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高校“互联网+”创业指导关键机制的研究

2018-01-28 19:47罗晓燕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互联网+大学生

罗晓燕

(淮阴工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一、“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苏北高校大学生创业指导机制的不足分析

苏北地区是江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盐淮、徐扬等地,这些地区的高校受地方经济影响,大学生创业指导体制还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创业指导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的创业阶段不够明确、创业学生的风险评估教育不强以及创业阶段跟踪帮扶力度不大三个方面。

(一)创业指导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创业阶段不够明确

在苏北高校创业指导教育体系中,对于大学生的创业阶段教育还不够明确,没有让创业学生充分认识到创业的本质内涵。大学生创业阶段大致可以分为四大方面:组织酝酿阶段、准备筹划阶段、研究决定阶段和付诸实施阶段。大学生创业者应把创业视作是一个需要花时间解决一个复杂而艰难的系统问题。在第一阶段,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包括创业初衷、个人特征、创业领域、创业基本信息等。在第二阶段,创业学生需要在指导下对创业项目进行深入剖析,包括启动资金的筹集方式、创业项目的产品、财务计划、人事管理等方面的细节问题,同时撰写创业可行性分析报告。在第三阶段,创业学生开始考虑实际问题,包括企业名称、办公场所、招聘员工、办理营业执照等。在第四阶段,将所有的想法付诸实践。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而言,一一落实上述这些事项,实属不易。在高校创业指导教育过程中如果不能明确教导创业学生,将直接影响创业项目的生存和发展。显然,苏北高校的创业教育工作还没有做到位,高校创业教育应让这些大学生创业者充分了解创业的四个具体阶段,明确各阶段的主要事项和完成程度,给大学生创业者奠定创业成功的基础。

(二)创业指导教育过程中创业学生的风险评估教育不强

大数据显示,苏北高校中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失败案例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在给予创业指导教育过程中缺乏创业风险评估的跟踪教育。创业学生大多是初次创业者,他们在创业过程中将面临自身和社会两方面的风险,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三点:第一,自身心态不够成熟。他们从未经受过创业挫折的考验,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不强,往往在创业受挫后就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自卑感,心虚胆怯,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创业优势,自我设限,错失许多机会。如果学校指导机制中缺乏创业心理调节机制,学生创业将容易出现半途而废甚至失败的现象;第二,创业项目分析不清楚。包括不熟悉创业产品,市场分析不深入,风险评估意识欠缺。创业学生们初次创业的激情度高,出现创业项目的盲目选择,缺少调查和绩效分析,容易受到社会热潮影响,不结合自身的创业优势进行分析,盲目创办的企业发展风险较大,严重影响了创业成功;第三,创业团队凝聚力不强。丰富的管理经验,团结的管理队伍,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不少创业学生缺少实际管理经验,在理财、营销、沟通、协调等方面普遍能力不足,往往会造成经营理念单薄、产品营销方式呆滞、信息闭塞、团队不齐心等,不能驾驭企业游走于复杂万变的市场经济之中。如果苏北高校能够把这三个方面的创业风险评估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体系中,将大大降低学生创业失败的风险。

(三)创业指导教育过程中创业阶段跟踪帮扶力度缺失

大学生创业者在其创业道路上必须跨越的一大坎就是欠缺创业经验。市场经济下的创业充满着机遇与竞争,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强有弱,有成功有失败,大学生创业者的项目显然要经受住市场的考验才能生存下去。目前,各大高校把创业指导教育中心过多地放在了创业观的引导和创业前期的指导上,对于已经创业的学生缺乏跟踪帮扶。笔者经过调查发现,苏北高校有部分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过程因为缺乏相关法律知识而上当受骗,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有些人无法及时有效地保护自身的权力。如果高校能够实现大学生创业跟踪帮扶机制的建立,在学生创业的每一个阶段都进行监督,那么会大大减少走弯路的可能性。因此,大学生要想在创业道路上获得成功,除国家、地方政策的支持外,最为重要的就是在高校创业指导机制引导下通过建立创业跟踪帮扶机制,实时指导学生提高对市场情况的掌握程度。具体包括:创业前期对自身、外界帮助、市场需求的全面评测;创业期间对硬件设施的不断更新完善,对创业者的自身修养、市场头脑等软条件的不断升级,对创业产品市场需求的定位。

二、苏北高校“互联网+”创业指导的关键机制建设

(一)通过建立“互联网+”的思维模式推动课程体系建设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3月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推动互联网与现代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相结合,并以此引领互联网企业的国际市场。因此,高校要转变课程建设思维模式,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引导学生通过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的研究,将“互联网+”与专业学习相融合,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媒介,进一步扩展学生的创业发展方向。

(二)通过整合“互联网+”教材教学资源促进创业教材建设

结合“互联网+”的思维模式,整合教材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纸上媒体和网上教学资源,选择优秀的创业教材资源,大力发展翻转课堂教育模式,通过共享线上线下资源,促进创业教育教材建设,创业指导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从而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三)通过加强层层管理完善创业指导服务机制建设

创业是系统工程,必须得重视顶层。高校要高度重视,明确由党委书记、校长总负责;专门成立学校创业指导委员会,由成功人士和创业教育专家组成;应由副校长级别的领导人具体负责创业指导工作。学校管理服务层面,建立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并且下设就业创业教育研究室、创业心理咨询室。在院系管理方面,明确由系主任、书记亲自负责;由一位院系领导具体分管创业指导并抓落实。在班级管理层面,建立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骨干的创业指导办公室。

在创业指导过程中,高校承担的角色是服务者。通过设立创业指导委员会,层层推进创业指导目标体系,分解目标,通过提供法律援助、市场评估、创业实践平台,使得学生的创业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监管的状态。

三、“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苏北高校创业指导关键机制的问题应对策略

(一)与时俱进,“三新”创业指导课程体系

1.创新纵向分类指导。高校创业指导关键机制中大学生的创业指导应该从学生开始有创业方向和创业想法就给予培训,且一直持续到毕业,同时逐渐将培训体系完善得更加成熟,并将该培训体系惠及到全体创业校友。当前,苏北各大高校的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还有所欠缺。笔者认为,高校在健全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同时,需要将创业指导从大一学生开始,针对有创业梦想的有志青年开设专业化的指导教育,并且覆盖他们的大学学习生涯。实行年级制分类指导体系,针对大一新生开设HIC课程的心理和专业学习要求,对学生的专业情况和创业情况进行分类,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教学计划,指导学生从专业角度着手,进行市场调研和产品需求分析,制定可行性高的创业计划,并在未来几年内不断根据实际情况来修改自己的规划书;针对大二学生通过帮助学生培养创业相关领域的兴趣和特长,增强他们自身的实践能力,提供创业实践平台给予充分的锻炼;针对大三学生要指导其收集各类专业的市场信息,指导学生学习金融理财、法律法规、人事管理等多方面的创业基础知识,引导他们积极加入校内已经相对成熟的创业团队,通过历练,积累创业实战经验,获得创业过程的直接体验;针对大四学生,注重实用技能的训练,通过协助创业学生成立创业项目和注册实体公司,通过定期跟踪指导孵化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学生创业项目。

2.创新横向指导广度。通过拓展创业指导内容,制定实用、可用的课程体系,通过丰富创业教育的授课形式,在苏北各大高校中开设例如演讲口才培训、创业技能培训、创业场景模拟训练、创业实践平台体验等课程,依据不同年级创业学生的特点,细化各阶段创业学生应掌握的核心能力要求,因材施教,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进步,通过整顿完善自己的创业计划并付诸实践。校院两级还应加大力度完善创业信息服务和发布信息的平台;同时,要加强与创业成功的企业之间的合作,邀请创业成功人士来为创业学生进行直接指导;鼓励创业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社团,通过参加各类双创大赛主动地提升创业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可以增强他们创业的信心,还可以积累实战经验。

3.创新创业课程深度。目前,高校创业指导课程已经成为创业学生接触社会的主渠道,其实用性不言而喻,在这些指导课程体系中学生收获的信息最多、获得的技能最实用、接受的指导最完善。因此,在创业指导课程体系中要有更深的探索和研究。首先,提高需要学生适应社会最基本的技能,这些可以通过模拟创业等过程来让其感受到社会中需要的东西;其次,让学生重点关注创业领域的专业化知识与实际市场需求之间的联系,专业化程度高的社会需求产品才具有核心竞争力。此外,高校还应加强对创业的一对一指导,有针对性地指点引导,对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创业建议。因此,为了我们所设置的课程被大多数创业学生接受认可,在课程体系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因材施教,刻不容缓。

(二)完善服务,“三提”创业服务质量

1.完善管理格局,提升创业服务意识。通过规范管理制度,强化服务理念,高校需设立创业指导中心,面向全体创业学生日常开放,提供政策性解读、法律援助、辅助理财、人力管理等方面的辅助,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观念。

2.建设监控体系,提升创业服务质量。通过建立服务质量监控体系,确保创业指导中心提供的服务满足创业学生的基本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个人访谈形式了解创业学生群体的需求和期望,从他们的反应来适时改进服务制度和规范制度。

3.改善创业硬环境,提升创业软实力。创业孵化基地是大学生创业开始的基本保障,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体现了高校创业服务的层次。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表达着同一道理,想要创业发展好,基础保障设施必须要整理好。通过提供体面的办公楼、装修办公环境,改善创业硬环境,提升创业软实力。

(三)建设创业平台,发挥创业实践环节机制的决定性作用

大多创业学生反映自主创业的最大困难不是缺乏创业启动资金,而是缺乏与创业相匹配的财务管理知识、最新信息的获取和政策的解读。目前,大学生创业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创业项目不能满足市场真正的需求,且不能以市场作为创业前进的引导方向。而在创业过程中,高校可以通过调研,将创业成功案例作为学习典型,总结创业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分析成功背后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相似案例之间的对比,不仅可以获得对创业的认识,还能够提高自己创业成功的几率。

将教学的中心放在理论而忽视实践是我国学校教学一直存在的问题。看似对专业知识非常了解,信手拈来,但是缺少实践能力而导致经验不足,加上毕业生缺少创业精神以及解决创业问题的能力,导致创业失败率大大增加。众所周知,想要创业成功,只想靠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也无法积累创业经验,创业能力的提高是需要经历各种挫折的磨练。当然大学生要实践的地域单单在校园里远远不够,还需要踏入社会,接受市场的磨练,认识社会中更多的创业经历,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都是一个渠道让你去获取更多的经验。

为了更好地训练大学生创业的能力,可以借鉴一些学校的经验,成立一些创业的微机构,将有意愿创业的学生集中起来,集中培训,创建一个虚拟公司,仿照市场上真正的公司经营模式进行经营,轮流让学生们担任公司各个阶层的员工,让他们切身体验公司的运营。通过让创业学生全程参与公司的成立和成长,使得他们切身体会企业管理者应该具备的能力,包括企业的创建、企业的运行、商业计划的撰写、融资的过程、工商登记、商标注册、市场调研、风险评估等各个方面,通过丰富他们的创业经历,为日后走上真正的创业之路奠定基础。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三个渠道创建创业平台,发挥创业实践环节机制的决定性作用:

第一,通过创办大学生创业实验室来帮助小企业的成长。对创建高校创业实验室的投资不仅是创业的资金支持,也是管理指导和资本市场运作的服务支持。

第二,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促进创业项目向市场产品的成功转型。高校学生是社会的主流建设者,创业学生更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先进群体,高校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可以更有针对性地给予跟踪服务,及时指导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了解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业孵化基地不仅为创业学生提供系统专业的创业培训指导,还能够让创业学生以基地为平台进行创业实践活动,激发潜能,挖掘能力。同时,该基地可以通过吸收校内校外创业人才,提供更好的实体交流平台。

第三,通过构建大学生创业经验交流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的及时沟通交流。高校作为中间媒介,可以组织联系社会上的有利资源,引入到学校创业指导过程中,制造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同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线上交流平台,防止学生创业思想僵化,通过活化思想意识,为大学生成功创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互联网+大学生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