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本武藏武学思想探微

2018-01-27 02:14李培金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宫本剑术武学

李培金

宫本武藏,原名新免武藏(1584-1645年) ,出生于日本的冈山县,年幼时期跟随父亲学习兵法以及剑道,一生决斗六十余次,从无败绩,“二天一流”创始人,著作有《五方之太刀道序》、用以自律的《独行道》石碑及与《孙子兵法》、《战争论》齐名的《五轮书》,而且“真田幸村之枪与宫本武藏双刀”在日本可谓是家喻户晓。宫本武藏被列为30位历史杰出人物之一,与圣德太子、亲鸾、田中角荣、福泽谕吉、川端康成、松下幸之助等人列为一册。他结合安土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的成长经历,对当时理想化实战学派迂腐的武学思想进行了批判,他在“武”与“道”的理解有着个人非常独到的建树,为日本武道以及中国近代的武术发展与推广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宫本武藏创“二天一流”、著《兵法三十五条》与《五轮书》至今影响着世人,他的武学思想至今是日本人追求的道与义,并且在现代教育中依然有一定的教育性意义,而且在“武”的训练方法与实践教学上也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拟从技击观、实践观、人生观、教育观4个方面对宫本武藏武学思想进行探讨,发掘其思想在历史上的影响,并为今后武术思想的传播与改革提供借鉴性意义。

1. “大空明”的技击观

宫本武藏武学思想的第一关键,就是比武不单是比武功,而要融入兵法,其中有心理战,有制造时机的欺招骗手,他认为一个剑客不应称为“剑客”,而应称为“兵法家”。

年少时的宫本武藏就在兵法的气息中成长。战乱时期,年少的宫本武藏就游走在各地,有着满腔热血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从1597年,十三岁的武藏对阵新当流马喜兵卫;十七岁时离开故土出征;年仅二十余岁的宫本武藏便以“圆明一流”自成一派;同时在1605年写成了他自己的第一本剑术书《兵道镜》,但是他认为剑术的极境并非是自己当下的状态,依然不舍的追求剑术的更高、更强;二十九岁之时的“岩流岛斗决”一战成名;而立之年,宫本武藏继续进行修业,最终在五十岁时练成了大小两刀同时使用的剑术,这就是武道最为推崇的“二天一流”。据说宽永十七年(1640年),武藏在五十七岁“决斗一乘寺”之后,得到熊本藩藩主细川越中守忠利作为剑道师的邀请。但是不久武藏便谢绝了剑道师的职务,直至六十二岁宫本武藏去世之时,宫本武藏完成了《五方之太刀道序》、《兵法三十五固条》以及《五轮书》的著作,三本著作合称为“兵法二天一流三兵书”,流传至今影响后世几百年。

这些决战以及学习的经历为宫本武藏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宫本武藏的空,便是看清事物,看清敌我,看清一切。宫本武藏一生追求的“大空明”武道境界,宫本的“空明”并非是“玄空”而是“空明之意”,其实这是一种技击与兵法的融合物。《宫本武藏》这本小说中描述了一个武藏战胜佐佐木小次郎的场景,宫本武藏说他取得胜利的原因不在于技术而是精神与看透事物的能力!由此可见,宫本武藏所追求的并非仅仅是技术,而是超越于技术之上的“道”。其实佐佐木小次郎与宫本武藏的剑术相比而言两者不相上下,关键这就是一种气力与精神上的超越,武藏熟知兵法他将兵法之道融于剑道之中,以空明的思想待事物,所以武藏战胜小次郎除了兵法还有“禅”念。技击术上的“大空明”表现在“水之卷”这一章节是贯穿于武藏的整个武学思想的脉络,着重从:时机、心态、姿势、眼法、握刀法、用刀法、脚法以及躲闪进退等等,以水性柔、变化的思想融入其中,水虽然柔软但是它能击穿坚石;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是它可以随着约束他的物体随意的进行形制的变化,这就和武术的技击理念是一样的,要学会变化的思想。其次,宫本武藏在讲述技击思想的时候主要进行兵法的融入,让后人懂得学习区别”攻”与”击”、贴身战术、粘刀术、以一站多法等等的实战方法与技巧。火之卷中主要讲求三种抢占先机的方法、了解对手、转变思路以及另辟蹊径等其他进攻战略的应用,风之卷对各种流派技术特点的分析,旨意在于让自己心明如镜,能够将对方看透彻。

大空明的观念综合言之,就是身、心、兵器要时刻“明达、变化”。无论在什么情况之下,都要时刻保持内心的冷静与镇定;实战中尽量展现出自由无羁、清澈明了的心境。

2. “知行合一、大道至简”的实践观

《五轮书》水之卷写道:“本卷所讲的是两人决斗所使用的剑法,对它的理解,只靠阅读而不去实践是不行的,哪怕……最重要的是理解并在实践中融会贯通,获得经验,不断地加深体会。”宫本武藏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总是保持一种学习与实践结合的态度。作为一名剑道师他会把任何事都计划好,然后去着手做,并且在决战上宫本武藏会非常专注地研究他对手所习练核心技术。他认为在战略的角度上,作为战士必须受益其它门派的功夫,只要做到知自知彼才能百战不殆。纵观历史来看,并非仅仅他是这样。宫本武藏指出“实际战斗是丑陋的,现实的,是只看结局的。”同时武藏严厉批评了一些武术家把实际战斗进行理想化思维继承,他们不知只要身临其境之后大脑中所有的教义、规范格式全部都是空白,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学会用在实战中理解大道至简的含义。

宫本武藏认为武士应该对自己兵器的性质、属性以及各种细节时刻了然于心,只有这样才能在使用中掌握其微妙的玄机,不能空空的谈论各种武士之道,应该去亲身体会,知与行应该时刻“绑定”在一起,没有体验得来的收获是不行的。然而,宫本武藏总是以“木匠之道喻之”原因是要有匠心,只有内心有了一些东西付诸实践才能成为真实有用的东西,才会有价值。很显然他追求的是一种“知与行”是一致的,而且在《五轮书》中包含作为绪论的“地之卷”、讲求精神的“水之卷”、技术实战的“火之卷”、知己知彼不断学习的“风之卷”以及自然之道的“空之卷”,这几个方面是由小到大,以浅入深的讲述“二天一流”的武学思想与实战应用。并且最常出现的就是“一招制胜”,他在著作中把“无念想劈”、“流水劈”、“应机劈”、雷火劈、一叶劈等等作为核心,其实这也讲述着战斗不要复杂化的理念,这种理念也让所有人会想起当代武术家李小龙先生的“截拳道”思想。大概李小龙先生是受到宫本武藏武学理念的很大启发!是不是继承武藏的武学思想还需进一步探究。

3.“独行道”的人生观

日本人自古就有强调包括专业技术在内的、超越于艺术以及学问之上的“道”。武藏追求的“独行道”人生观与日本人自古对“道”的偏爱其实是分不开的。宫本武藏他立志做一 名修行的剑道家,于是割舍了一直追慕他的“阿通”,去追寻自己一直向 往的武道思想与剑道技击术。倚剑走天涯,不近女色、不求钱财,鹤立独 行,在日常生活立行坐卧,时时警惕,不给对手留有空隙,随时随地保持 战斗者的状态。这是宫本武藏给人们留下的基本形象。

而立之年,担任德川家的“剑术师范”一职,但是他认为担任与剑道无关的职务会阻碍自己的修炼,于是他放弃了不知多少人望尘莫及的美差。宫本武藏说:“对剑之道,我的身心完全沉醉其中,这就是我的本性,我立足于爱恋与修行两个支点,有沉迷、有苦恼,但是无论如何,我已经无法从剑之道中脱离,我比谁都清楚,我不是伟男儿也不是天才,只有靠这样如痴如醉的修行才能悟到剑之道。”他追求的不是荣华、富贵与徒有虚名,他有自己的精神方向,“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句流行于当代的口头禅应该就是对宫本武藏人生最好的写照,同时他一生中对武学、书画、雕塑、诗歌等各个方面都独树一帜,这应验了中国“一通百通”的真实性。据说他一生从不梳头、洗澡、无儿无女,了无牵挂,只为追寻剑术的玄妙,致力于追求尽善尽美。因此笔者认为“独行道”的人生观就是对宫本武藏人生“道”的追求的最好展现。宫本武藏一生致力于追求“刀”与“道”,他有着“走自己的路”的大家风范,他的思想是独立的不受局域限制敢于探索与创新;总结实战后的经验,他潜心探求剑道的真理,并触类旁通其他艺术门类依然会有独具一格的风采,有着至今为止无数武林中人还在追求不舍的技击境界与艺术修为。

4.“留一只眼看自己”的教育观

宫本武藏认为“认清自己,方位明智”,“永远留一只眼睛看自己”就是他对多年来人生教育的总结,他认为眼睛是看向远方的,往往脚下的东西容易被忽视,柳生拜在宫本武藏门下学习剑术,但是他一直看到了一流剑术师的目标去前行,但他并没有认真的看自己,急于求成心浮气躁的他,时常被武藏数落。直到他经过重重考验以后,悟得“留一只眼睛看自己”的真谛,最终才学到宫本武藏的武学精华,最终柳生也成为了与武藏齐名的剑道师。武藏以自己的行动告诫世人“人应该怎样活着”与“留一只眼看自己”的人生教育指南;“留一只眼睛看自己”其实就是要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不要好高骛远,适当的看待他人且充分认识自己以后才能稳步前行,抛弃急功近利、患得患失以及心浮气躁的心境,才会有所得。当年宫本武藏在追求剑术极境的时候,他辞去了在府邸的剑术师的职务,抛开无关的烦琐事情,潜心修炼、实践、探索,最终有所成就,千古流芳。从另一只眼看到了“舍与得”,一定要先超越自己,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功。留一只眼睛看自己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态度,更是人生必须经历的教育观。

猜你喜欢
宫本剑术武学
赵王止剑
剑术套路与舞蹈剑舞演练风格对比研究
社会变迁维度下武当剑术传承人液态文化的构建
健康中国背景下南怀瑾武学养生文化传承与发展
你好,宫本先生
你好,宫本先生
基础教育设施空间演变与用地置换
民族传统体育剑术美育综合课程建设浅谈
基础教育设施空间演变与用地置换
奇葩姐妹换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