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借力起步习作提升表达习惯

2018-01-29 04:33江苏省南通市陆洪闸小学校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8年8期
关键词:例文苏教版习作

江苏省南通市陆洪闸小学校 严 妍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为此,起步阶段的习作就需要关注生活实际,积极乐观地表达真情实感,让每个处于习作起步阶段的学生形成“易于动笔、乐于动笔”的认知,为学生习作表达能力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

一、自主发现,探寻起步习作的基本格式内容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学业水平落后,就意味着他们第一次的新教材没有学好。”也就是说学生习作能力停滞不前,主要在于他们起步阶段的习作没有上好。因此,教师需要最大限度地用好例文,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探寻,借助“你发现了什么”的追问,探寻习作例文的范例价值,为学生的习作实践指明方向。

苏教版三上习作1是小学阶段遇到的第一篇正式习作,作文究竟该怎么写?要注意什么?教师大可不必煞有介事地进行专门介绍,可以运用教材中的范文,让学生在自主性阅读中思考:你从例文中发现了什么?学生在细致阅读了《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这两篇习作之后有了自己众多的发现:题目要写在中间、自然段前面要空两格、作文不仅有文字,还有标点符号……教师借助第一单元中《做一片美的叶子》引导学生深入、全面了解一篇文章的格式要求;随后,教师转移视角,从作文的格式向内容转变:从这两篇例文中,你发现作文一般都可以写什么呢?学生纷纷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发现这两篇习作分别写自己的生活中的所见和所想,让学生了解到其实作文并不难,就是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呈现出来。

对于刚刚接触习作的孩子来说,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从教材中出示的两篇习作入手,了解作文的基本格式,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了作文的一般性内容,更好地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地不断发展。

二、对比感知,提升起步习作的语言表达质量

三年级学生的语言是稚拙的,可能有一些孩子会具有一定的灵性,但大多数学生都是平淡无奇的。三年级的习作起步就需要关注作文表达的核心——语言,让每个小作者都成为有心人,通过辨析、对比等方法为自身的习作语言进行“化妆”,不仅要让语言具有和谐的音律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也需要更准确、更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意蕴,将自己的习作语言亮起来。

如在教学苏教版三上习作2《我的自画像》中,不少学生由于自身词汇的限制,他们在描写自己的外貌时就显得捉襟见肘,常常无词可用,有一位学生在描写自己的头型时是这样写的:我的头又大又圆。从三年级学生童真气来看,这样的语言显得质朴真实,其实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教师就听之任之,让学生始终固守在原有的水平上,就会使得学生的认知始终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为此,教师则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关注自身的头型,并尝试对原本的语言进行修改、化妆,不仅要展现出原意中“大、圆”的特点,同时也需要借助形象化地表现手法更好地将文本的语言鲜亮起来。

在这一案例中,其实就凸显了习作起步阶段一个重要的任务,即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在不断地修改与完善的过程中,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运用素养,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能力不断发展。

三、走进自然,丰富起步习作的素材收集渠道

学生之所以会形成作文的畏难情绪,甚至达到了“谈作色变”的程度,其根源并不在于习作方法的缺乏,而在于创作素材的选择。更多的学生常常为不知道写什么而烦恼。而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制约学生习作兴趣的这一障碍点,一味要求学生写“昨天的故事”或者硬性地要求学生从自己记忆的仓库中去搜索,时间一长,就会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甚至是抵触心理。在习作起步阶段,教师就需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时空,将他们置身于具体可感的情境之中,深入到生活的社区、家庭和自然界之中,唤醒他们的内在灵性,形成无法愉悦的惊喜。

以教学苏教版三下习作3为例,笔者就将学生带出了教室,走进了校园的小树林、草在上和花园里,与孩子们一起寻找习作的“下炊之米”。孩子们可高兴了,有的用小手拨弄着三叶草,不停地细致观察,不时还小声交流着三叶草的形状与颜色;有的在操场上看到了一些生活并不常见的野花,蓝湛湛的,就像蓝色的小蝴蝶,闻一下,还有一股淡淡的香味;还有几个调皮的小男孩在花园的角落里了发现一只黑蜘蛛和白蝴蝶,出神地观察着它们爬行和飞翔的状态,那样子是多么的痴迷……这样的经历,为选择习作3的素材提供了广阔的渠道,他们将自己的身心徜徉在大自然中,习作的素材一下子装进了孩子的意识之中,源自于生活的素材为学生习作素材的积淀奠定了基础。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起步习作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基础,教师需要从基本格式、主要内容、素材选择、语言修缮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从接触作文的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作表达意识,在激发兴趣、丰富认知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表达能力地不断发展与思考。

猜你喜欢
例文苏教版习作
以例文引路,促妙笔生花
例文引路,读写相随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苏教版与人教A版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例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