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中求异,探寻言语表达的内在智慧

2018-01-27 11:14李正莉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12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

李正莉

[摘 要]阅读教学应该充分运用求异比较的思维,让蕴藏在文本深处的语言智慧浮出水面。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模仿、回首、内联、外引等展开对比,去探寻言语表达的内在智慧,为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奠基。

[关键词]阅读教学;对比求异;言语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4-0041-01

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鉴别。在阅读教学的语言品析中,既有旨在揭示规律、探寻共同点的求同比较,又有发现差别、揭示个性的求异比较。阅读教学就应该充分运用求异比较思维,让蕴藏在文本深处的语言智慧浮出水面。

一、实践练笔,通过模仿进行对比

模仿性的实践练习就是要让学生仿照教材中的例文,进行文本迁移的表达训练,并在学生练笔成文后,引领他们对表达的内容和教材的例文进行一番对比,在高下优劣的评析中,发现文本表达的精妙所在。

如《姥姥的剪纸》一文中,为了凸显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引用了乡亲们的语言:“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针对这一生动形象、极富情趣的语言,教师引领学生模仿乡亲们夸赞姥姥的语言进行练笔。有的學生这样夸赞道:“你姥姥神了,剪桃花像桃花,剪菊花像菊花,剪朵牡丹招蝴蝶,剪朵海棠引蜜蜂。”教师引领学生将自己的语言与课文中的语句进行对比。学生重读文本,在对比之下发现,乡亲们的夸赞更具特点,猫和虎、母鸡和公鸡都十分相似,放在一起表达更凸显了姥姥技艺的高超。

破译范文表达的密码,并不在于教师苦口婆心地讲解。一经对比,学生也就自然形成感知。不少学生纷纷运用相似事物进行夸赞,练笔品质也就自然提升。

二、阅读反刍,通过回首进行对比

我们在初读文本的过程中,常常会对作者一些匠心独运之处视而不见,但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才会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还有着这样的深意。这就需要教师回过头来,引领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收获别样的阅读体验。

如《理想的风筝》一文中,作者在前三个自然段描写了春天烂漫的景象,突出了“柳枝尽情摇摆”“连翘花吹奏生命之花”的景色。很多学生在初步阅读时仅仅感受到春天的烂漫和勃发生机,但在学习完“笑谈腿疾”“旋转板书”“放飞风筝”的内容后,教师引领学生再次回到这段景色描写中,学生与自己原先的认知进行对比,更深刻地意识到“柳枝尽情摇摆”“连翘花吹奏生命之歌”其实都是作者对刘老师坚强品质和乐观精神的赞叹。

在这样的“回眸式”对比中,学生收获的不仅是作者蕴含其中的丰富情感,同时也领略了作者借景喻人、借景抒情的表达策略,可谓一次回眸,三重体验。

三、整合联系,通过内联进行对比

文本原本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文中多处内容之间都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如果孤立地阅读其中一处,这种内在联系可能就不会被发现;如果能够将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就能发现蕴藏其中的独具匠心。

如《学与问》中列举的哥白尼和沈括的事例,都指向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尝试对这两个案例展开对比式阅读,学生的阅读发现可谓丰富多彩:哥白尼是波兰人,提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源自于现实生活,旨在强调好问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第二个事例中,沈括是中国古代人,虽然只提出一个问题,但直接指向好问之后要懂得思考。综合来看,两个事例都告诫人们无论是什么时代、什么地域,都应该养成好问、善思的习惯。正是在这样的对比中,学生真正意识到说理文事例选择的典型价值,不仅要有代表性,更要有说服力。

四、拓展补充,通过外引进行对比

很多文本自身存在着独具魅力的之处,但仅从教材选编的章节中很难真正把握文本的特质。这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拓展与延伸,引领学生运用拓展的资料进行对比,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效益的提升。

如在教学《牛郎织女》这篇课文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关注民间传说的特点,教师为学生拓展了《梁祝》《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的故事,并引领学生在拓展的民间故事与课文内容之间展开对比式阅读。学生深刻意识到民间传说中都有一个具有超凡能力的反面人物,都是关于男女主人公凄美的爱情故事,主人公都是男卑女尊,他们最终的结果都不完美……有了这样的体验,教师则从学生的认知结果出发,揭示出民间传说的文体特征:古代劳动人民为了追求自由的爱情生活编创出来的故事,表达他们对自由、平等生活的向往,抒发了他们对统治阶级的无比憎恨。

试想,如果没有其他文本的支撑与印证,仅仅从教材中某一篇文本出发,学生就难以真正发现民间传说的文体特质,阅读的收获也就必然有限。

总之,经常性地进行对比求异,学生对于文本语言的嗅觉也会越发灵敏。在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多运用对比的方式,将言语发现和言语运用整合起来,促使语用知识向语用能力转化,从而为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奠基。

(责编 刘宇帆)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教学应拒绝“伪问题讨论”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