革的重点,恰恰应该是刚刚进入校园的大一新生。大一的学生步入大学新环境,积极性最高,从而对自我要求严格,自我管理水平会有显著地提高。同时,在大一时所养成的良好习惯,也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大一新生的自主适应性和高效性也使得他们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找到了十分快速有效的方法。究其原因在于,大一的学生保持高中的状态,非常在意学业成绩,而后逐渐开始注意全面的能力的提高,这其中当然也包括社会适应能力。

在高校改革的过程中,面对大学生群体的特色,也应该注重性别的差异。当代中国的家长给予女性角色更多的保护,而给予男性角色更多的自我管理的要求。因此在自我管理方向性上,应该注意这种差异性。男性对于自身的期望值使得自身对于高校管理规范的承受能力与忍耐更高一些,这也是既定的事实。在客观因素中,又有来自社会的差别期望、父母的差别教育、和自己的动机取向的不同。这也是大学男生的自我管理水平显著高于女生的最主要原因。

因此在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年龄层和性别差异的基础上,高校应该做学生提升素质和能力的引路人。对各阶层、各阶段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关注及理论指导,真正意义上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高校大学生能力教育。自我管理学习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高校在改革领域,要向这一方向倾斜,才能真正找到适合高校学生的道路。在摸索出适合高校自身的方法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学生工作切实落到实处,为大学生将来的发展筹措出最坚实的道路。正是这样,高校改革之路才有更加光明的前程,也只有这样,高校在改革进程中才能不断收获,愈发壮大,成长成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所需要的人才培养的摇篮。

通过高校教育与改革的展开,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与其社会适应能力之间关系密切,自我管理水平高的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显著好于自我管理水平低的大学生。同时,自我管理水平高的大学生会更加的自信,自控能力更强,能更好的与人交往、适应社会。可见自我管理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因此,高校在改革中,应该密切注意学生自我管理与适应社会能力的关系,同时重视二者的培养,真正做到高教改革为学生所用。

高校改革的主体,虽是高校本身,但最终服务的对象应该是当代大学生。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和社会适应力的提高,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如何能够更加迅速,没有唐突的身份转换而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是非常现实的一个问题。而在目前看来,这正是高校改革环节所缺乏的。对于高校而言,培养符合当代社会需求的大学生,已经不再是就业、毕业的问题,更多地是百年大计,树人育人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最终还应该是以高校为载体,给学生以广阔的平台和未来,能够真正意义上符合当代高校人才培养标准。在高校改革的带动和促进下,学生应该是真正受益的群体。只有这样,高校改革之路才能越走越稳健,越走越成熟。在高校改革成熟之后,大学生也有能力、有信心对各种社会状况及时应对,不落人后。

高校改革,任重道远。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更多地肩负培养优秀大学生的责任。这要求我们转变思路,对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予以高度重视,在每个不同的阶段,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找到最适合的方法,创制高校改革更美好的明天。这正是高校改革的目标,也应该是高校改革最长远的发展前景。望高校在改革的道路上,能够有更为广阔的视野,拥有更为光明的未来!

注释:

①Murray SL, Rose P, et al. When rejection stings:How self-esteem constrains relationship -enhancement process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2, 83 (3):556-573

②王雁屹,方俐路,凌文栓.关于成就目标定向理论研究的综述.心理科学.200l.24(l)

③凌瑜.面向21世纪的自我管理教育.青年探索.1999(l)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管理水平改革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提升企业工程经济管理水平的路径分析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以信息公开提升危险废物管理水平
瞧,那些改革推手
初中生拖延行为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
高职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
实行e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