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主题特色服务社会化合作的实践探索
——以杭州图书馆运动分馆为例

2018-01-28 19:52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8年11期
关键词:空竹分馆杭州

(杭州图书馆 浙江杭州 310016)

近年来,杭州图书馆结合馆藏资源特色、地方文化特色以及市民的文化需求,依靠政府支持和社会力量,通过直建、委托、共建共管等方式,陆续新建、改建、扩建了生活、音乐、佛学、科技、运动等主题分馆10余家[1]。主题分馆丰富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与模式,特色服务满足了公众多样化专业化的服务需求,是当前公共图书馆深化优化服务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杭州图书馆运动分馆为例,探讨以社会化合作办馆方式推进主题分馆建设及特色服务的深化。

1 背景与模式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图书馆,如何主动作为,为国家战略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持,杭州图书馆立足现代公共图书馆“开放、共享、合作”的发展理念,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创新服务体系,同时适应杭州申办2022年亚运会的人文环境需要,因地制宜创建以“运动”为主题的分馆。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在2022年亚运会落户杭州的消息见诸报端后的第三天即2015年9月19日,杭州图书馆运动主题分馆正式对外开放。

运动分馆是杭州图书馆全面深化社会化办馆、与社会深度合作共建的一次积极探索与实践示范。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或捐助设施设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为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依据。运动分馆是由杭州图书馆与长期热心于公益事业的杭城某房产公司合作共建的一个主题分馆,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基本原则,由房产公司划拨1 000余平方米的场馆供图书馆免费使用,并全面承担场馆装修、设施设备、日常办公及物业运行等费用。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下拨的公共文化事业经费紧缺问题。杭州图书馆负责选派专业馆员并配置相应的馆藏文献,面向大众提供服务。在特色服务项目与主题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上,运动分馆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吸纳社会力量,跨界跨行业地与社会机构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通过与社会运动团队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使社会组织机构成为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积极力量。

2 空间与服务

以打造一个集体验交流、阅读学习、展示共享等多元化、个性化服务为一体的特色主题空间为发展目标,运动分馆确立了“运动健身、运动养生、读书改变人生”的服务理念,“体验感受、交流互动、知识传播”的服务手段,在空间功能布局与服务活动拓展方面,全面体现图书馆专业文化服务又突出运动主题文化特色,通过体验式、活动式的阅读新模式对知识信息进行多层次、立体式的传播,倡导全民阅读、推动全民健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1 主题空间

突破传统图书馆静态设计,积极引入社会运动机构参与到场馆服务中来,以动静结合、动静分离的服务功能区域凸显服务特色,同时加大社会化合作力度,集合社会资源,努力将图书馆服务延展到馆外[2]。

2.1.1 运动体验空间

场馆一楼以动感设计为主,设有射箭、高尔夫、骑行等运动项目的体验区和皮划艇、击剑运动展示区,运动设施均由社会机构捐赠并参与指导读者体验活动,以灵动的方式传播运动理念、传授运动知识。二楼则为安静的阅读学习区,馆藏以体育运动类文献为主,辅以文学、旅游、摄影等文化休闲类目,与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文献实现通借通还,面向公众开放。在运动分馆,读者可在学习之余体验运动的乐趣,亦可在运动之后享受阅读的静谧时光。

2.1.2 多元阅读空间

为丰富阅读载体,运动分馆与中国移动“咪咕阅读”共建数字阅读体验区,这是咪咕阅读在浙江省内首个走进公共图书馆的合作项目,也是图书馆联合社会力量共同推动全民阅读的又一新举措。数字阅读体验区由咪咕阅读免费提供数字阅读器及听书设备,双方互借平台共同发布文化活动信息。目前,与咪咕阅读特别合作通过微信平台推送每周一期“悦读咖”作家分享会直播活动,使更多读者不受空间限制实时共享活动资源,数字阅读、纸质阅读及体验式阅读三者并存,使得阅读更具立体化、现代化。

2.1.3 馆外服务空间

积极开拓社会合作之路,大胆创新服务手段,开创性地将社会运动场馆资源纳入到运动分馆服务网络中。通过建立“馆外体验点”,统一挂牌、统一标识、统一服务,拓宽图书馆服务空间,将服务覆盖到更广泛的区域,扩大社会影响力,成为运动分馆特色服务中的亮点。从一开始图书馆员走进各家社会运动场馆寻求合作机会发展到现在社会机构主动找到运动分馆诚意合作,目前运动分馆在杭州不同城区已建有咏春拳馆、击剑馆、滑翔伞基地等13家馆外体验点18个运动项目,读者可在协议时间段内就近选择免费体验运动项目。馆外体验点既弥补运动分馆场馆服务的局限,又提升运动场馆的文化品质,充分体现出社会合作互利共赢。为激活馆藏资源、推广阅读,运动分馆在13家馆外体验点的基础上选择5家条件相对优越的场馆建立“馆外阅读点”,为其提供图书配送,并不定期地利用这些场馆组织开展主题活动,“馆外阅读点”俨然成为小微型运动主题图书馆,以点带面,助推运动分馆的建设与发展。

2.2 特色服务

主题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服务扩展的一种办馆模式,特色服务是主题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体现[3]。

2.2.1 体验式互动式阅读新模式

与社会运动机构共同探索合作开展体验式阅读的新模式。由运动机构选派专业教练定期为读者现场指导射箭、高尔夫等运动体验活动,通过交流互动传授运动技能、传播运动知识,读者收获到的不仅是专业图书知识,而且是更高层次的心理和情感上的满足,并由此建立起对图书馆的信任感和归属感。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读者走进图书馆体验图书馆的新型特色服务。2017年运动分馆被杭州市射击射箭管理中心及高尔夫管理中心授予“射箭运动项目市民体验点”“高尔夫运动项目市民体验点”,这是政府部门对运动分馆两年来在推广运动项目、推动全民健身方面做出的贡献及取得的成效给予的认可。

2.2.2 特色主题品牌活动

“阅读遇上运动”主题品牌活动的创意最初来源于运动圈流传的一句话“要么读书,要么运动,身体与灵魂必有一个在路上”。“阅读遇上运动”以“阅读+运动、体验+分享”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内容及形式,将运动与阅读有机结合,引导人们养成阅读与运动的良好习惯,帮助人们实现身体与灵魂并行的美好愿景。为进一步强化主题特色,运动分馆结合时事热点和健康时尚元素,广泛联合社会机构,精心选题、细致策划,着力打造“阅读遇上运动”活动品牌,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央视《朗读者》在全民掀起朗读的热潮,运动分馆适时推出“运动达人朗读接力”主题活动,充分展示运动群体热爱阅读的一面,帮助运动达人建立全面健康向上的良好形象;“阅·动·历史建筑 助力文化自信”之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运动走进千年古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吸引杭州都市快报主动参与主办并作专题报道,极大程度地提升了活动品牌的社会影响力;“21天日行万步读一本书”线下实践线上打卡活动,以其时尚动感的内容、无地域限定的开放形式,实现了杭州、北京、上海、厦门、河南等地众多爱好者能共同参与同时在线实时互动,活动历时2个月,累积发布读书心得40余万字、行走步数60余万步、朋友圈收获点赞数10余万次,传播力度及广度之大为“阅读遇上运动”活动品牌长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3 运动项目推广发展

运动分馆以图书为媒介、以活动为载体,致力于运动项目的推广、运动文化的传承、运动理念的传播。在普及推广的运动项目中,抖空竹是我国独有的体育运动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苑中一株灿烂的花朵,作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得以继承与发展,但在杭州乃至中国,抖空竹运动并不为大众所熟知。运动分馆积极履行公共图书馆“加强文化遗产意识”“提供接触各种表演艺术文化展示的机会”的使命,发挥自身资源优势,重点帮助空竹运动以多元方式推广发展,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努力,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面向社会公众开设“空竹公开课”,联合空竹协会举办“华东地区空竹表演展示交流会”,通过对空竹运动历史发展的解读,结合现场的体验互动,使读者对抖空竹具有直观感性的认识。积极创造机会,为空竹运动提供面向大众展示的广阔平台,在2015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展会、2016年4·23图书馆之夜、2017年市民射箭联赛场上抖空竹精彩亮相展示出图书馆跨界跨行业的服务创新能力。2017年3月把空竹运动带进学校,与某小学共同组建“杭州小学生读者空竹队”,经过近半年的不间断训练,“杭州小学生读者空竹队”登上了国际赛事的舞台,并取得团队表演金奖的好成绩。

3 总结与思考

主题分馆社会化合作的新模式、服务内容的创新、服务手段的独特是其灵魂,如何保持主题分馆鲜活的生命力,笔者以为,以平台思维拓宽发展之路、以主导手段推进持续发展是关键。

3.1 平台思维

开放、共享、共赢的“平台思维”可以理解为图书馆公共文化资源既要坚持面向全社会开放,又要积极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源;既要搭建好自身公益性服务交流平台,又要走出去融入到社会各行业的平台[4]。图书馆公众平台以其高度的公信度、美誉度的内在价值跨界跨行业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图书馆事业建设中来,图书馆借助社会多方平台的力量,扩大服务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是图书馆持续保持生机勃勃发展态势的重要手段之一。

公共图书馆的优质资源为更多人享用,正是源于这个大开放的姿态,吸引众多社会运动场馆加入到“馆外体验点”的服务网络中来。社会机构希望借助图书馆公众平台,通过参与公益事业的发展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运动分馆则建立起以各体验点负责人及资深教练为主要成员的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志愿者队伍,既弥补了图书馆专业人员的缺失,专业志愿队伍又成为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发展的示范。“阅读遇上运动”逐渐成为运动分馆有积累、有影响的特色品牌活动,也吸引更多社会机构参与活动的组织开展。“21天日行万步读一本书”活动由5家企业分别以赞助kindle阅读器、购书券、跑步鞋等实物形式参与其中,并取得良好社会效应,第二场“运动达人朗读接力”活动在5家企业持续支持的基础上再增加4家机构的加入。一个活动能融合多家社会专业资源的加入,提升了活动的品质、内涵与专业性,参与活动的各机构在自媒体平台上信息的发布,可吸引更多不同社会人士的关注和参与,公共资源得以最大化利用。体育赛事是一个传播迅速、社会影响力大的平台,运动分馆的主题特征使图书馆站在了体育赛事的舞台。2017年杭图运动分馆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经过公益专业培训后创建的“杭州市小学生读者空竹队”荣获团队表演国际金奖、“读者射箭队”荣获杭州市女子30米反曲弓团体第一名,迅速扩大了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3.2 主导地位

运动分馆是杭州图书馆与社会合作共建的一个主题分馆。主题分馆在建设实践中能否达到预期目标,能否持续有效地发展下去,关键取决于图书馆在整个建设发展过程中是否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李超平在《社会合作:双赢的选择》中指出“从选址、馆舍大小、装修风格与品质、馆藏量、服务规模、服务内容、管理模式等等,但凡图书馆能在上述问题上起主导作用的,所建成的分支机构往往能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如果不能,所建成的分支机构,要么服务水准低下民众不待见,要么就不具备图书馆应有的功能。”[5]从运动分馆场馆设计装修阶段开始到施工建成运营,图书馆全面介入其中。最初合作方意向建一个类似阅览室的传统图书馆,杭州图书馆根据本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规划及主题分馆建设特征,提出专业性要求,最后双方达成共识。在装修风格上充分体现运动主题特色,在功能区域上配合设置了射箭、高尔夫、健身体测三个主题区域。现行主题图书馆建设模式多为场馆建成、馆藏配置完备后直接交付给合作方运营管理,这种合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作方自身的兴趣和社会责任感,不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空间。主题图书馆作为一个有机体,具有良好社会责任、职业精神和专业能力的馆员是中枢神经,不断推动着主题图书馆的发展。杭州图书馆选派3名专业馆员全面负责运动分馆业务开展及运营管理,图书馆员的主导力确保了服务与活动的专业性、主题性、持续性和服务不断创新的能力。

《图书馆国际统计》中对“图书馆读者活动”的定义为“只有图书馆自己或与其它机构合作安排的活动,无论是在图书馆内部还是外部。由图书馆以外的机构组织的没有图书馆合作的图书馆内的活动被排除在外。”[6]运动分馆80%以上的服务活动是与其他社会机构合作,运动分馆牢牢把握“主导性、专业性”的原则,发挥主导作用,90%的活动主题均由图书馆组织策划,再通过广纳社会资源,充分借助社会力量开展实施,确保了活动系列化、主题化、品牌化和不断的创新创意,同时降低了活动的风险与成本,提升特色服务能力。

猜你喜欢
空竹分馆杭州
15米空竹龙舞起来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飞吧,空竹
Beijing Diabolo Museum
杭州院子
学抖空竹纪事(外四首)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杭州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