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传统文化活动 美术教学当“美”起来

2018-01-27 12:17沈萍萍
考试周刊 2018年100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

沈萍萍

摘 要: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展开审美赏析,提高美术素养。通过鉴赏经典作品,开展展演活动和链接网络拓展视野等方法都能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关键词: 传统文化活动;审美赏析;小学美术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课程能让学生了解文化的丰富性,在文化情境中认识到美术的特征。然而不少教师在展开美术教学时主要让学生了解西方造型体系,但是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涉及较少。我在教学中重视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将民间美术和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积极构筑民间美术造型体系,这样能让学生在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也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 赏析经典,渗透艺术情怀

组织学生展开经典赏析活动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力,并让学生尝试探究作品中浓浓的传统文化,感受其中的艺术情怀。我鼓励学生欣赏剪纸、国画等经典的中国传统艺术,让学生尝试从传统民间美术的渊源、价值、造型特点、用材、种类等方面入手展开分析,在提高赏析能力的同时也感受其中的文化情怀。

六年级《剪纸中的古老记忆》一课给学生介绍了剪纸这种经典的传统民间美术,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整合了不少经典的剪纸作品,让学生进行重点赏析,尝试分析剪纸艺术的特点。学生欣赏到了《十大名楼》《水浒108将》等经典的剪纸作品,此时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不少剪纸作品展现的都是和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我利用这个机會进行引导:“大家看到了不同地区的剪纸作品,那么能不能总结一下不同地区的剪纸作品有什么特点呢?”有学生提出:“南方的剪纸作品大多十分精细,而北方的剪纸作品则给人十分雄浑的感觉。”我又详细地给学生介绍了不同剪纸流派的特点,如:“佛山剪纸喜欢使用套色的方法,而且还会夹杂使用当地特产的铜箔和银箔。”又如:“山西剪纸最常见的是窗花,体现出粗犷雄浑的特点,而且在结构上也比较简练。”在赏析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剪纸作品的独特魅力,体会到了其中浓浓的艺术情怀。

美国教育家维克多罗恩菲德发现儿童在十岁前具有绘画的潜在能力,这种能力随着人的认知和知觉发展而向前发展,并不是靠学习绘画技能而提高的。因此在教学中要避免单调的激发指导,转而使用经典赏析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美术作品的独特魅力,这样能发展学生潜在的绘画能力。

二、 活动展演,体验厚重魅力

小学生一般都性格活泼,对各种实践活动充满兴趣。我尝试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美术实践活动,尝试自己动手创作美术作品,然后在展示会上将作品展现出来。在尝试创作和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而且还深刻地感受到了其中厚重的文化气息。

在学习四年级的《把自己的画制成拼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切割图具有怎样的特点,能设计出怎样的新的样式。在学生展开实践活动时,我组织学生参与到活动展演中,尝试展览自己创作的拼图。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尝试在制作拼图的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尝试从题材、材料等方面入手,展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如有学生在平常的赏析中发现年画是一种精彩的民间工艺品,年画作品中常常有凤凰、仙鹤等吉祥的瑞兽,还有各种大头娃娃的形态,这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学生便在活动中尝试将年画中的形象和拼图结合在了一起,用拼图的形式展现了有趣的年画娃娃。除此以外,还有的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水墨画颇感兴趣,于是便借助水墨材料进行创作,将泼墨山水和拼图结合在了一起,展现出了一定的新意。在参与实践展示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看对方的作品了解了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感受到了其中厚重的魅力。

在参与展演活动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学生在参与活动后发现自己对传统美术有了更浓厚的兴趣,用传统美术中的元素来装扮生活能让生活变得更为精彩。由此学生有所感悟,发现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反而会让人感受到更大的魅力。

三、 链接网络,拓展学科视野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因为信息量巨大,传播速度广而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在小学美术教学时也要积极链接网络资源,促使学生进行学科拓展。我组织学生展开诗画结合的学科拓展,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搜索,了解一下有哪些经典的题画诗,这些诗歌和绘画作品是否起到了相辅相成的效果。

在学习四年级的《认识中国画》时,我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网络搜索,整合各种资料,讨论一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歌和绘画之间的关系,说说有哪些精彩的题画诗。如有学生发现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首经典的诗歌其实也是一首题画诗,虽然原画已经不传,但是学生却在网上找到了同样能体现诗歌意境的绘画作品。在结合两者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诗歌能展现中国画的意境,而中国画则能将诗歌中的内容通过形象展现出来。还有学生提出:“在中国画作品中大多都有留白的地方,这些地方往往就会被作者用于写题画诗,诗歌和绘画整合在一起,相辅相成,形成了独特的美感。”在链接网络赏析的过程中,学生将美术学科和语文学科结合在一起,拓宽了学科视野,同时也更好地感受到了中国画的魅力。

在链接网络展开传统文化探究的过程中,我还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微信平台,将自己的探究发现上传到微信平台中,和其他的同班同学进行分享。我还积极联系学生的家长,让其利用微信平台给孩子介绍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并介绍与之有关的传统文化。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果能通过课堂教学和活动组织等向学生传达民间美术造型思维,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呈现出的传统文化,那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更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想法。

参考文献:

[1]王金萍.优化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6(5).

[2]都占云.插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17(15).

[3]朱玄.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新校园(阅读),2018(4).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
刍议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试论小学美术中的美育教学
美术教学中育人本位功能的彰显策略
小学美术快乐教学之我见
美术教学综合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开发动画资源 优化美术教学
关于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