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产业领域军民融合的地方探索与实践
——以成都市为例

2018-01-27 12:14曹勇蒋德伟
消费导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军工军民成都市

曹勇 蒋德伟

四川省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军民融合是新时代国家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重大战略,涉及基础设施、装备制造、人力资源、后勤保障等诸多领域。“十八大”以来,成都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尤其加强在产业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出以“四个明确”和“四项举措”为主的“成都模式”,为新时代地方推进产业领域军民融合提供了有益参考。

一、以“四个明确”为导向找准融合着力点

成都市是我国军工产业重点布局的城市之一,经过“一五”“二五”“三线建设”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的改造升级,目前已形成以航空航天、军工电子为主的军工体系,良好的军工基础使成都市具备了进一步探索创新的条件。

(一)明确国家推进军民融合的本质要求

正确理解国家推进军民融合的本质要求,是地方政府落实相关工作的先决条件。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也是衡量军民融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的论断,成都立足支持国防建设,把“产业领域”作为“多领域”军民融合的重点,在市军民融合发展推进领导小组领导下,统筹产业资源,把军工企业与本地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把准了方向和基调。

(二)明确地方政府职能定位

产业领域的军民融合涉及政府、军队、军工企业、民营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等多个部门,各部门职能不同、诉求不同。成都市政府将自身定位为承上启下、沟通协调的纽带和探索体制机制创新的平台。“承上启下”在于贯彻执行国家和四川省有关工作要求,并指导区(市)县抓好具体落实;“沟通协调”在于加强与本地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资本的联系;“创新平台”在于把自身定位为国家推进军民融合的“试验田”,在军转民、民参军等工作方面不断探索与创新。

(三)明确军工企业与本市产业发展的融合点

产业领域的军民融合虽涉及军品、民品,但却不是同一个产业概念,其内涵和发展方式不同于一般产业。对地方而言,实现融合的前提在于找准“军”和“民”的融合点,而融合点就是某些具体的产业领域。多年来,成都市一直致力于寻找军工与本市产业的融合点,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成都市立足在航空航天、军工电子方面的优势和良好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寻找适合推进军民融合的产业点,通过军工资源和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军民融合的交流、合作平台,使成都的军民融合工作有了具体的内容。

(四)明确推进产业领域军民融合的切入点

军民融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尤其是在当前军工企业自成体系的局面仍未有效改变的情况下,其推进难度依然较大。从地方推进情况来看,大部分呼声很高、举措很少,对“融什么、怎么融”不够明确。针对这一问题,成都市立足自身职能定位,并没有匆忙的出台规划、政策,而是从军民融合企业、服务平台、产业基地的认定入手,以此为工作切入点,明确了工作对象,使后续工作得以有针对性地开展。

二、以“四项举措”抓好融合工作落实

为进一步把军民融合有关工作落到实处,成都市在“四个明确”的基础上,又重点围绕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推行了“四项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推动民企参与国有军工企业混改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新时代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和活力的重要方式。成都市在推进国有军工企业混改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成都某民口企业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家航空维修上市公司,该企业充分利用民营企业体制机制灵活、市场反应灵敏等优势,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于2015年成功收购某国有军工研究所旗下集成电路制造企业,组建新公司,控股53%。该民口企业成为新公司控股股东后,发挥体制机制灵活、决策迅速、资金实力雄厚等优势,积极推动新公司发展,促其成为国内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工艺开发、器件模型、产品生产于一体的化合物半导体集成电路开发平台,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

(二)以股权为纽带的军民两用技术联盟创新合作

产业联盟是实现企业协作、抱团发展、合作创新的重要途径形式,但其组织形式较为松散。成都市通过建立以股权为纽带的军民融合发展联盟,使军工院所技术优势和民营企业管理机制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其中,四川省商用无人机产业联盟的经验做法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该联盟由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联合四川汉科、中国电子第十研究所、第二十九所等成立。为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联盟成立了专业的商用无人机飞行服务运营机构—成都汉天商用无人机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汉天采取联盟成员单位参股的方式,依托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在无人机领域的技术实力,以及联盟其他成员单位在任务载荷、市场拓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承担起了以“翼龙”为代表的中高端无人机的系统销售、租赁、操控培训等业务。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汉天赢得了客户的青睐,市场影响力不断增大。

(三)围绕军工龙头企业构建“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式”体系

为深入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成都市以中航成飞、中航成发为代表的航空龙头企业在围绕核心业务,整合民口资源、强化产业配套协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其中,中航成发“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式”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在推动军民融合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中航成发关键工艺、核心能力由公司自主建设,原材料、部分锻铸件、部分成品件实行采购制。目前,在“共同投入、共担风险、共同发展、共享成果”的原则基础上,中航成发成功实现以社会化合作模式开展新机型,2016年,民企供应商产值占该公司外包总量的55%,同比增长17.4%。

(四)推动军工院所促进军工技术民品化

军工院所拥有丰富的技术人才和科研实力,一方面为军事装备研发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军工技术转民用技术带动地方产业发展。例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依托自身在信息安全和保密通信领域的技术优势,成立了卫士通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信息安全产品供应商。2011年,航天七院为推进军民分线运行,打破体制障碍,组建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家院级实体公司—四川航天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和服务业,其民品收入占到航天七院收入的74%。

三、对地方推进产业领域军民融合的几点建议

对于产业领域的军民融合,其核心是“融合”,关键在“军”、重点在“民”,实现路径在于打通“军转民”和“民参军”两个通道。

(一)推进军民融合首先要找准工作着力点

推进产业领域的军民融合,关键在于处理好军工企业和民口企业、军品和民品之间的关系,这需要地方政府在国家大的战略框架下积极探索创新,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具体来讲,就是要转变发展传统产业方式推进军民融合的思路,充分调研掌握地方军民融合企业的发展意愿的基础上,明确工作对象,找准工作着力点,形成各级政府、各类企业和平台的发展合力,使相关规划、政策能够有效落地实施。

(二)推进军民融合要有一定的军工资源作支撑

产业领域军民融合与一般产业单纯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不同,其核心要求在于支撑国防建设,不能简单理解为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产业。目前,国内很多地方纷纷搞军民融合产业园,照搬传统产业园区建设模式,采取传统的方式搞招商、上项目,收效甚微。因此,地方政府在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中,要对自身发展条件进行科学评估,充分认识军民融合存在的困难,有关园区、项目要经过充分论证,避免一哄而上、重复建设。

(三)推进军民融合要为“军转民”创造良好的环境

军工企业是天然的军民融合体,在推进军民融合中处于主导地位,但受体制机制约束,军工企业自我配套、自我封闭的体系没有根本改变。地方政府应围绕军工企业发展,通过构建多层级协调沟通机制,在军转民技术产业化、市场化方面创新试点。同时,应充分了解军工企业需求和发展意愿,将军工企业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与本地产业、企业发展结合起来,构建“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

(四)推进军民融合要为“民参军”搭建平台

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进入壁垒仍未打破,以及技术自主可控、知识产权、违约等潜在风险,民参军的渠道仍不畅通。地方政府首先应对具有“参军”条件的民企进行筛选或认定,理清“参军”的主体,然后成立由地方政、军工企业、民营企业、科院院所、投资机构组成的产业联盟,搭建民营企业、民营资本“参军”平台、军工技术需求交流平台,建立以军工企业为核心的产业协作配套体系,把更多的企业纳入到军工企业的配套体系中。

猜你喜欢
军工军民成都市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雄安新区 河北军工新未来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