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基础”课教学的理路探讨

2018-01-28 10:41王炳晨刘忠孝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4期
关键词:理论课习近平基础

王炳晨 刘忠孝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基础”课教学中不但是“基础”课教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两者融合的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研究如何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创新,将二者有机的融合,从而不断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础”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004-0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珍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重要理论来源。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全过程,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的重要路径。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基础”课教学具有现实紧迫性

高校思政理论课尤其是“基础”课在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作指导。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理论本源和基础。离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础”课教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于“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丰富,就决定了其对理论的需求量大,对理论的要求标准高,这就迫切需要“基础”课教师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来透彻地分析和回答现实问题。为此,“基础”课教师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领会更加深刻全面,自身的理论素养不断提升,学术能力进一步增强,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更好地指导“基础”课教学实践。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基础”课教学将极大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体系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表现形式,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影响巨大,能够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随着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流、碰撞竞争的加剧,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已经出现下滑的态势,在这种大背景下就迫切需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与引领,巩固和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基础”课话语体系的发展,能够保证其发展的正确方向。“基础”课话语体系也需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促进优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新时代行动的指南,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基础”课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次理论创新与实践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思想解释和指导“基础”课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能够不断创新“基础”课教学,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更加丰富。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基础”课教学需要构建循序渐进的长效践行机制

构建循序渐进的长效践行机制,是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基础”课教学有机融合的关键。我们要在“基础”课的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进而让每个学生都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深入的理解和感知,并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通过实践养成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认同,进而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成为大学生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大学生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是未来思政理论课教育的重要目标,通过这个目标的实现进而让大学生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参与中形成共同行为与共同认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其自身内在的巨大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知,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让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理智上达成共识,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进而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成为大学生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在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基础”课教学的长效践行机制过程中要敢于直接面对构建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在心理需求,并从学生潜在的心理需求出发,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的系统引导增强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情感认同。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科学引导的日常活动才能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和领悟,再进一步通过渐进展开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内化于学生之心,外化为学生的正确行为,固化为学生的心性,真正成为全社会的群体意识和共同行动。

在构建循序渐进的长效践行机制的过程中还应借鉴运用渐进的濡化机制,濡化体现为一种无意识的学习过程,濡化的核心就是是把一定的价值规范和思想观念通过适当的方式转变成一定人群的共同信念。濡化从整体而言是一个有内在发展逻辑的自我不断复制的过程。濡化对个人习惯的塑造和对群体习惯的维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内生作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受到濡化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基础”课教学是集聚社会能量的一个黏合过程,要从学生个体层面彰显的价值准则入手,立足学生群体的正确价值取向,实现教育目的达成的价值目标。通过学生个体发展到学生群体进而影响到社会共同体的实现路径,使学生个体的微观思想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群体的宏观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统一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基础”课教学的过程中。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基础”课教学的可行性路径

首先,应厘清“基础”课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间的关系。“基础”课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各章节根据其内容的不同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教学目标也是不同的。厘清各个章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间的关系,根据各个章节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理论的不同需求,在具体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引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相关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解释与补充,提升“基础”课的教学效果。

其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基础”课教学的过程中要彰显思政理论课教学的魅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基础”课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所以要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的魅力。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要根据整个课程体系的特点、每个章节的特点和具体教学环节的特点,合理设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理论内容的出现时间,选择合适的理论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充,对原理进行科学的论证,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术魅力,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充分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实价值。思政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大学生能够科学地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社会现实和学生个人生活间的紧密联系,启发学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大的现实价值。

再次,选择合适的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内容融入“基础”课教学中。在“基础”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具体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实际状况,选择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内容中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最经典的部分进入课堂教学。用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的经典内容解释原理,使学生体会到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内容的博大精深,以及对实际的指引作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要站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高度,站在真正传播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角度,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的,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础”课教学中的作用,为二者的有机融合做好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工作。“基础”课教师自身首先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层次的精神资源,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同时要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自己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经历和真实感受,将具体的经验和方法传递给学生,将自己认为对课程学习和学生成长有帮助的相关内容介绍给学生。帮助学生成立学习小组或读书会,引导学生阅读与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其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掌握水平。

最后,要通过定期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使“基础”课的教育教学更加生动、鲜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与学生展开对话,理论联系实际,对观察到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巨大作用和重要意义,使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进而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去指导自己的社会实践。同时还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拓展到虚拟空间。“基础”课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和社交平台,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博客、个人主页等,组织学生建立读书群、阅读部落等,并在规定的时间段与学生在网上展开讨论和交流,解答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虚拟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发挥出最大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本书课题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1).

猜你喜欢
理论课习近平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五抓五促”夯基础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