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8-01-28 13:10李付全吴素利李孟双
中国水利 2018年9期
关键词:通辽市安全工程水源地

李付全,吴素利,李孟双

(1.内蒙古通辽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028006,通辽;2.通辽市水利技术推广站,028006,通辽;3.通辽市西辽河总办窝堡水利枢纽管理处,028006,通辽)

一、通辽市饮水安全工程现状

1.通辽市概况

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松辽平原西端,科尔沁草原腹地,总面积59535km2,年降雨量 350~450mm。全市辖一市一区一县五旗以及一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为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地区,2015年全市人口320.8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154.3万人,占总人口的48.1%。201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803.8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86385元。

2.饮水安全工程现状

(1)供水人口

通辽市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先后经历了防氟改水、饮水解困工程、安全饮水等阶段,截至2015年年底,共完成投资累计111586.72万元,其中国投80952万元、自治区配套9421万元、市配套8889万元、自筹12324.72万元;已建供水工程26772处,其中集中式供水工程2420处、受益人口204.3万人,分散式供水工程24352处、受益人口8.8万人,分散式供水分布于偏远牧区,住户比较分散。

(2)供水规模

截至2015年年底,农村牧区供水工程日供水规模(W)达到2064万t/d。按照供水规模划分,W≥1000t/d有18处,200t/d<W≤1000t/d有 496处;20t/d<W≤200t/d有 1652处;W≤20 t/d有254处。分散式供水工程形式为每户1眼混凝土管井(井深40~50m)、1台潜水泵。受益村人均用水量一般为 30~45L/d。

(3)供水设施配套情况

已建供水工程取水泵房内配置了恒压变频供水设备 (供水规模较小的,配置定时器),自2009年开始,对集中供水工程按批复均安装了二氧化氯简易消毒设备,累计安装了382套;潜水泵配套及配电设施齐全;早期建设的供水配套设施比较简陋。

二、农村牧区饮水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1.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困难

(1)部分饮水安全工程施工难度大

一些旗县由于地质条件特殊,施工中常遇到难以克服的问题。如科左后旗部分地区地下水水位高,无法施工,只能打筒井;奈曼旗部分地区土壤以细砂为主,土质松软,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塌方,给施工造成了极大困难。

(2)工程建设年代早、标准低、老化严重

通辽市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防氟改水、饮水解困工程等,设计标准低,许多工程老化破损严重,有的已达报废时限,且大多数工程缺乏水处理和消毒设备,部分工程由于水源问题、机电设备和管网老化等原因,难以维持运行,影响了居民日常生活用水。

(3)投资标准高,资金配套压力大

部分人口居住在丘陵区、山区,居住分散,村屯较小,但工程建设内容不减,导致人均投资偏高。据统计,通辽市农牧区饮水工程人均投资“十五”期间为318元,“十一五”期间为456元,“十二五”期间为700元,“十三五”初期达到920元。特别是“十三五”规划要求建设资金由地方政府负责落实 (中央和内蒙古自治区对贫困地区等予以适当补助),因此,通辽地区资金配套压力不断加大,地方财政收入有限,很难支撑配套资金。

2.工程良性运行机制不完善

(1)运行管理问题

主要表现为组织和制度不健全,管理粗放。有的工程管理人员年龄偏大,缺乏工程设备养护维修技术知识,不能及时有效处理运行中出现的一些小问题,造成供水不及时或停水;有的供水管理单位责任心不强,没有积极采取保温措施,导致冬季不能正常供水。

(2)维修养护经费问题

通辽市目前还未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保障政策,简单维修靠水费勉强维持。成本水价收费制度也未建立,水价由嘎查(村)委会自行制定。大多数村一般按人头或按户收取水费,每户每月3~5元,少数村屯水费由村集体承担。水费收取标准低,只能解决运行电费、小型维修费和人员管理费,折旧费和维修养护费无从解决。还有部分村屯,按现有低价都收不上来水费,工程难以维持运行。

(3)水质检测问题

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下达通辽市水质检测中心的建设任务8处,其中市级1处、旗县级7处。2016年年底各水质检测中心全部完成建设,原则上各水质检测中心应具备42项常规指标检测能力,但达到相应的检测能力还要有一个时间过程。

3.水源保护与相关要求不对应

通辽市饮用水水源全部为地下水,地下水水源保护至关重要。根据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区苏木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的通知》要求,通辽市已由环境保护部门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编制工作,确定一级保护区范围为50m,二级保护区范围为550m。水源地建设之初涉及占地,有的是集体土地,有的是村民自有土地,为了管理方便,大部分水源井都建在了村部、学校或者农民院落内,这与水源地保护要求不符。

4.饮水安全工程宣传有待加强

饮水安全工程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保障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惠民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了解、参与和监督。对饮水安全的认知,平原区群众大于低山区、丘陵区,水源地水质差的地区大于地下水水源水质好的地区,还需加强宣传,增强群众参与和监督意识。

三、解决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解决通辽市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要抓好两个关键:一是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打造出合理、适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工程;二是强化经营管理,解决组织机构不健全、运行机制不活、体制不顺、经费不足、服务不到位问题。

1.把好工程建设关,确保工程持久耐用

(1)抓好前期工作,统一规划,合理选项

首先要按照区域和地形特点,合理确定供水对象和供水范围,逐级落实任务指标。要做好需水预测,制定科学规划。要加强水源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靠性论证,合理确定设计水量,选定合理的净水工艺和先进的净水方法,做好方案比较和技术经济分析,保证项目实施方案在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设计上先进。如针对南北部山区水源性缺水,要结合实际情况,在设计方案中列入寻找水源资金,确保设计方案不漏项。

(2)抓好项目建设过程,确保工程质量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严格审查工程实施方案,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监理制与合同制,实施工段监督制,对工程使用的材料、设备要采取分级招标采购的办法,保证质量,降低成本。同时,认真做好竣工验收工作,要进行客观的综合评价和实际鉴定,为工程运行奠定基础。

(3)创新投资机制,加大饮水安全投入

建设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不仅要用好国家补助资金,还要积极探索新的投资渠道,按“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社会融资机制,增加社会投入,加强饮水安全工程的发展活力。积极推行供水特许经营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研究开放投资对饮水安全行业带来的影响,制定政策引导和规范投融资行为,创造社会资本包括外资进入饮水安全行业的条件。

2.高度重视工程建后管理,确保工程良性运行

(1)强化管理,完善专管机构的设置

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体系,是饮水安全工程正常运行的行政保障。要以旗县为单元成立饮水安全专管机构,建立技术维修队伍,落实工程技术维修服务人员,设立服务电话,提供技术和维修服务,加强对基层饮水安全管理人员的业务指导。

(2)采取措施,完善工程经营管理体制

对现有工程要结合各自工程的运营现状和特点,明确工程所有权,放开工程经营管理使用权。对长期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差的工程,在保证工程供水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承包、租赁和拍卖等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不同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或采取兼并、控股、合作等形式盘活部分资产,加大资金运作和工程改造进程,加强工程运营管理。对新建工程,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基础上,放开工程建设权,明晰工程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使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进入市场,实行供水企业商业化运营。

(3)建立良好的价格收费体系,确保饮水安全工程良性运行

合理核定供水价格是发展农村牧区供水事业的先决条件。供水价格要按价值规律要求,并体现节约用水、科学用水原则,在供水成本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投资利润,合理确定水价。要逐步完善价格收费体系,实行计量收费、定额管理、超用量加价制度,利用政策和经济杠杆培育社会节约用水、科学用水和水的商品化意识,逐步完善以水养水的良性运行机制。

(4)抓好基层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

成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技能鉴定机构,分类分区培训,重点培训村镇供水员。建立健全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人员培训体系,不定期组织广大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人员开展技能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改变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状况。

(5)抓好信息化管理工作

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信息管理建设,编制县域饮水安全信息化管理建设方案,先行试点后推广。重点考虑“千吨万人”水厂及较大的村屯饮水安全信息化建设,与自治区信息管理系统相联通,与通辽市智慧城市建设相融合,建立健全市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行业信息管理体系。

(6)推进市县两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运行

围绕确保供水安全目标,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市县两级水质检测体系。按照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规范要求,建立村屯饮水安全检测名录,合理确定检测指标和监测频次,配备有专业能力的检测人员。

(7)设立维修养护经费,解决饮水安全工程无费用不运行问题

通辽市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还没有设立维修养护经费,工程运行费用靠收取水费或者村集体收入解决,一旦工程出现较大问题,就会导致停止供水,影响农牧民生活,因此要以旗县区划为单位设立维修养护经费,统一用于日常维护和维修改造,及时解决饮水安全工程无费用不运行问题。

(8)加强水源地保护

饮用水安全要从源头抓起,合理确定水源地保护范围。按照工程设计的水源地保护方案,与环保部门沟通,合理设定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要区分水源地大小、水源地位置、水源地类型,区分城镇水源地和单村水源地,区分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做到科学合理地保护水源。 ■

参考文献:

[1]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水利厅、卫生厅.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手册[R].2014.

[2]通辽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通辽市农村饮水工程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R].2015.

猜你喜欢
通辽市安全工程水源地
某备用水源地水库流域内水污染源分析及建议
王舒作品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成峰牲畜市场交易红火
浅议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城市蒙古族饮食结构变迁现状及原因——以通辽市为例
生态环境部公布6个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典型案例
通辽市音乐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通商达天下 侨心联四海 南通警侨联动打造“海外安全工程”新模式
河南省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调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