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策略研究

2018-01-28 08:51韩德彦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8年7期
关键词:馆藏数字化图书馆

韩德彦

(甘肃省图书馆 甘肃兰州 730000)

1 数字阅读的含义及发展

1.1 数字阅读的含义

数字阅读顾名思义是指数字化的阅读。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阅读的内容不是传统的书本等纸质出版物,而是数字化的电子书、网络新闻等电子资源;二是指阅读的载体是数字化的电子设备,PC、手机、电子阅读器等智能终端[1]。数字阅读的优点十分明显,即时便捷、形式多样、资源丰富,不受时间、空间和环境的限制,使阅读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数字阅读打破了传统图书馆在限定开放时间内程序化的借阅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使得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数字化阅读率为68.2%,超出国民图书阅读率58.8%近十个百分点,并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长。

1.2 数字阅读的发展

数字阅读与互联网如影随形,其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在互联网发展的Web1.0时代,1997年文学网站“榕树下”的成立正式拉开了数字阅读的帷幕,这是数字阅读的萌芽阶段。2000年后,PC互联网逐渐在国内兴起,起点中文网等付费阅览网站成立,数字阅读逐渐启动。2008年以后,随着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移动互联网应用也层出不穷,数字阅读产品形态逐步走向多元化。2008年掌阅成立,2009年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及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均成立了各自的手机阅读基地,至此,数字阅读跨过了萌芽与启动阶段迈进了移动阅读时代。从行业规模来看,第三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上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2016年中国数字阅读市场规模达到120亿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25%[2]。

2 公共图书馆面临的严峻挑战

2.1 数字环境对公共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新要求

数字环境下,图书馆馆藏由单一的纸质文献馆藏转变为多载体文献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共存,这就要求读者服务也从单一的纸质文献服务向数字资源服务方式转变。有选择、有计划地对网络海量信息进行甄别采集,经过有序化的组织整理形成信息知识库是对图书馆服务的进一步要求。

2.2 数字资源征订的巨大经济压力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

知名的大型数据库供应商通常集数字资源的开发、制作、销售提供于一身,对数字资源形成了实际上的强势垄断。图书馆商业数字资源在经过多年的采购发展后,其学术科研读者已经建立了商业数字资源使用习惯,对数字信息资源的惯性依赖使得图书馆学术科研读者难以立刻摒弃商业数据库的使用。现阶段,商业数据库以不可替代的高品质学术资源牢牢地把控着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资金使用方向。数字阅读飞速发展的二十年,公共图书馆对数字馆藏建设的投入越来越大,数据库价格上涨形成的巨大经济压力成为数字时代图书馆资源建设无法回避的巨大难题。

2.3 多种因素导致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瓶颈

与网络资源相比,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因获取来源受限,资源总量较少。我国缺少像亚马逊、巴诺这样资源丰富、实力雄厚的电子资源内容商,国内外许多电子资源平台并不对公共图书馆开放,如国内的云中书城、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及国外的亚马逊书店等[3]。另外,目前的数字资源格式较为混乱,不同电子书厂商有不同的格式,而出于占领市场和各自资源保护的目的,这些格式之间很难相互转换,如中国知网的CAJ格式、超星公司的PDJ格式等。移动终端阅读器软件支持的格式必须多达数十种才能兼容各内容提供商的数字资源格式。以上种种因素导致了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的资源瓶颈[4]。

3 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策略

3.1 搭建多元化数字阅读新平台

互联网时代阅读推广的渠道更加多元化,社交媒体以其高参与性、公开性和便捷的交流性成为图书馆对外进行品牌宣传的重要渠道。图书馆在坚守传统业务的同时,应加大力度探索与新媒体、新平台的融合,利用网络媒体、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诸多平台进行宣传推广,搭建多元化数字阅读服务平台。利用社交平台评论、转发、交互性强的优势,借助阅读名人、文化名人、粉丝数较多的公众账号对图书馆发出的数字信息进行转发,提高人们对图书馆数字服务的认知度。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是近年来将社交媒体功能发挥到炉火纯青的图书馆之一,其充分利用Twitter、Youtube、Facebook等社交媒体来推广图书馆[4]。上海图书馆也曾在报纸上刊登了“市民数字阅读”的大幅广告,还把“市民数字阅读”二维码印在巧克力上进行推广[5]。甘肃省图书馆近年在不断尝试利用微博、微信平台积极进行互动推广。

公共图书馆可以在社交平台上进行读者服务、活动预告、馆情通报,开展馆藏资源网络查询与数字阅读。在后续的阅读推广中,还可以开展读者需求调查、竞赛报名等活动,在保证版权的基础上发布数字图书下载与借阅信息,通过互动竞猜、电子问卷调查、读者意见反馈等方式吸引读者访问图书馆数字平台,普及网络视频讲座、远程图书数据查询等资源与服务的使用方法。

3.2 注重图书馆数字阅读品质建设

新型阅读方式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粗制滥造、虚假信息泛滥的不良现象。一些社交阅读平台存在表述不准确、断章取义、内容粗糙、思想观念偏离主流等问题。而2017年我国移动综合阅读平台60%以上的用户年龄在20~35岁之间。在此背景下,图书馆应积极承担起教育职能,在推动全民阅读工作中担当起倡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的角色,注意对数字阅读的信息质量与传播行为进行把关。注重推动内容品质建设,建设更多具有原创性、思想性的精品数字资源。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充分运用自身的技术、资源、人才、设施优势,对各类资源进行科学筛选、加工,提升资源的质量,并不断积累和提升,形成规模优势[6]。

3.3 多方合作扩大图书馆数字资源

为了有效扩大数字资源,国内外图书馆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建立多方合作成为目前最好的选择。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三大图书馆联盟虽然在资源共享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协作程度还有待于加强。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大范围的图书馆行业联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图书馆必须形成合作意识,寻求更大范围内的合作,建立多渠道数字资源体系;建立全国性的跨系统、跨行业、跨地域的大型联盟和包含各种馆藏特色资源的共建共享服务平台;积极倡导和鼓励人们关注支持开放获取的网站与数据库。例如,哈佛大学的DASH、康奈尔大学的arXiv.org、瑞典Lund大学图书馆创建和维护的开放存取期刊列表[4]。数字阅读时代,多方合作与资源共享必然是公共图书馆的共同趋势。

3.4 重视弱势群体数字阅读推广服务

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大部分读者依然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使用与获取方式并不了解。笔者在日常读者服务工作中和QQ咨询平台都能收到读者关于图书馆数字检索平台使用方法、电子文献获取及电子书籍下载、网络图书续借方法等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的咨询。这些读者大部分为一些知识技能不足的弱势群体。在数字阅读的大背景下,图书馆阅读推广的首要目的在于普及弱势群体数字阅读服务。图书馆应开展针对进城务工人员、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数字素养提升培训,根据其现有的设备条件、计算机水平及个人需求,推广应用现代网络技术,并组织实践操作。

图书馆应针对不同的弱势群体进行阅读需求分析,适时提供适合各类读者阅读的馆藏数字资源,并根据阅读环境及阅读需求动态调整馆藏结构。通过设立儿童阅读区、残疾人阅览区,提供老年人健康信息服务等特色化服务,真正将弱势群体的阅读兴趣与能力提升到新的高度[7]。例如,2011年12月中国首家“无障碍数字图书馆”项目在上海图书馆启动,旨在为残疾人士、老年人等提供阅读无障碍的图书馆信息获取平台,提供有声电子书和讲座的数字化服务[5]。

4 结语

公共图书馆利用多元媒体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已经成为各个图书馆对外推广的重要手段。这种方式不但有助于提升读者对图书馆数字资源与服务的认知,还有利于塑造图书馆现代化、数字化的品牌形象,是赢得读者的重要途径之一。数字阅读改变了我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图书馆必须紧跟数字阅读大势,推动数字化服务更好更快地发展,才能为读者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

猜你喜欢
馆藏数字化图书馆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图书馆
数字化制胜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