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2018-01-27 12:17李涛
考试周刊 2018年100期
关键词: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小学数学

李涛

摘 要: 小学数学教育有一门核心的必修课即小学数学教学论,为了使教师更好地适应基础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学习新时代要求下的数学教育教学观、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成为了十分重要的课题。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和不断深化,小学数学课堂也迎来了一系列新的理念、新的标准和新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化改革仍在进行中,笔者就教师应如何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出几点策略。

关键词: 与时俱进;小学数学;深化改革

新课程标准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它不同于以往传统教学模式强制性的知识灌输,以大量的作业给学生施压。在当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下,数学教学更注重通过知识传授者的多种方式引导,来实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此形成的正确的数学教育教学观。然而,这门严谨的学科对教学的实施条件和要求都比较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不容忽视的现实困难,往往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想的那么好。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深入开展的此阶段,基础义务教育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迫使他们向改革中的小学教育发起新的挑战。在对课程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积累后,笔者就以下几点来谈谈自身实践的经验。

一、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求知的动力源泉,某种方面来说,兴趣对学生起到的作用要大于教师。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的强行灌输不仅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有可能会扼杀学生求知、求真的欲望。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数学教育应选择学生身边的、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新课程标准摈弃了传统教学模式满堂灌的弊端,而是更关注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否高涨,学习能力是否合格以及自身素质是否得到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以自身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在实际授课时应尽量使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场景紧密联系。例如,在讲解“大于和小于的应用题”时,就可以利用身边最熟悉的事物,铅笔、橡皮等。然后提出问题:学生A手中的铅笔大于还是小于学生B手中的铅笔?身边的事物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这种教学方法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让课堂充满乐趣。而且,铅笔这种小工具也可以多次利用,问题可层层递进,自然而然地将枯燥的数学问题融入到游戏环节中。

二、 重视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就是权威的存在,教师居高临下的地位不可撼动。这严重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导致教师一味地强制性灌输,学生便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学来的知识学生自身是很难消化的,于是便有了教师辛苦授课却得不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困境。动手能力强和好奇心重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一大特点之一。在教学时,教师应与学生尽可能产生更多的互动。例如,在学习面积与周长的关系时,可以让学生用丝线绕成圆的形状,再伸直用直尺量出它的周长。这种方法可以很容易变抽象为具体,学生也会更为形象地理解圆面积和圆周长的定义。也可以用设置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数学理论与实际生活。

另一方面,作为数学教师,若能掌握许多有趣的课外知识,例如我国最高的山峰有什么特征,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这在教学实践中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不仅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还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更重要的是,这些有趣的事物会自然地融入数学知识中。

三、 巧妙地设置课堂疑问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但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可以说,生活中的数学教学素材俯拾皆是,在课堂上设置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疑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举手发言,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也能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教师在设置课堂疑问时也要注意几点问题:首先,符合学生现阶段心理状态和兴趣爱好的问题是提问前提。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想法和感受后,设计出充满趣味性的问题,也就是说,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足够吊胃口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其次,难易程度也是教师要重点把控的问题,太容易便使得问题的设置失去意义,太难则会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养成总结经验的习惯,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另外,教师的说话风格也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面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幽默风趣的话语对活跃课堂氛围十分有利。在本就枯燥乏味的数学教育环境里,学生们迫切需要这样轻松的气氛,让幽默的话语穿插在教学中是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

四、 倡导探究式合作学习

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对待学生应授之以渔而不仅仅授之以鱼。比起教会学生课本中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科学合理学习的方法,这不仅仅有益于学生的这一个学习阶段,还会影响到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合作式学习就是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这些小组中的成员各有其长处和短处,他们会在小组中有明确的分工,每个人都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这除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外,还会使他们学会团队合作,分享与互帮互助。这种互助性的学习模式在对学习的探讨中使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自信心,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教师也不能在此过程中完全放手不管,适时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协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会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老师的适时指点也会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

五、 总结

我国的基础教育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新课程标准也进展十分顺利。为了维持和继续保持新课程标准发展的势头,需要全国千千万万教师共同的努力。在实践教学中,只有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爱上数学这门学科,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不懂就问的优良习惯。在数学课堂教學时,也要全面考虑学生现阶段的思想情绪状况和由于环境、经验造成的不同个性。一堂生动有趣的数学课会使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这将会是新型教学模式带来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冯承志.深化教学改革,打造小学数学有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35.

[2]宋彩波,李姗.掌握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编制特点深化教学改革——以北师大版1—3年级小学数学教科书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3):29-32.

[3]叶祖献,潘燕.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全国第十一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课有感[J].成功(教育),2013(16):87.

猜你喜欢
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小学数学
经济新常态及深化改革浅析
电视台新闻播音创作空间的拓展探讨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实现“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