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2018-01-27 12:17毛丹沁
考试周刊 2018年100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毛丹沁

摘 要: 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新课改中大力提倡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相当重要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数学成绩,而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探究式学习,要求所有的教师应该学会总结教学经验,提供教学基础。本文仔细分析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关键词: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在主动探索问题的主要学习方式,使学生明白怎么做,做什么,并不是让学生完全接受教师传授的现有学习结论。这种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小学数学学习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科学合理地利用探究式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一、 创建趣味性强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实际的教学情况,创建趣味性强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自主思考学习的动机。数学的心脏是问题,如果没有问题,就无法进行探究。创建问题情境,简单来说,就是指教师在学生求知心理情绪和教学内容之间,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引导其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思维互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按照学生已经掌握的教学知识和已有的学习经验,创建合适的教学情境,进而引发出需要探究的问题。比如:教师在讲解“商不变的性质”时,教师必须要根据教学内容,编造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孙悟空不在花果山,猪八戒带30个小猴子摘100个桃子,猪八戒给各个小猴子发3个桃子,并且告诉这些猴子100除以30等于10除以3,等等。最终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猪八戒并没有独自吃过多的桃子。这时,孙悟空回到花果山,得知这件事便训斥猪八戒。讲完故事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孙悟空教训猪八戒?”这个问题马上引起学生的讨论,有兴趣了解其原因。学生带着这种疑问以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到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因此,创建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提高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教师设计探究性问题时,应该体现启发性。

二、 引导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交流和谈论

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要学会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和空间,在思索的过程中形成个人的观点。但是集中的智慧是非常强大的。著名的作家萧伯纳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相互交换苹果,每人仍有一个苹果。然而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换思想,那我们便拥有两种思想。”由此可以得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开展合作交流的教学活动。当今社会的主题是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比如:教师在讲解《圆的认识》时,可以设计探究活动。首先,教师提出一个探究性问题:“在相同的圆里,为什么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工具动手动脑学习,并且可以自己组织小组进行谈论。待结束合作交流活动后,由每个小组的组长汇报结果:第一个小组的汇报结果是使用測量法对某个圆进行测量,直径是8厘米,半径是4厘米,结果发现直径是半径的2倍;第二个小组的汇报结果是采用目测法发现相同的圆里所有的直径都是由圆中心发出的两个半径组成的;第三个小组的汇报结果是采用折叠法将圆的直径进行对折,便发现直径的长度和两个半径相加的长度相等。通过学生的主动观察和独立思考,以及小组之间的交流,可以让学生理解在同一个圆中,为何直径是半径的2倍?从该案例能够看出,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和交流,其教学效果是较为显著的。

三、 激励学生学会质疑,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鼓励学生对所学的教学知识进行质疑,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比如:讲解“圆锥的体积”时,首先,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圆柱形的萝卜,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刀将萝卜削成体积最大的圆锥,并且让学生进行质疑“自己削的圆锥形萝卜体积是多大?”“哪种方式可以验证自己的猜测?”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投入到验证活动中。通过自己动手试验,独自发现规律,有些学生运用学习工具装沙装水的方式进行实验,最终发现圆锥的体积是其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时,学生可以自信地说出答案和具体验证过程,这可以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从而认识到探究性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质疑—动手操作—验证”。比如:教师讲解“可能性的大小”时,教师可以采取扔硬币的方式猜测正面还是反面,让学生预测反面和正面出现的可能性,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式进行证明。每个学生可以扔硬币20次,教师负责统计数据,最终学生发现实验结果与自己预测的结果存在差距。通过这种扔硬币的方式,仔细观察和分析统计的数据,可以使学生体会到随着扔硬币次数的不断增加,正反面出现的次数越来越接近自己的预测结果,从而准确验证自己最初的预测,总结出准确的结论。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在探究性学习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主要任务是自己主动发现问题,确认研究目标,收集处理信息,合理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进行分析和论证,以便于寻找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学生在探究的过程,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帮助。掌握有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更加生动,是教师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是一味地灌输现有的知识,而是应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发现,主动思索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宇.浅议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42):280-281.

[2]单春艳.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3]秦学科.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6):145.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