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与人的全面发展

2018-01-27 13:06朱聪
法制与社会 2018年2期
关键词:休闲生活方式全面发展

摘 要 休闲是人们解决了基本生存需要后以自身发展为目的的生活状态,关注人的本质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发展的理想追求,休闲生活方式是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实践形式和必要条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又是休闲的宗旨所在。

关键词 休闲 生活方式 全面发展 必要条件

作者简介:朱聪,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1.241

从古至今,休闲便是人类发展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但在工業社会人们的生活逐渐偏离了休闲生活的宗旨,生活手段变成了生活目的。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多种范畴的休闲活动已然成了大众的普遍追求。正确的认识休闲不仅让人们生活的更休闲,还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休闲概述

休闲关注人的本质生活,其产生和发展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为基础。恩格斯认为,每个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确立的基础是这一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和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并且历史只能在此基础上得到说明。休闲是人们在物质生活需求基本满足的基础上对精神生活的需求。

(一)休闲的涵义

休闲是指主体为实现身体康健、体能恢复、身心愉悦等效果,在非劳动工作时间里进行的调节身心的放松娱乐活动。科学合理的休闲方式,可以有效地锻炼生理和心理机能,调节智能和体能,多种范畴的休闲方式可以满足人的多方面需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人赋予休闲浓厚的文化色彩,如鼓琴弈棋、收藏字画均为休闲的生活方式。《说文解字》中,“休”是“人倚木而休”,“闲”通“娴”,“女在家里为娴”。《诗·商颂·长发》中“休”为吉庆、美善的意思,“闲”多指道德、法度。人倚木而休,与自然浑为一体,使身体的颐养活动和精神的休整得以充分进行,赋予了生命真善美的价值意义。

在西方,英文表达是leisure,这一表达中休息和消遣的成分较少,主要是指必要劳动之余的自我发展。休闲包括主体接受教育、发展智力、进行社交活动并自由运用体力和智力的时间,是不被生产劳动所吸收的时间。在马克思看来,休闲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用来休息娱乐的空闲时间;二是用于发展智力,掌握精神自由的时间。亚里士多德也曾提出休闲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把休闲从劳动状态和其他负有责任的活动中分离出来是休闲的一个重要职能。

(二)休闲的特征及功能

1.休闲的特征

(1)休闲具有自由性。休闲的本质是自由。从时间的角度看,休闲是指在除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满足生理需要时间之外的时间里,主体实现充分自由发展。从实践活动的角度看,休闲是拥有一定闲暇时间的人们开展的一系列自由活动的总和,即休闲是由许多业余活动构成的,并且人们可以根据各自的意愿进行选择。从生活状态的角度看,休闲是一种自由的生活状态。从心理状态的角度看,休闲是获得心灵的自由、驾驭自我的内在心理状态。

以上四个维度说明了休闲的自由存在于主体的自由选择和休闲的结果中,具有真正的自由属性。

(2)休闲具有主体性。休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主体自身,在于真正的人的享受和发展的活动,除了人,休闲本身不再有其他目的。人在活动中真正感受到自己作为人的尊严,从一切外在的目的和活动中解脱了出来,主体的生活成为真正人性化的生活,成为意识主导的完善人性和升华人的生活。

(3)休闲具有发展性。人学习的过程是动态的持续发展着的过程,一方面人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并实现自我,另一方面人在过程中自觉到主体的独特性、自由性和丰富性,并将它们现实地展现出来。

2.休闲的功能

(1)休闲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休闲可以使活动者的身心得到放松和调节,缓解工作和学习中的压力,更好的推进下一阶段的工作和学习。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必要的休闲时间和休闲活动可以有效安抚人们疲惫的心灵,驱逐精神上的疲劳,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抑郁症的发生,也为主体以后的发展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2)休闲可以开发智力增长知识。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的选择一些休闲活动,比如阅读一些健康的书籍,听听音乐,看看新闻等,广泛的吸收对自己有益的知识和信息。这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还能提高学习创新的能力。再者,在休闲活动中,人的情感状态良好,休闲活动的愉悦性使得休闲活动更具有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又会促进主体的智力开发。

(3)休闲可以提升人的审美能力,激发创造性。音乐会、绘画、读书、旅游等休闲活动都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这些休闲活动可以唤醒人们的审美意识,陶冶情操,升华道德境界。正如柏拉图所说的美是有着使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的,主体可以在具有审美价值的休闲活动中获得情绪的愉悦和净化,更加地提高审美能力。另外,在休闲中,人的意识和思维活动处于自由状态,不受外在因素的约束,不受恐惧、敬畏等心理影响,主体可以自由自觉思考,尽情发挥创造力,探索一切感兴趣的事情。

(4)休闲可以维护社会稳定。当今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都很大,一味的工作不仅会使人身体疲惫,还容易产生精神疲劳,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适当的休闲,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二、 休闲的异化

休闲是人类拥有的一种自由的生活状态,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休闲却出现了异化状态。人类本身的活动及其产物成为异己的同其对立的力量,人不再驾驭这种力量,这种力量反过来压迫人。休闲异化是指休闲本质的外化与休闲本质的物化,即休闲为达到与其向背的目的而违背自己的本质和规律。休闲异化表明:休闲不再是人追求自由的路径,在休闲中人受到与劳动异化相似的压制和束缚;休闲不再是人内在的生命状态,而成为一种外在于人的物的状态,成为了一种极为物质的和功利性的目的的手段;休闲不再是人自由地享受和发展的手段,而是人获得纯粹感官享受的工具。endprint

(一)休闲异化的表现

第一,休闲娱乐化。娱乐本是人们在工作之余的自由时间休闲的一种重要方式,各种形式的娱乐根据人们的需要而产生,人们需要娱乐来放松自己、提升自己。但在大众文化时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和娱乐结合了起来,娱乐因素侵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休闲就是娱乐和消遣,他们吃喝玩乐、打麻将、玩游戏等来消磨时间。但休闲与娱乐并不是同一层面的概念,娱乐是实现休闲的一种方式,但休闲绝不只包括娱乐。娱乐的意义非常有限,而休闲的本质在于思想的纯潔与宁静。

第二,休闲消费化。休闲消费化是指在消费主义语境下,主体的休闲意识、休闲活动和行为呈现商业化倾向和物质化倾向的趋势。休闲逐渐开始离它简单、自由和淳朴的本质,反过来成为一种只关注购买力的行为。长此以往,商业化和消费化越来越成为引领现代休闲的主流趋势,休闲丧失了其应有的文化精神内涵,成为了炫耀社会地位的手段,被异化为对金钱的挥霍。

第三,休闲低俗化。休闲活动的低俗化表现为休闲层次的低水平,很大一部分人的休闲质量和休闲品味都不高,休闲技能缺乏,休闲意识不强。很少有人把学习知识、欣赏艺术、参加志愿活动作为休闲的主要内容,更多的人选择打麻将、玩游戏、看电视来放松自己。很多人喊着要休闲,却不明白休闲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二)休闲异化的危害

第一,休闲异化使人被物化,成为物质的奴隶。物以各种方式统治人,人们疯狂消费并不都是因为他们真正需要这些产品,而是厂家激发了他们的购买欲。人们对消费品的占有开始以炫耀消费品的附加价值为主要目的,而消费品的使用价值则逐渐被忽视。这种消费行为只会导致物质充足精神贫瘠,休闲的本质得不到体现。

第二,休闲异化导致人认知和判断能力的丧失。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描绘了电视赢得了“元媒介”的地位,成为新认识论的指挥中心。越来越多的娱乐节目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人们沉迷于电视节目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的快乐,不再思考电视本身,只是一味的接受电视传达的内容。主体丧失了思考力、判断力以及否定性、批判性,成为了“单向度的人”。

第三,休闲异化导致人的社会责任感缺失。随着物质文明的多元化发展,人们的享乐欲望日益膨胀,精神追求越发淡化,致使公众道德理性缺失、社会责任感淡薄。享乐和欲望冲击了人的心灵和精神的信仰,贪婪地追求金钱成了人生主要目标,长此以往,世界、社会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变成了个人享乐主义的工具和手段。由此可见,对休闲的放纵和贪婪必然导致现代社会道德危机和精神危机的出现。

三、休闲与人的全面发展

(一)马克思的休闲思想

马克思认为:“整个人类的发展,就其超出对人的自然存在直接需要的发展来说,无非是对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并且整个人类发展的前提就是把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作为必要的基础。” 马克思主张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自由时间是人发展的必要时间,人在自由时间里从事各种休闲活动,其个性在休闲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展,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又会成为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人对自然界的了解、通过人作为社会的存在来统治自然界和人对本身一般生产力的占有是生产和财富的基础,人本身完成的直接劳动、人从事劳动的时间都不是创造财富的基础,只有社会个人的发展即人是否全面发展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用物质的价值定义生活,只会把休闲乃至整个社会推向异化。

(二) 休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人的问题贯穿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和内在宗旨。马克思把休闲看作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潜在空间,并把休闲生活当作人的建构方式,休闲和劳动共同构成马克思的全面发展思想的逻辑基点。

休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实践形式。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是确证人的主体地位,实现主体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实现人的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自由时间,没有自由时间的人只是为别人生产财富的机器。人的全面发展内涵丰富,其实现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休闲现实地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给人类提供了自由发展个性、实现人性复归的空间,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实践方式。同时,休闲又内在地包含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中。

人的全面发展是休闲的宗旨所在。休闲的主体是人,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主体是直接地存在于扬弃了异化的自主劳动中的,休闲的真正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休闲是人本质属性的体现,在自由时间里自由全面的发展才是人类自由的真谛。对自由的追寻贯穿于马克思理论活动的始终,马克思理论中的休闲是人类存在和生活的方式,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支点,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它的价值追寻与归宿。

休闲不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附属品,它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都有不同的体现,人类追寻休闲的脚步不会停止。休闲的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历史同步性,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休闲活动的开展,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马克思的休闲思想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如何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下科学合理使用自由时间,享受自己的休闲生活,提升自我价值,这需要也更值得我们去思考。

注释: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46(下).216.endprint

猜你喜欢
休闲生活方式全面发展
社会生活方式变迁对散打运动发展影响研究
论清新休闲旅游名城形象构建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公民休闲教育的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