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猜测到求证,从感知到总结

2018-01-27 22:27陈天福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直接经验细微处直观

陈天福

[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要从细微处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关键词]后进生;细微处;直接经验;直观;过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5-0095-01

通过四年的学习,不少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水平,分析、推理等能力已经接近甚至超越高年级中等学生的水平,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只是勉强跟上同学的步伐。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需要多考虑后进生的接受能力。

一、研究前猜测,直接经验为间接经验铺平道路

要重视直接經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普遍的做法是引导学生通过剪、拼的方式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之和是180°。然而我认为这与直接告知学生并强行他们记下来没有区别,学生还是会对这个知识点有怀疑。因此我在这一系列的教学环节之前加入了一个感知、猜测的环节。

我首先出示一个由橡皮筋围成的三角形,然后提问:“你能只移动一个顶点,让它变成另一个三角形吗?改变后的三角形与原来有什么不同?你把这个角变小的同时,另外两个角有没有发生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学生讨论并做出猜测:拉动橡皮筋后,有的角会变大,有的角会变小,三个角的度数总和可能不变。最后我提出要求:“小组合作,做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咱们来验证一下,它们的三个内角(解释内角的定义)之和会不会一样……”

教师要重视直接经验的作用,贴近生活地观察、猜测会对学生学习和探索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二、研究中感知,直观与抽象相辅相成

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小学数学的教学更要致力于培养学生抽象思考的能力,然而对于后进学生,很多抽象的知识都需要依赖直观才能理解准确,因此需要带领他们寻找到一种直观的方式,来辅助完成抽象知识的学习。

如教学387+98和387-98这两道计算题时,大多数学生都知道387+100是比387+98多加了2,要把多加的2减掉,因此387+98=387+100-2,然而在做387-98时,却有很多学生认为98是用100-2得来的,因此列出了387-98=387-100-2,这时候如果告诉们387-100是多减了,应该把多减的再加上,这样一种抽象的讲解方式只能让一部分学生明白,此时再佐以竖式的检验,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明白自己算式中存在的问题,至此,仍有一小部分的学生会陷在自己的固有思维中难以自拔,这时候就需要换一种更直观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完成思维的跨越。我创设了一个交易的场景,出示387元教学代币,提问:“我购买一个篮球,需要给你98元,但是我这里只有100元的,那我还剩下多少钱?用算式怎么表示?”(板书:387-100)“请问,我多给的2元钱该如何处理,怎样用算式来表示?”

在直观场景的辅助下,学生把-100和+2与场景对应上,就能完成抽象知识的学习。

三、研究后总结,结果给过程插上翅膀

在学生经历了探究新知识的过程后,一个理性的总结也许可以让前面一系列的活动豁然开朗。如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时:

师:为了达到凑成整十或者整百数这一目的,我们都在对算式进行改变。(板书:改变)其实,运算律就是在不改变计算结果的前提下对算式做出改变。

生(观察、讨论):交换律改变的是两个加数或乘数的位置,结合律改变的是运算顺序。

师(板书:位置、运算顺序):是的,数的位置改变就表示使用了交换律,运算顺序改变则表示使用了结合律,如果一道算式中数的位置和运算顺序都改变了,则说明使用了交换律和结合律。

师:我们来看看下面的题目中是如何运用运算律的。

不要求四年级的学生都能进行理性的总结归纳,但是能有更多的学生思考问题时开始从感性向理性过渡,应该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后进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要从课堂入手,然而整节课都围绕他们来设计也不太现实,教师只有从根本上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以此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责编 黄巧敏)endprint

猜你喜欢
直接经验细微处直观
简单直观≠正确
爱在点滴细微处
Tujia Masons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论生物教学中的“直接经验”形成教学的策略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