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建设的基本路径探析

2018-01-28 19:47康银桥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三会一课学生党员支部

刘 靖,康银桥

(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追溯党的历史,“三会一课”制度建设源远流长。早在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就提出通过党报、简报、小组会、支部会、党员大会、政治讨论会、参加实际工作等教育方法来解决“思想建党”的问题。作为一项完善且成熟的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学习制度有利于加强党员的党性教育,提升党员的党性观念,使党员时刻牢记自己共产党员的光荣身份,从而在各项工作中自觉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那么,如何让“三会一课”这个老传统在当今的高校基层党组织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呢?

一、丰富高校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的内容

(一)规范基本内容

所谓“三会一课”是指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党员大会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的决议、指示,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讨论和制定贯彻执行的计划和措施;支委会主要处理支部日常事务,研究确定提交党员大会事项等;党小组会主要组织党员加强政治学习、开展党性锻炼、密切联系群众等;党课的主要内容则是宣传阐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开展形势任务分析等。

(二)丰富拓展新的内容

1.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由于高校具有其环境的特殊性,高校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活动不仅要与上级党委工作部署相结合,还要与学校的中心工作相结合,与支部建设实际相结合。学校的参与主体主要是学生,学校的主要目的也是教育学生。因而,在组织“三会一课”时,应该主动做到贴近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实际,更好地推动他们的发展与进步。

2.与党员需求紧密结合。基层党组织是为群众服务的组织,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定期开展党员需求调查,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党员和群众的实际需求,结合具体实际确定“三会一课”的主题和内容,增强“三会一课”的针对性、精准性。

3.与服务群众紧密结合。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群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教职工群体,另一种是学生群体。为群众服务是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之一。为做好表率,“三会一课”还可以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活动,引导党员在服务群众的具体实践中进行党性锻炼,过好组织生活。

二、改革高校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的形式

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建设,不仅仅要创新“三会一课”的学习内容,还要改革其学习交流反馈的形式。这意味着高校基层党组织推进“三会一课”不仅仅要与时俱进,还要立足于高校的背景,并根据其特色特点开创性地发展。

(一)密切联系高校实际

在传统观念中,高校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的学习场地一般都是学院内的会议室或者固定的党员活动室,但如果将“三会一课”搬到户外或者是与学校有合作的红色教育基地,有时也会事半功倍。在高校中,党支部内除了学生党员,也会有很多党员教师,教师们更应该积极地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积极准备党课内容,与党支部书记一起为学生上好党课。根据高校全日制学制的特殊性,所有的学生都在学校内集体住宿,方便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党员的联系更加密切。学生党员还可以很好地联系对入党感兴趣的同学,积极关注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反馈,这都是能有效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活动形式的积极举措。

(二)密切联系新兴载体

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召开组织生活会、讨论会等各种会议时,一般会选用常规的面对面的形式,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兴媒体迅猛爆发,传统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有效应对党组织对于学习教育的需求。因此,建立新型的网络学习平台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显得非常有必要。高校基层党组织可以申请注册专门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也可以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定期上传分享最新的学习材料,积极创新党支部“三会一课”的交流渠道。高校基层党组织还可以建立相应的微信群或QQ群,在群里大家不仅可以共享组织生活及学习资料,还可以交流学习心得,使每位支部党员都可以发表意见,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党员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了学生党员和党内干部的互动性,耳濡目染地将党性教育深入人心。高校基层党组织如果能够联系新兴的载体,与时俱进,积极拓宽党员参与的途径和方式,就能够有效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实施的效果。

(三)密切联系学生群众

高校基层党组织中学生党员是很大的群体,优秀的学生经过递交入党申请书、参加培训及考试等流程,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或者中共正式(预备)党员,在学生群体中产生较好的影响,成为众多学生的模范和榜样。高校基层党组织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不仅有利于党内学生群体的进步,对非党员学生也产生着一定的激励影响。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三会一课”除了需要教育和管理学生党员,还应该积极地吸引对中国共产党感兴趣的学生群众,促进党群互动。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集中学习的时候,如果入党积极分子感兴趣,可以适当地邀请他们一起参加,共同学习;开展党日活动时,更应该对对入党感兴趣的同学发出邀请,鼓励大家加入到其中,发挥良好的正面作用。

(四)密切联系重要节点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中共党员的党性培育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组织“三会一课”可以立足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以传统节日作为时间载体,如在端午节、国庆节等节日里通过开展与党内教育相关同时又寓教于乐的系列活动,增强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此外,重要的节点还包括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两会、党中央要求开展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党团活动日以及重要的纪念日等。像今年的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纪念日,还有习总书记的各大系列讲话,都是各个基层党组织学习、进步的大好时机。高校作为学习的主要阵地,更应该扛起学习先锋的大旗,带动学生和教师党员一起学习。在重要节点附近召开高校基层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能更好地促进高校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活动的主题多元化。

三、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的考评

“三会一课”是中国共产党党内建设的重要成果,有效地推进了党员参与党内事务、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基层党组织要进一步提高“三会一课”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出台相应的工作标准,建立完善其考评机制,确保高校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的严格推行与实施。因此,定期的考核评价显得格外重要,新型有效的考评方式和考评机制也应运而生。

(一)考评方式多样化

为更好地落实高校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其考评机制也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谋求进步。在网络发展极为发达的今天,互联网+“三会一课”也算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由于以前纸质考评保存不方便、收缴抽查不及时,所以现采用网络和纸质相结合的考评方法,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手段,通过活动参与计分制的方法,极大程度上可以高效监督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三会一课”活动。同时,还应该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将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具体情况、日常作用的发挥情况以及民主评议等情况列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考核内容,对其“三会一课”活动的执行情况进行考评,这为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考评机制灵活化

由于高校基层党组织众多,“三会一课”的考核评价大都只是形式性地检查会议记录,既不够深入也不够灵活,学校组织部无法从根本上考核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这意味着高校基层党建活动将陷入瓶颈。针对这一现象,高校基层党组织应积极应对,及时做出有效的对策,在每月、每季度甚至是每次活动,都应该做严格的考核,将党员的参会情况、参与情况列入考核内容之中,列入评选评优机制之中,丰富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考核机制。在年度目标考核中,高校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的落实情况是极为重要的考核内容,除一些硬性规定外,还应该对“三会一课”的一些创新之举进行考核,灵活性地评判评价,力争为下次的进步提供便利。灵活机动的考评机制能够激发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能够更高效地推动“三会一课”制度在高校内的发展。

(三)考评结果严格化

习总书记指出:“一个班子强不强、有没有战斗力,同有没有严格的党内生活密切相关。一个领导干部强不强、威信高不高,也同是否接受过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密切相关”。“三会一课”制度的考核结果严肃且严格,而考评的结果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三会一课”制度的具体活动中。在日常工作中融入对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督察,时时过问,常常提及,严格考评,作为评判党组织履职情况的重要依据。高校的学术氛围浓郁,教职工和学生的反省能力自然也是极强的。严格督查“三会一课”制度,做好考评与自评,在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有利于强化党支部成员的党员意识、宗旨意识和政治觉悟。奖罚分明考评基层党组织,有利于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三会一课”的教育和管理职能。

猜你喜欢
三会一课学生党员支部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路径研究
支部联建润“甘泉”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高校学生党员党内生活常态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加强和改进“三会一课”,哪些原则不能丟
“三会一课”: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必修课”
“三会一课”制度的渊源与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