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概念判断题的判断原则

2018-01-27 18:08张仁花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范围争议

张仁花

[摘 要]判断题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见的题型,但一些关于数学概念的判断题常常引起学生甚至教师之间的争论。对于此类判断题,需要教师从概念定義的源头与学生的已有知识范围进行判断,同时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聚集核心、回避无效信息,从而把握好基本的判断原则。

[关键词]概念判断;争议;判断原则;范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5-0087-01

好的数学判断题能促使学生联系该命题涉及的数学知识,从而进行积极的数学思维,有利于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与内涵。对于有争议的判断题,教师需要有一定的分析原则。

一、从概念本身进行判断

有些判断题偷换或省略了某些构成概念的关键词,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与已学概念进行比较,再判断其正误。

案例一:圆的直径是圆的对称轴。( )

直径是不是圆的对称轴?多数教师判断该题应该打“×”,因为人教版教材上定义: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直径是线段,所以应该打“×”。少数教师认为该题在应打“×”,原因有两个:1.苏教版教师用书五年级下册第284页明确写着“圆的直径是圆的对称轴”;2.折痕只起到判定对称关系的作用,不一定要求是直线。

要解决以上教师的疑惑,应从定义出发,找到对称轴与直径的定义:如果沿某条直线对折,对折的两部分是完全重合的,那么就称这样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作这个图形的对称轴;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作直径。可知对称轴是直线,而直径是线段,因此,“圆的直径是圆的对称轴”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二、从概念的现有范围进行判断

案例二:最小的偶数是2。( )

多数教师认为该题应该打“√”,少数教师认为最小的偶数应该是0。这涉及最小的偶数是0还是2的问题。因为教材中有说明“为了方便,今后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一般不包括0。”而偶数的定义为“2的倍数的数叫作偶数。”则判断是否为偶数的前提是先成为倍数关系,但研究倍数关系是不包括0的,所以多数教师认为最小的偶数是2。认为最小的偶数是0的教师是根据课本中偶数的定义来判断的,2的倍数的数叫作偶数(0也是偶数),所以0应该是最小的偶数。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笔者认为教师应在评讲时,告诉学生:“由于现阶段研究倍数时一般不包括0,所以最小的偶数是2,再往后学到负数,就会出现负偶数,那时就没有最小的偶数了。”所以在遇到这种教材上有可对,可不对说法的时候,教师就应该给学生说明清楚情况,并给学生一个确定的答案:“现阶段,最小的偶数是2。”

由上述案例可知,在遇到这类无从下手的概念判断题时,可从从概念定义的源头来进行思考,确定好定义的范围,再一步一步推理分析,最终得出在一个特定范围内的正确结论。

三、对概念判断题的思考

广大教师必须认识到,以上两个案例研究的这些问题绝不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研究方向定位在概念的核心区域。

例如,教学“认识轴对称图形”时,重点应该是研究折痕两边的规律和现象,让学生关注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相同,折合起来时能完全重合,还需要关注对称轴两边相对应的两个点到轴的距离相等,并运用这一规律能作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又如,教学“圆”时,涉及圆的对称性时,要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折痕两边半圆完全重合、折痕过圆心、折痕有无数条等现象,而不是把目光聚集在对称轴是直线还是线段此类问题上。

又如,如果问三角形有几个角?师生们的回答一定是“3个。”长方形呢?想必大家也是异口同声地回答:“4个。”让我们来看看角的概念: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角的边是射线,而三角形的边是线段,那三角形的尖角还是严格的角吗?不是角的话,又何谈长方形中有几个直角呢?笔者认为这个问题还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

教师在处理一些有歧义的判断题时,应该关注重点、有抓有放、立足现在、结合本源。在讲评判断题时,应从现有知识范围确定对错,要向学生说明清楚,由于受知识范围的影响,继续学习时,范围不同就有可能得到不同的答案。在此,笔者建议教材编写组,对于一些容易有歧义的概念,应在教材下方说明什么情况下,得出什么结论,把概念误区提前扫清。从考察的知识指向出发,对于这种模棱两可的题目尽可能避免,如果一个判断题从意义的理解是正确的,而从归属上来理解又是错误的,还是不出为妙。有歧义的数学判断题本身与严谨的数学是不协调的,又何谈培养学生的逻辑性。

最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做判断题时,应时刻谨记,从概念本身出发,找出关键词,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责编 韦 迪)endprint

猜你喜欢
范围争议
“感谢贫穷”是 毒鸡汤吗
公安机关刑事侦查行为与治安行政行为的界定
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研究
翻译条件与翻译标准之间的关系
争议一路相伴
20
自主招生:在争议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