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学生言语体验“三招”

2018-01-27 11:18庄洁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三招组合阅读教学

庄洁

[摘 要]丰富学生的言语体验对于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获得对文本的深刻感悟以及提升阅读能力具有助推作用。教师可以从文本言语之间的“组合”“聚合”“连联”等关系入手,引领学生细品,从而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基。

[关键词]阅读教学;言语体验;组合;聚合;连联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4-0057-01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时一般是单一地对文本进行解读,而忽视了学生对言语的感悟体验,致使语文教学经常显得“模模糊糊一大片”,教学效率低下。其实,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教师并没有真正让学生领略到语言的精髓,以及语言的唯一性与特别性。因此,要想丰富学生的言语体验,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教学。

一、关注“组合”关系,感受语言排列的精妙

不论是什么样的课文,文本语言之间大都有着一定的规则与顺序,这些规则顺序不仅包括词语与词语之间的组合与排列,而且也包括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组合排列关系。在教学时,教师如能从这种组合关系入手,引领学生真正感受文本语言排列的精妙,就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通透。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拉萨的天空》一课时,有位名师就充分运用了语言之间的组合关系展开教学。教师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描写拉萨天空的那句话,并且要多读几遍。在学生读完以后,教师根据文本语言之间的组合关系展示了以下几個句子:(1)那里的天空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总是那么湛蓝、透亮。(2)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蓝宝石用清水洗过的一样。(3)那里的天空好像蓝宝石用清水洗过的一样,总是那么湛蓝、透亮。教师让学生比较,并说说哪个句子好。学生就同样的词组、不同的组合形式进行反复朗读、感受,真正明白了作者这样描写的用意,体会到了原句的优美与恰当。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以文本语言为素材,教师通过具体的事例向学生证明了同样的语言、不同的组合形式,在表达效果上是有很大区别的,使学生真正领会了文本语言表达的魅力。

二、关注“聚合”关系,领悟语言选择的精致

文本的形成过程,其实就是作者选词用句的过程。在这个创作过程中,有的句子可以用这个词,也可以用那个词,有的句子则必须用某个词。这些词语最终被确定下来,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如能从这种关系入手,引导学生揣摩、感受,那么,文本语言的优势就会一览无遗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如苏教版《爱如茉莉》一课中有这样几句话:“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进头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在教学的时候,为了丰富学生的言语体验,我问他们:“这句话中的‘阳光悄悄地探进头来中的‘探进头来能不能换成‘射进来或者‘照进来。”学生经过仔细咂摸以后,认为还是用“探”字更好, “探”字的动词拟人化用法,既写出了阳光的调皮可爱,也表达了就连阳光也怕打扰到屋子里的和谐静谧,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从文本语言的聚合关系入手,引领学生比较、揣摩、品评。这样,学生不仅读出了语言字面的意思,而且也读出了文字背后的深意,获得了深刻的言语体验。

三、关注“连联”关系,领略语言表达的唯一

目前,关注群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得比较普遍。笔者认为,群文阅读其实也是一个根据阅读内容之间的关系或者联系把它们组合起来学习的过程。在这个阅读过程中,教师如能引领学生就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细致地探究,那么,对于学生领略非此即彼或者内容的唯一性这个语言表达特征会有着推动作用。

如苏教版《燕子》一课,作为郑振铎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课文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乎每个学生在提起燕子的时候就想到了郑振铎先生描写的:“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了剪刀似的尾巴……”这些语言好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可以给读者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呢?在教学的时候,根据相似事物之间的联系,我特意从网上下载了好多描写燕子的文章,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在比较品评中,文本语言的欢快、小燕子的机灵、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等特点就一一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从中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篇课文的唯一性。这对于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引领学生展开了“连联”阅读。从相关文章的比较阅读以及区别与联系中,学生可以很清楚直观地看到孰优孰劣,孰是孰非。这有助于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从文本语言之间的关系入手,引领学生或横向或纵向进行阅读。这样,学生的言语体验将更深刻,阅读品质也会得到极大提升。

(责编 刘宇帆)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招组合阅读教学
论梁衡新闻写作的致胜“三招”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球类材料的合理利用与组合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