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孩子还能凭高考改变命运吗

2018-01-29 06:46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教育家 2018年24期
关键词:公平竞争大学

熊丙奇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5月31日,安徽省六安市,离2018高考倒计时还有一周时间,一张家长集体蹲守校门送饭的照片在网络刷屏。一时间,照片中的毛坦厂中学,这所号称“亚洲最大的高考加工厂”的校园,又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而对毛坦厂中学的关注,始终和对我国农村孩子高考命运的关注连在一起。

谈起现在的高考制度,大家的基本共识是,这是当下最不坏的制度,能保障基本的公平。但其实,正是这一制度,以及围绕这一制度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让农村孩子考好大学越来越难。原因是,这是按一次考试的成绩来评价、录取学生的,即对学生进行的是结果性评价。这导致了农村学生根本无法和城市学生竞争的现状。与之对应,产生了农村学生要和城市学生竞争,只能狠抓应试教育,除此没有其他选择的社会舆论。

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学生的高考分数平均比城市孩子低40分。在校大学生中,农村学生比例超过6成,但是,重点大学中农村孩子比例却越来越低。如果继续采取这一按最终考试分数录取的制度,农村孩子进重点大学的比例将还会走低。因为从本质上说,这种录取制度,会导致基础教育变为竞技教育;一旦变为竞技教育,拥有更多资源的就容易获得更大竞争优势。即使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也朝少数学校集中。

教育评价不能只看结果,而必须进行过程性评价,即应关注一个学生的教育环境、成长过程,进行综合、动态、持续的评价。这就要打破目前的总分录取模式。很多人反对大学自主招生,但只有大学自主招生,才能进行综合、动态的评价。在美国,大学评价申请学生的指标平均多达16项,其中就包括学生求学、成长的家庭教育因素和地区教育因素。一名SAT成绩一般,中学课程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在申请名校时,也可能会被录取。原因是,这名学生来自贫困家庭,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不多,要打工挣生活费,而且还主动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学校由此认为他足够优秀,达到录取条件。这就是过程性评价,关注的是成长过程,而非最终的结果。人们担心大学进行这样的评价会产生不公平、不公正,但这完全可以通过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推进招生信息全公开解决。我国在高考改革中,已经试点大学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但总体来说,由于名额限制,以及和总分录取模式嫁接,影响还有限。

教育公平不能只是结果公平,还必须包括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只看高考分数进行录取,看上去是公平的,但并没有考虑每个学生成长的环境,这导致我国基础教育竞争变为争夺教育资源的竞争。同时,当前推进教育公平,对招生录取时的分数公平强调得比较多,对教育的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关注不够,结果是学生们面临更不公平的教育环境,最终难以获得实质公平。

对于教育公平问题,不能只是情绪发泄,而需要理性分析,要有更系统、全面的公平观。要让每个学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必须改革高考制度,以及教育资源配置方式。这是一个复杂的改革过程,但为了给每个学生好的教育环境,必须推进这样的改革。

猜你喜欢
公平竞争大学
公平对抗
“留白”是个大学问
怎样才公平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笨柴兄弟
感谢竞争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