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做课题研究:是喜是忧

2018-01-27 18:00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苏轼课题小学生

10月9日,发表在公众号“清华附小2012级4班”的一篇题为“当小学生遇见苏轼”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文章说:“利用假期时间,我们进行了以苏轼为主题的小课题研究。本次班级共完成课题研究报告23份,研究主题各有不同。”诸如《大数据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今人对苏轼的评价及苏轼的影响力》等文章引来大批网友围观。

学生们通过电脑程序,对苏轼的3458首诗词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子由”是苏轼诗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在《苏轼诗词全集》中共出现229次,“足可见苏轼与弟弟子由之间的手足情深。”

另外,“归来”一词共出现157次,“归去”则出现92次。学生随即展开思考,这样用词的原因是因其总是在到处云游吗?通过进一步分析诗词创作的年代,结合苏轼被贬谪的经历,学生发现,“苏轼一生三次被谪,每次被谪结束之后,苏轼诗中‘归来出现的次数就会有所增加。”

看着文章里分享的5篇质量不低的研究论文,很多成年人惊诧不已。小学生做苏轼研究?是不是清华附小造噱头、搞炒作?这些研究成果真的出自十来岁的孩子之手,还是由父母、老师捉刀代笔?基础教育是不是跑偏了?

小学生用“大数据”研究苏轼,让人欢喜还是担忧?

[正方]

别忘了,这是清华附小。这些孩子们从三年级下半学期就已经接受课题研究训练。在小学的统计课程里,已经接触了研究方法的学习,调查问卷法要求每位学生都要掌握,包括“信度”“效度”等统计学知识也曾教授。某些研究能力,孩子确实没有,需要家长和老师配合。帮助孩子将兴趣顺利转化成为实际的成果,这正是基础教育应该做的事。 ——易老师

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自我驱动的学习和再学习能力的人才。创新驱动已然成為世界趋势,填鸭式教育在未来社会将越来越难以满足需要。家长应该站在更高的视角,尊重孩子的学习兴趣,给孩子积极的引导,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培养他们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探究式学习,这样才能应对未来的挑战。 ——思客

小学生做“课题研究”,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小学教育中,十分普遍。这就是大家所说的探究式教育。这样的教育,主要培养思辨和表达能力。完成这样的课题研究,也非常“耗”学生的时间,但是,由于有探索的乐趣和求知的好奇心,很多学生都乐在其中,不像国内没完没了的书面作业,令学生疲于应付。 ——熊丙奇

清华附小的研究式学习从低年级就开始了,最初是具体的小课题,后来就是打通各学科的整合主题研究。真正的教育,其实就是拼爹。只不过,它拼的是父母的格局、认知、价值观,拼的是为孩子投入时间的意愿。中国教育的分层时代已经开始。如果希望下一代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可能需要家长们先努力变成“别人家的父母”。 ——fang

清华附小是中国最好的小学之一,让学生做“苏轼作业”,是一种先进理念下的义务教育探索。但我们在肯定这种做法的同时,也该看到,这或许是为数不多的个案。既然大家都觉得这样是好的,那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让更多的小学生也能这样呢?无论是转变教育理念,还是加大资源投入,未来我们努力的方向,应该是让“苏轼作业”从个案变成普遍现象。

——沸腾

[反方]

在这个年纪,国庆中秋双节,他们不该跟着父母一起、和小伙伴一起出去游玩吗?不该奔跑、欢笑、出汗吗?三张照片中,八个孩子有四个是戴了眼镜的。可以想见,这些孩子将会长期需要“做研究”,他们将频繁使用电脑和手机,自然会产生近视和颈椎病腰椎病低龄化这样的后果。 ——北大教授

我们这代当家长的真悲惨,真可笑。小时候是自己读书学习做作业,轮到我们当家长了,老师说我们要关心子女,所有作业一律家长陪做、检查、改正、签名,然后才能送交老师。老师们已经不用再像二三十年前那样批改作业了,他们也完全不知道每个学生真正水平,因为作业都是家长做的。 ——cf040dce

这项研究有多少是孩子们独立完成的?文中需要用的分词方法、词频统计、电子书和纸质书的对比等,有多少是“我”和同学们独立做到的?报告中最常出现的行为主体是“我和爸爸”,虽然提及其余几位同学的分工,但感觉他们主要是打酱油的。“苏轼关心民间疾苦”“苏轼和弟弟手足情深”,这些结论需要做这样的研究才能得出吗? ——hallelujah

现在这种风气很重。我儿子上幼儿园,学校组织画画比赛,那些小朋友太好了,一看就是家长代笔,有意思吗?我家儿子就完全是他自己画的,相比之下就很丑,结果被小朋友嘲笑,而且画也被老师退回来,要求重新画好。我告诉我儿子,你的画是最好的,因为是你自己画的。我在画上写了几个字:此为真迹!让孩子又带给了老师,老师没好意思再退回来,结果给了鼓励奖。

——0766

孩子们因为家长代劳,丧失了宝贵的“犯错机会”,甚至容易因为虚荣的裹挟,形成自我认知失调。不过我们也不用太过担心,因为他们对此应该已经颇为适应。很多孩子从小就明白,自己存在的部分意义,就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虚荣心;自己按照父母的意愿做事,就是为了缓解父母的焦虑。 ——尼德罗

[编辑在线]

我国近年来也在倡导探究式教育,但真正践行的学校不多。根本原因在于中高考升学评价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不少学校还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教育,认为开展探究式教育是浪费时间。而且,家长对探究式教育也不理解,觉得这些和升学考试没有多大关系。还有一些人怀疑小学生究竟能探究出什么,他们做出的课题研究会有什么价值。

推进中小学探究式教育,首先需要改革我国基础教育的评价体系,不能只用学科分数评价学生,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教育部对学生的发展,提出了六大核心素养的概念,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而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不能再对学生进行以知识教育为主线的灌输教育,必须有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所有学校都应该在具体教育教学中,构思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其次需要明确探究式学习的目的,对探究式学习进行科学设计、规划。小学生做课题研究,不是要做出什么创造性发现,而是体验研究过程,培养学科兴趣。因此,老师和家长都应该鼓励孩子参与研究,做出怎样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研究的过程,同时也要相信孩子的创新潜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苏轼课题小学生
从善如流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