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面发展的高职青年女教师成长路径探析

2018-01-28 21:23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家庭高职工作

李 萍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髓。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指出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十九大报告把“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论断列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在马克思主义的文献中,全面发展的概念有两层含义。一是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目标。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目标是指未来社会所要达到的一种状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终极关怀的理念。二是在社会进步中不断实现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主要指个人原已获得的发展状况——他的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体素质状况等更进一步的提高。本文中的全面发展主要是从第二个方面即从个人角度展开的探讨。

从个体的人的角度出发,马克思认为全面发展就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完整的个体的人是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一体。如果把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为一种分析个人成长发展的工具,可以从三个维度展开:维度一,人的实践活动。主要是指劳动活动和分工,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要保证人的劳动分工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和多变,不能僵化和片面。维度二,人的社会关系。人的不同社会角色造就了不同的社会关系,除了家庭和血缘原生态的交往环境,更应该丰富和扩展社会交往。维度三,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提升和发展。人的素质的发展主要是指人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的发展和完善以及各种素质之间的均衡协调发展。

二、高职院校青年女教师成长发展问题及困境

截至2016年,我国高职(专科)院校有1359所,教职工数达65万人,其中女教职工有33万人,比例达51%。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女性已经成为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的“半边天”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必然包括女性,没有女性的解放和发展,就不会有一切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按照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的标准,青年的范围是14-35周岁。高职院校青年女教师这一群体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成长发展中面对的压力也较多。

(一)高职教育工作岗位引发的压力

1.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特殊压力

与普通高等教育类型不同,高等职业教育面向行业、企业一线的岗位需求,主要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近年来,高职教育领域提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职业理论素养和较高教学水平,还要具备行业、企业一线实践经验,要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能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对于高职青年女教师而言,刚入职的几年是调整自我适应工作岗位的阶段,是学习和积淀的时期。这个时期投入多、产出少,不但要尽快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化,还要适应岗位要求,提升自己的职业教育能力,深入一线实践锻炼职业技能。高职教育的特殊性等带来了工作岗位的额外压力。

2.青年女教师的科研工作压力

除了日常教学工作外,高职院校教师每年必须完成科研工作考核的要求。在学校的科研活动中,男教师明显比女教师有优势。女教师高级职称的比例要低于男教师,女教师在课题申报、学术论文发表和科研活动的参与率等方面远远不如男教师。主要原因:一是青年女教师在家庭生活中承担的职责普遍多于男教师,相比男教师有更多精力和时间投入科研工作中,容易出成果。二是缺乏科研团队的指导。高职院校专业和师资建设不能与本科院校相提并论,缺乏领军人物指导和良好的科研团队,自己单枪匹马很难出成果。“学术是高校教师的生命”,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不能缺少学术、科研的进步和发展。

3.骨干教师的职业倦怠

大部分青年女教师入职几年后,逐渐成长为骨干教师,随之会迎来职业发展的瓶颈期。这个时期,大量的投入和积累很难再显现成效,长期从事一个岗位会出现原地踏步和倦怠状态。面对职业倦怠如何调整,如何在工作中重新定位,取得新的进步和成绩,这是个问题。

(二)特殊年龄段承担的家庭生活压力

1.家庭和工作冲突引发的压力

受中国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家庭都遵循女主内男主外的模式。青年女教师除了承担工作中的角色外,还必须承担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如养育子女、赡养老人、家务劳动等。青年女教师在家庭和工作中承担的两种角色有着不同的要求,在其中不断转换势必引发冲突,进而造成较大压力。特别是辅导员,突发事件较多,在家办公已成为常态,往往造成家庭和工作边界模糊的问题。如何解决两种角色带来的冲突,维持双方的平衡,也是一个问题。

2.生育和二胎时代带来的压力

高职青年女教师处于育龄期,在这个阶段,她们大部分会组建家庭,生育孩子。2016年,国家出台全面放开二胎政策,青年女教师面临生育二胎的选择。一胎孩子已经逐渐长大,本来可以将精力重新投入工作中,迎来工作上的新发展。如果选择养育二胎又要继续在家庭中承担更多责任,这与个人职业发展需求造成了较大冲突,必然引发困扰。另外,女教师在休产假和哺乳期内与工作岗位脱节,等她们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时,要重新适应岗位要求,同时还要兼顾家庭责任,这个阶段是两头忙,也是压力最大的时期。

(三)身心亚健康问题的双重困扰

1.身体亚健康问题的困扰

笔者在与高职院校青年女教师访谈的过程中,出乎意料地发现身体亚健康问题也困扰着这一群体。亚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职业病方面,如长期站在讲台授课引发的慢性咽炎和长期伏案工作引发的腰椎疾病和颈肩问题等。除了这些常见的职业病外,由于工作压力普遍较大,不少青年女教师患有大大小小的疾病,需要定期就医。

2.心理亚健康问题的困扰

生活中,由于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要承担家庭的各种责任。工作中,除了要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还要面对学生群体。高职院校环境特殊,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学生学习和就业压力较大,教师要不断地帮助其疏导,转移心理压力。在压力管理的过程中,青年女教师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学校和家庭中的多种压力源会引发青年女教师一定程度的焦虑和心理亚健康问题。

三、解决高职青年女教师成长发展困境的现实路径

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探索青年女教师成长发展的有效路径,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要从多个维度切入。

(一)增强工作岗位的丰富性和多变性

1.打破岗位壁垒,支持岗位流动

人的分工要保持一定全面性,不能片面。工作岗位要保持适度的流动性,长期单一从事某项工作会思维僵化,导致个人工作技能片面发展,影响限制个人全面发展。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存在多种可能性,不应该局限于一个岗位,应该多岗位锻炼,成为工作领域的多面手。因性别角色限制,青年女教师在学校岗位中的流动性和上升空间明显不如男教师,学校应确保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打破岗位之间的壁垒,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和渠道,如轮岗等,为青年女教师工作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2.调动工作积极性,克服职业倦怠

工作内容的丰富化可以更好地调动青年女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学校应多提供一些专业发展的机会,调整青年女教师工作的多样性和宽度,适当地增加工作的挑战性,这样既能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又能帮助其克服职业倦怠。

3.鼓励培训进修,促进职业发展

首先,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加强青年女教师培训进修的顶层设计,通过多种渠道构建青年女教师专业培训和进修的机制。其次,在教师培训进修中更多地关注青年女教师的个性需求,根据她们的职业发展和个性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甚至可以按照这一群体的特点定制培训项目。

4.打造科研团队,推动科研进步

针对青年女教师科研工作短板,学校应在政策上予以一定倾斜,帮扶青年项目的立项和建设。同时,加强科研团队的建设,鼓励各专业教师组建科研团队,帮助青年女教师多参与科研活动,克服职业发展瓶颈,实现全面发展。

(二)构建个体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1.丰富人际交往关系,扩展发展空间

马克思曾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者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与男性相比,青年女教师的人际交往圈子基本局限于校内的工作关系和生活中的家庭关系,工作之外与外界交往较少。青年女教师应拓展社交圈子,多与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人交流,锻炼社交能力,丰富社交内容和形式,扩展自身发展的空间。

2.营造校内良好支撑环境,促进个体素质发展

坚持人文关怀的工作方式,给青年女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加宽松、民主的工作环境。学校应发挥工会等部门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为教职工特别是青年女教师创造良好支撑环境。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青年女教师加强体育锻炼,纾解压力。邀请专家到校内开展讲座,针对青年女性身心健康问题进行科普和咨询。在学校构建教师心理疏导机制,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应特别关注青年女教师这一群体,对她们进行心理团建和辅导,疏导不良情绪,营造健康的身心环境。

(三)试行弹性作息管理,缓解冲突

尝试进行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对工作性质比较特殊的青年女教师人群,如辅导员等,可实施弹性作息管理,在保证完成日常工作的前提下,试行一定范围内的弹性作息,允许进行调休和补休等,以调节因家庭和工作边界不清导致的冲突。弹性作息的实施也为青年女教师个性发展、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提供了时间保障。

猜你喜欢
家庭高职工作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家庭“煮”夫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不工作,爽飞了?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选工作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