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书法为中坚力量

2018-01-29 04:27宁夏大学美术学院750001
大众文艺 2018年23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书法

(宁夏大学美术学院 750001)

一、 文化自信扎根于传统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文化自信,表达过自己对传统文化及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和尊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将文化自信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一个新的高度。国家和民族的富强与兴盛,必须以文化的发展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为条件。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彰显出一个民族的创造性和优越性,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乃至于以后近百年的时间里,逐步实现西学东渐。从开始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后来因为坚船利炮的摧毁了对本土文化的信心,于是有了“打倒孔家店”等一系列口号。在民族危在旦夕的时刻,知识分子达成一个共识,认为传统文化是腐朽的,是与时代脱节的,是使中国遭受危难的原因,于是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同时,也开始翻译学习西方的政治人文著作,同时对中华文化的抵制与抨击,民族文化生存收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选择了学习西方文化来挽救中华民族,这标志着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们,开始对文化观念的转变,也反映了中国文化自信逐渐丧失的过程。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等伟大政策,我们的综合国力日益强盛,中国已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要想使中华民族走在世界的前列,就必须拥有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为世界人民所接受,通过新时代的平台来展示中国无可替代的传统文化的魅力,赢得世界文化的话语权,这就要求我们以传统文化来增强文化自信。我们要重塑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让传承几千年中华文化走出国门,敢于打破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话语霸权,让西方世界重新认识一个强大的中国,这不仅是为证明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成果,更进一步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

二、书法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一)书法的产生与地位

“中国文化,世代相传,绵延数千年。礼乐歌舞,唐诗宋词,戏曲小说,书法绘画,这些丰富多彩的艺术载体中,既有青堂高庙的庄严,又有万钧九鼎的沉静;既有行云流水的圆畅,又有山涧溪流的明快。”丰富多彩的传统物质艺术共同筑就灿烂的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构、伦理道德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丰富的传统文化同时为中华民族长期发展的提供巨大能量。其实每一种文化或者再细说为每一种艺术,无论是思想、音乐、绘画或者是舞蹈等,望眼中外,都会找到其相似的对应点,因为人类的发展和需求是一致的,这是发展的定律,但是在中华文化中有一门艺术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门传统艺术文化——书法。

从广义上讲,书法是指汉字符号书写的呈现方式,换言之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含义,具有笔法、结构和章法,用毛笔书写而成具有美感的艺术品。书法艺术详细而周全地诠释着中国传统文化,细致入微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印记。我们从对中国书法文化的研究,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富有的顽强生命力和灵活的创造性,更看到了书法艺术中所蕴涵的中国哲学思想。书法有如此高的成就也源于中国汉字的伟大,中国字取法于象形,而书法又是以汉字为载体和表现形式,已经给予充分的证明,作为一种文字或者说一种符号,不像其他文字随时代而凋落,反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使文字认识和书写自然成为文化人门的必由之路,与书法相辅相成不断向前发展。所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脉,承载着不朽的艺术传统,因为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书法也随之长盛不衰,因此书法艺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中流砥柱。

(二)书法中的哲学

书法从起初之时就是以文字作为依托,随着历史变迁,文字也在悄然发生演变。在西晋书法家索靖根据《周易·楚辞》中的“变则通,通则久”而提出了书法“变通”的观念,这一观念能够清楚地解释书法历经几千年长久不衰的原因。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的头等大事就是为方便其统治,以小篆为全国通用字体,从先秦时期的大篆以及各类的简牍书体到统一的小篆,是书法史的重大转折,使全国的文字书写形态从零散到统一,同时为后来的“隶变”以及以后的草书楷书的形成奠定了前提有条件,所以说“变通”的思想是书法发展的一大定律。

书法的发展与时代的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儒家思想的伦理性质塑造了中国书法的伦理性质,中国书法崇尚人品学养,崇尚士气,崇尚劲健的品格都受到儒家思想的驱动和鞭策。”今人谈到书法就会自然地联想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这一观点就是从儒家学说中而来克己修身思想渗透到书法艺术中,此观念可以分为两种:一是通过提高人品来提高书品,唐代书法家柳公权也曾提“心正则笔正”得出,通过提高人品来提升书品,是由书法的实用功能转化而来的;二则是天道酬勤,东汉书法家蔡邕曾曰“此名九势,得之虽无师授,异能妙合古人,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可见写好书法必须多加练习,才能做到修身养性。书法当中常谈“晋尚韵”、“唐尚法”,这些都是时代思想与书法的结晶。首先在魏晋时崇尚老庄的思想,于是玄学兴起,人们普遍接受了道家崇尚自然的观念,人在发现自然中发现自我,发现了自然与艺术的沟通,这一时代的书法思想紧跟哲学思想的潮流,书法当中的笔画形态与自然事物相对应,借助大量自然中的景物来形容艺术的形态与美感,在卫夫人的笔阵图就有“点如高峰坠石”、“撇陆断犀象”等等,这也映正出艺术来源于自然的观点,均受崇尚自然的玄学思想的影响。书法对于人的思想的寄托、情感的表达,以及书法当中的收放、粗细的各种对比也都是由道家思想而来,一副好的书法作品就是道家思想的集合,所以道家思想也是与书法艺术创作最为密切的思想。“唐尚法”从三个字的表面寓意就能看出,唐朝的思想崇尚法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楷书已经发展成熟,书体的演变趋于稳定随着隋唐时期国家再次一统,以及科举制的兴起对楷书书写的需要,在唐代欧阳询、虞世南的几位楷书大家的推动下,唐楷所追求的法度精神越趋明显。唐时受佛学传播的影响,唐代抄经盛行,而且法度严谨,气魄雄伟,表现出一个国力鼎盛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

三、重视书法对文化自信的意义

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工业的强大,国力的强盛,都彰显出我们伟大祖国前进的坚定的信念和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中强调:“京剧、民乐、书法、国画等都是我国文化瑰宝,都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的确,这些艺术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是中国特有的,会给外国人们以神秘感,在这些艺术当中历史最长,传承和发展最为系统的是书法,而且伴随文字发展使书法没用中断过,是中华文化当中独树一帜的常青树,在当今世界文化空前交流的时期,是我们最为接受、传承和发扬的一门文化艺术。文化强则国家强,当今正进入一个以文化为发展轴心的时代,而书法又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发展书法的意义亦由此可见。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成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书法不能只停留在文化的层面上,更应该深入群众,使书法服务于大众,从而使得文化自信要体现于百姓日常生活中。当今文化发展战略正从一个国家的内在层面逐步提升到一个国家发展战略的位置,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之一。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坚定我们的民族之魂,只有提高了文化软实力,才能由内而外的昂首前进。新的起点,新的征程,结合时代,立足现状,相信以书法为轴心的文化,能够使我们队民族文化自信更为坚定,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书法
书法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书法欣赏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书法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