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蜕变 破茧成蝶
——记杭群燕老师《两个耳朵不一样》磨课过程与思考

2018-01-28 20:43
江苏教育 2018年61期
关键词:右耳双耳左耳

《两个耳朵不一样》是我校杭群燕老师自编的三年级硬笔书法教材。我们书法教师团队对本节课反复研磨,重点思考的是如何让学生运用对比观察法,掌握双耳旁及带有双耳旁字的书写要领,领会双耳旁字的结字原理。为此,我们探索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练写为主线”的趣味书法教学模式,对教材进行重组、整合、拓展,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领会同一偏旁位置不同,意思、书写都不同的规律。教学中,巧妙地通过多种途径,打造了一节有情趣、有审美的高效书法课。几轮磨课,我们经历了探索的艰辛与认知的冲撞,也收获了思维碰撞与携手共进的喜悦。

一、灵光闪现说选题

1.悠悠地域情。“丽萍,我选好了,就上《左耳旁和右耳旁》。”杭老师兴冲冲地对我说。我当时一愣,觉得耳朵旁很难写,心想:怎么就选了这么一课呢……正当“神游”时,耳旁又传来杭老师兴奋的声音:“我想到一个点子,我们宜兴不是有‘陶都’的美称吗?‘陶’和‘都’都有耳朵旁,而且一个在左,一个在右。就让学生从了解我们家乡入手,从而引出‘左耳’和‘右耳’。”我一听顿觉眼前一亮,这样的思路肯定是与众不同的,不仅避免了千篇一律,还充满了浓浓的地域情,渗透了家乡文化,不失为妙呀!

2.浓浓艺术趣。内容选定了,可大家一致觉得题目太普通,不够吸人眼球。到底起个什么题目好呢?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发现,原来“左耳”和“右耳”不仅位置不同,写法不同,居然意思也不相同呢!于是,一个有趣又有意思的题目诞生了——《两个耳朵不一样》。本课的教学,就让学生围绕“不一样”去发现,去探究,重点弄清“左耳”和“右耳”书写到底哪里不一样,从而掌握它们的书写规律以及带有双耳旁字的规律。

二、妙法传递说策略

1.教学内容的转变,让课堂蕴含文化。

(1)初次试教——摸石过河。杭老师从宜兴“陶都”两字入手,引出“左耳”和“右耳”,了解双耳分别表示的意思,并指导写好双耳旁。接着重点指导学生书写“陵”(中山陵)和“郭”(南京明城郭)。最后拓展时让学生用已经掌握的书写要领来写“陶都”两字。这样设计是想用家乡文化熏陶贯穿整节课,从宜兴出发,再了解南京文化,最后回归宜兴。但试课以后,效果并不理想,都觉得第一环节和最后的环节有重复之感。整节课杭老师时刻注意把学生放在课中央,但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时间安排上也有欠缺,前松后紧,导致拖堂了。

(2)再次试教——精益求精。前面环节不变,指导书写双耳旁的字就直接变成“陶都”,最后拓展变成书写“陵”和“郭”。这样,由了解紫砂导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以“陶都”为例指导书写的重点,最后以创作赞美南京的诗句,陶刻到紫砂壶上,将两个城市的元素结合起来,升华为创作友谊之壶来结束,以情动人,提升书写的情趣涵养,又蕴含两地文化的气息,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凸显,学习的巨大能量也发挥出来了,课堂品质迅速得到了提升。

(3)三次打磨——锦上添花。两次试下来,教学环节已经比较清晰,但总感觉缺少了什么。怎样让枯燥乏味的书法课堂变得灵动起来?我们决定增加一个游戏环节——找朋友。教师随机发给全班学生“左耳”和“右耳”,教师手举一些汉字部件,说:“我的朋友在哪里?”学生谁能和教师手里的部件交朋友就站起来,大声说:“你的朋友在这里。”并请一位学生把两部分汉字部件送回田字格的“家”,要求学生摆放美观、正确,再次巩固“左耳”和“右耳”的区别,熟练掌握它们的书写要领。一试果然不错,不仅达成目标,而且学生兴趣盎然。并相机拓展还有哪些“左耳旁”和“右耳旁”的字,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各写一个,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2.教学方法的转变,让课堂充满情趣。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力量,是开发学生智能的一把金钥匙。经过几轮的磨课,书法课堂上,杭老师手执金钥匙,采用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手、脑、眼、口并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了他们的智力,提高了他们的书法技能。

(1)导之有趣。课伊始,杭老师用介绍家乡宜兴为“陶都”的方式开启课堂,用一个个小小的可爱的紫砂壶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又遵循着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以书法最大魅力的形象为线,引导学生观察“左耳”和“右耳”的演变,让学生感受中国汉字的悠久和神奇,使本来枯燥的书法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学生始终情绪饱满,思维活跃,有趣的“教”带来了专注的“学”。

(2)教之灵动。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杭老师摒弃了传统的教师“一讲到底”的教学方法,注重师生互动和学生合作交流,充分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并采用由扶到放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观察走向理解,从理解走向掌握,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了书法教学的审美情趣。

3.教学评价的转变,让课堂流淌童真。

(1)自评中赏识自我。自我评价是原认知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否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书写效果,认真地总结书写方法,检查学习活动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书写水平的提高。自评时,杭老师要求学生把自己书写的字同范字作比较,从字的笔法、结构等要素进行逐样对照,写得符合要求的就画上一颗星,或画上红圈圈,最多可得五颗星。这种自我评价方法,是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设计的,有利于学生进行操作。这种评价方法促使学生学会认真审视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反思中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审美能力,意识到自己存在着不足,从而自我完善。

(2)互评中取长补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互评中能更好地了解他人、认识自己,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出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学生对同学进行书写评价时,杭老师鼓励学生要善于发现同学的长处并学习借鉴,指出不足再给他提出好的建议。使学生在取长补短中不时互相会心一笑,快乐和友谊在每个学生心田自然滋生。

(3)师评中完善提升。课堂上,杭老师教态亲切自然,让学生认识不足、不断提升,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学生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也深深地被杭老师的教学所吸引。在短短40分钟课堂中,原本素不相识的师生水乳交融、真情互动、和谐美好。

三、踏歌而行说感悟

磨课的价值在于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它的成果应该是执教者个人创新和参与者碰撞成果的整合。磨课是一件痛苦的事,一些想法在大家的辩驳中慢慢消失,直到这些想法面目全非,甚至体无完肤的时候,真正的思想才会破茧而出。正如冰心所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有一位教师对磨课的比喻非常形象:“磨课的过程就是让粗糙的大理石变得光滑如镜的过程。”一次次磨课暴露了我们平时没有关注到的盲点和问题。发现和解决这些盲点和问题的过程,就是课堂境界不断明朗和提升的过程,是越来越接近书法教学真谛的过程!

猜你喜欢
右耳双耳左耳
轻叩双耳好处多
轻叩双耳好处多
哥窑青釉双耳彝炉
用右耳听 记得更牢
用右耳听记得更牢
用右耳听记得更牢
左耳问题
左耳问题
轻叩双耳好处多
凡高的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