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义成语“户限为穿”“门庭若市”“车水马龙”之比较

2018-01-28 10:41袁菲娅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4期
关键词:车水马龙

袁菲娅

【摘 要】近义成语是成语学习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学习者除了要了解近义成语之间的联系外,最重要的是能够分辨出近义词语之间的差异,最终达到能够精准地使用每一个近义成语的目的。本文以“户限为穿”“门庭若市”“车水马龙”这一组近义成语为例,从基本意义、历史出处、具体用法、反义成语四个方面探究三者之间的差异,使学习者对这三个近义成语的异同及细微差别有一个非常清晰的了解,以期对近义成语有一个更宏观的认识。

【关键词】近义成语;户限为穿;门庭若市;车水马龙;联系区别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005-02

引言

“近义成语”,顾名思义,就是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我们之所以统称这一类的成语为近义成语,是因为近义成语在很多方面是相近的,甚至在很多地方它们是可以相互替换的。近义成语在表达意义和概念相同的情况下,在成语表达意思程度的轻重、意思的着重点、意思范围的大小、使用的对象等方面,还有很多不同。所以在学习近义成语的时候,除了要弄明白近义成语之间的区别,也需要了解近义成语之间的联系。这样在使用这些近义成语的时候,才不会犯错。

“户限为穿”“门庭若市”“车水马龙”这一组近义词,都是用来形容来来往往的人很多,描绘一种十分热闹的景象。虽然“户限为穿”一般充当句子的宾语和谓语,在语句中不能与“门庭若市”“车水马龙”互相替换,但是这三个近义成语所要形容的内容是一致的。若是单独来看“门庭若市”和“车水马龙”,就可以发现在一些特定的语句中,它们可以相互替代的。

例如:这条商店街显然没落了,昔日这些店门庭若市的盛况已不复再。

也可以是:这条商店街显然没落了,昔日这些店车水马龙的盛况已不复再。

近义成语是成语学习者应该掌握的,学习者应该从近义成语的区别和联系两方面下手,探索近义成语之间的奥妙[1]。

一、三个近义成语的基本意义不同

在近义成语的学习中,学习者很容易用固定化的思维认为一个成语的意思大概是什么,在使用的时候也会习惯性地认为近义成语地释义都是一样,没有真正地理解成语在概念上的区别,就容易出现近义成语误用的现象。所以在近义成语的学习中,除了要知道一组近义成语在使用上的不同,最先也是最重要的步骤,是需要了解一组近义成语在基本意义上的差异。

“户限为穿”“门庭若市”“车水马龙”这组近义成语,在平时的生活中,都可用于形容人或物来来往往的很多。但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这三个近义成语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截然不同的。

户限为穿:户限,门槛;为,被。门槛都踩破了。形容进进出出的人很多。

门庭若市:门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样。形容往来人很多,十分热闹。

车水马龙: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一般。形容热闹繁华的景象。

从这三个近义成语的释义中,就可以发现三者其实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户限为穿”侧重于人很多以至于都把门槛踩破了。但是“门庭若市”侧重于门前来的人很多,场面十分的热闹。虽然“车水马龙”也是形容来来往往的人很多,但是侧重于来往的人很多,从而形成了一种繁华热闹的景象。三个近义成语虽然表面意思相近,但词典的释义中,这三个近义成语的意思又各有侧重,需要学习者在学习的时候细细的品味其中之差异,最终达到在使用这些近义成语的时候,不会出现混乱的情况。

二、三个近义成语的历史出处不同

现代汉语中的成语绝大部分都来源于古代诗文。因此,如果要具体弄清楚每组近义成语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需要追根溯源,从每个成语的出处去总结这个成语与其相近的成语之间的区别。

“户限为穿”这个成语出自唐·张彦远《法书要录》:“智永禅师住吴兴永欣寺,人来觅书者如市,所居户限为穿穴。”意思大概是:智永禅师十分擅长书法,来拜访他和请他题字的人很多,来来往往的人都将他所住的地方的门槛踏坏了。这个成语在唐代李绰《尚书故实》中也出现过:“(智永禅师)积年学书,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头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文中也是讲述了因为智永禅师高超的书法艺术,每天请求他题词的人像集市一样多,以至于户限为穿。在古文中运用了“户限为穿”这个成语,很形象的表现出来往的人很多,同样也可以让人通过对这个成语的理解,知道这个词语具体的用法,适合在什么语境下使用这个词语。

而“门庭若市”出自于西汉时期刘向的《战国策·齐策一》的一篇文章《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根据上下文的推断可以得知邹忌劝谏齐王广纳善言,让大臣们敢于进谏。于是齐王下令,只要敢于进谏的人都会得到不同层次的赏赐,敢于当着期望的面说出齐王错误的人,受到上等赏赐;敢于写诏书指出期望过错的人,受到中等赏赐;敢于在集市或者马路上议论齐王过错,并传到齐王耳朵里的人,受到下等赏赐。命令刚下达,大臣们就都踊跃地来到朝廷外向齐王进谏,在朝廷门外前来进谏的大臣很多,像集市一样很是热闹。因此,这个成语就被现代汉语所吸收和使用,用来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形成一种十分热闹的场面。

而“车水马龙”这个词语出自南唐·李煜《望江南》中:“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意思是李煜有多少的恨,昨夜梦中的景象,还像以前他还是故国君主时,常在上苑游玩,车子如流水穿过,马队像长龙一样川流不息。正是景色优美的春天,还吹着融融的春风。李煜回忆自己从前的生活就是车水马龙般的景象,十分的熱闹。

同样在南朝范晔的《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中也出现了“车水马龙”这个成语:“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马皇后见到她舅舅家门前车水马龙,来拜访的人很多,而自己却还因为生活的节俭被舅父门嘲笑,因此马皇后不同意给舅父门加官进爵。而这篇文章中的“车水马龙”也正是反映了马皇后的舅舅贪图享乐,来对他阿谀奉承的人很多。还有清代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中也提到了“车水马龙”这个成语:“花天酒地,闹个不休,车水马龙,日无暇晷。”主要讲述了花天酒地,车马川流不息的这种繁华热闹的景象。

从三个近义成语的出处不难看出“户限为穿”和“门庭若市”意在形容人十分之多,以至于门槛被踏坏和门口像集市一样。而“车水马龙”这个成语从则主要用于形容人多而导致的繁华热闹的场景。从出处中发现近义成语之间的奥妙,就会更准确地发现到每个成语最原先的使用情景,这样,我们在使用近义成语的时候,就能轻易将一组近义成语区分开。

三、三个近义成语的具体用法不同

近义成语都是表面上看似是意义相同或相近,但是在实际用法中,近义成语彼此之间又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成语的学习中,我们除了要明白一组近义词的概念和历史典故上的区别,更要弄懂的是其在用法上的区别。这样在使用的时候,才不会出现误用的情况。

在语法上三者的区别是:“户限为穿”是主谓结构,意为门槛被踏坏了。在语句中可以作谓语和宾语,意在形容进进出出的人很多。“户限为穿”与其他两个成语在语句中充当的成分是不同的。“户限为穿”作谓语时:

如:他写的书法十分具有欣赏价值的,因此每天来请求他题字的人很多,竟然户限为穿。人们对智永的书法评价很高,认为他真正继承了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艺术传统,每天请他题字的人川流不息,智永住的屋子竟然“户限为穿”。(2016中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中华故事选集》281页)

这句话中“户限为穿”是作谓语动词,可以单独成句,学习者利用“户限为穿”造这种类型的语句时,要注意语法的使用。在使用主谓结构的“户限为穿”时,不能使用其他的谓语动词。而“户限为穿”做宾语时,又有不同的用法。

例如:到我父亲工厂来应聘的人源源不断,厂门有户限为穿之险啊。

这句话中“户限为穿”作宾语,将一个成语当作一个名词来使用。与“门庭若市”和“车水马龙”相比,“户限为穿”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更特殊,这就需要学习者在学习的时候,注意区分句子的成分。

“门庭若市”是主谓式结构,可以作谓语和定语,用来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形成十分热闹的场面。当“门庭若市”作定语的时候,可以有如下的例句,

例如:他家的早餐做得很好吃,每天来买早餐的人都排着队伍,有种门庭若市的景象。

因为“门庭若市”侧重于形容往来的人很多而造成的热闹的场面,如果一句话需要表达这种热闹的场面,就可以用“门庭若市”作定语,有内涵而不失文雅。

但是“门庭若市”也可以作谓语,在句子中做动词,这种用法很少见。

例如:听说他家的孩子有异于常人的能力,每天带着好奇来参观的人很多,他家每天都门庭若市。

这种成语在语句中作谓语的形式很难见,也很少被用到,但是学习者应该注意除了要注意“门庭若市”作定语的情况,也应该注意其作谓语的情况,在使用的时候,注意两种用法的具体差异。

“车水马龙”是联合式的结构,由“车水”和“马龙”两个象征性的词语组成,可以作谓语和定语,用来形容繁华热闹的景象。车像流水一样,马像游龙一样,这种结构性的成语十分适合用来作定语成分。

例如:这条商业街十分的热闹,每天都是车水马龙的景象,川流不息。

定语在一个语句中,起修饰的作用,作为画龙点睛之笔。所以说用来形容热闹繁华的景象的时候,使用“车水马龙”这一类的成语是再好不过了。当然“车水马龙”在一个语句中,也可以作谓语。

例如:一到国庆长假,每个景区都是车水马龙,来来往往的人和车辆非常多。

“车水马龙”作谓语,也可以用来形容这种车水马龙似的繁华热闹的情景。

“户限为穿”“门庭若市”“车水马龙”这组近义成语在具体用法上的区别需要学习者在学习的时候,根据具体语境去分析。这两个近义成语所促成的结构是不同的,根据结构的不同,又可以分析出其在语句中充当的成分也有细微的差别。在上述分析中,“户限为穿”在语句中可以作宾语,这与“门庭若市”和“车水马龙”在语句中的成分是不同的。而且“户限为穿”在语句中是不可以充当定语成分的,所以学习者在使用这三个近义成语的时候,要根据具体的语法结构,区分这三个近义成语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在“户限为穿”充当宾语的时候,就不可以用“门庭若市”和“车水马龙”代替,而在这三个近义成语都作谓语成分的时候,三者就可以互相替换。

四、三个近义成语的反义成语的区别

三个近义成语在很多方面都具有相同或者相近的用法,学习者在学习的时候,除了要从这三个近义成语的历史出处和具体用法上寻找区别,还要从它们的反义成语上寻找区别。

因为“户限为穿”是一个古代成语演变而来的,所以其反义词较少,但是它的反义成语可以是“门可罗雀”,意思是原指门外可张网捕雀。后形容为官者休官失势后,门庭冷落车马稀少;或形容事业由盛而衰,宾客稀少之况。从其反义成语可以大致推断出“户限为穿”是用来指人在一方面有很令人钦佩的技艺之后,大家都很膜拜他,所以前来对他进行一番拜访,表达自己对他的敬仰之情。

而“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相对较多,例如“形单影只”、“荒无人烟”、“无人问津”等,这类成语的意思是人迹罕至,身边没有人的陪伴,自己有种孤单落寞的情景。从这几个反义成语的意思,可以推断出“门庭若市”是因为来往的人很多而造成了一种热闹的景象,刚好与人迹罕至的情况相反。所以说“门庭若市”更适合形容热闹的场面。

“车水马龙”的反义成语也有很多,如“人迹罕至”、“人烟稀少”、“门可罗雀”等,这类反义成语的意思大多都是用来形容人很少,以至于形成了一种十分荒芜的情境。“车水马龙”的反义成语更能给人一种荒凉的感受。所以“车水马龙”这个成语的意思都是形容来来往往的人和车很多,以至于形成了一种繁华热闹的情景。从反义成语中推断,“车水马龙”主要侧重于繁华这个词语。

从三个近义成语的反义成语中,就可以推断出这三个近义成语所要侧重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户限为穿”侧重于人很多,而“门庭若市”侧重于人多造成的热闹的场面,“车水马龙”侧重于人多而造成的繁华的场面。从三个近义成语的反义成语方面分析,就会让学习者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三个近义成语的侧重点。以便于学习者在使用的时候,也能很容易发现三个近义成语之间的差异。

五、总结

学习者要分辨“户限为穿”“门庭若市”“车水马龙”这三个近义成语的区别,就应该从它们的基本意义、历史出处、具体用法和反义成语之间去体会三个不同的侧重点。近义成语是成语学习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习者除了要了解近义成语之间的联系,最重要的是更够分辨出近义成语之间的区别,在使用的时候不要出现误用的情况[2]。虽然区别近义成语之间的差异很难,但是学习者只要冷静地从各方面分析,还是能够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性。

参考文献

[1]陈依连.同中辨异,透视语境——辨析近義成语,《新高考(语文备考)》,2015(3):54-56.

[2]龙青然.近义成语的形象色彩差异表现,《语文学刊(教育版)》,2002(2):45-46.

[3]胡仁泉.易忽视的近义成语简辨,《中华活页文选:高二、高三年级版》,2009(2):81-82.

[4]柯秋芳,史海录.语义场理论在近义词辨析中的应用,《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08,28(2):76-79.

[5]吴旻.功能主义视角下的汉语四字成语翻译策略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

[6]王世发.“门庭若市”之“门庭”趣说,《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12):9-9.

猜你喜欢
车水马龙
来到夜晚
都市游牧
繁忙的大街
我是
我 是
看图猜成语
探究“车水马龙”背后的“秘密”
探究“车水马龙”背后的“秘密”——记北京交通大学运输学院教授姜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