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移动学习”促地理教学

2018-01-29 05:33
江苏教育 2018年43期
关键词:电子化移动学习资源

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唯一兼跨自然和人文领域同时又涉及技术和实践领域的课程,一直存在着跨度大、外延广与课堂时间短之间的矛盾。而且自然领域的内容往往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困难;而社会领域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学生又缺少经历和体验。这样的矛盾长期存在,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不断下降,学习效果止步不前。而移动学习的在线化学习、碎片化学习、个性化学习和轻松化学习等特点是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益的有效手段。

1.通过移动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教学难点,增强教学的灵活性。

微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是实现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地理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程“微”(内容少)、“小”(体积小)、“短”(学习时间短)、“活”(灵活性强)和“适”(适应性广)的特点,开发相关的微课程,引导学生针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开展移动学习,一方面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更大的自主权。同时,微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会促使教师不断追求更加主动的学习环境,尝试更加多样化的呈现方式,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2.借助移动手段,丰富学生学习资源,实现教学的直观性。

随着网络的发展,移动设备的普及,不少地理教师一直在进行着传统地理教学资源的电子化改造,使之能够入机、上网、在线。如通过扫描等手段将图片电子化,通过OCR等技术使文字可以编辑,通过3DMAX等软件实现地理模型的电子化,通过GIS等技术实现地图的电子化等。另一方面,网络地理课程资源也非常丰富。除了上述传统地理课程资源电子化并网络共享以外,随着网络办公技术的不断优化,网络备课、网络上课、网络批改作业和试卷等,极大地丰富了教案、课件、试题等网络地理课程资源。而微课程的异军突起,又催生了一大批微课程资源。如常州一中的“一中微课堂”网站(http://v.czyz.com.cn/)发布了大量的地理微课程资源。这些资源都可以运用于教学中,用移动手段将地理知识直观呈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利用移动学习,拓展学生学习时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的碎片化特征可以弥补传统学习的不足。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碎片化时间进行移动学习,比如等候公交车的几分钟时间就可以完成某一个微课的学习;另一方面移动学习几乎不受空间的限制,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学习某一个或几个微课。当然,移动学习毕竟是新的学习方式,受手机聊天、娱乐和游戏的诱惑,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制定学习小计划,促进目标学习;让学生组成学习小团队,加强合作学习等来强化学生的自我控制力。

猜你喜欢
电子化移动学习资源
天津高速公路通行费电子化票据上线运行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中电子化档案管理系统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推进外汇窗口服务电子化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