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颅内动脉瘤患者经弹簧圈血管内治疗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分析

2018-01-29 06:54张翀鞍山市中心医院神经外二科辽宁鞍山11400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3期
关键词:弹簧圈脑血管痉挛

张翀 鞍山市中心医院神经外二科 (辽宁 鞍山 114001)

作为脑血管疾病高发疾病之一,颅内动脉瘤在成年群体的疾病发生率约2%,本病多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有紧密联系,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与致畸率,对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大威胁[1]。外科手术治疗为颅内动脉瘤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以传统开颅动脉夹闭术最为典型,但开放式手术由于创伤大,易产生脑血管痉挛,对患者神经功能造成一定侵害。另外,由于高龄群体普遍机体有一定受损,对开颅式手术耐受性较差[2,3]。而伴随影像学发展、科技进步,微创手术理念逐步引入临床,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手术方案即为当前临床较为常用的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式之一,本研究将其与传统手术临床效果加以对比评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92例本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高龄手术患者,纳入标准[4]:①经血管造影、头部CT等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②年龄均在65岁以上;③患方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无手术禁忌症,有一定依从性、耐受性。排除标准:①合并自身免疫类病变、恶性肿瘤或重要器官障碍类疾病者;②有颅脑手术史或脑血管意外疾病者;③半个月内使用过对血小板功能造成影响的药物者;④患者术前血小板数量超过300×109/L或低于100×109/L者;⑤存在心肌梗死或有明显出血倾向者。将应用开颅脑动脉夹闭术治疗的45例患者归为对照组,将47例应用弹簧圈血管内治疗方案的患者归为实验组。实验组年龄68~87岁,平均(75.67±4.65)岁,男23例,女24例,对照组年龄67~84岁,平均(73.46±4.28)岁,男24例,女21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入选者均行先期对症治疗,包含防脱水、镇痛、控制血压等。基于此,实验组以弹簧圈血管内治疗,手术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操作,在肝素化干预下进行,并监测患者心电反应。在患侧单侧股动脉处实施seldinger穿刺,放置6F导管鞘,以动脉瘤血管造影技术检测入选者肿瘤整体形态、位置、大小等信息,调整观察视角后,选择适宜弹簧圈置入软导管,使其形成“篮状”,填塞成致密状态[5]。待周围分支通畅后,解脱弹簧圈。对照组实施开颅动脉夹闭术,同样以气管插管全麻作为麻醉方案,选取适宜的手术入路,如脐周动脉瘤手术入路为纵裂,前后交通动脉瘤手术入路为翼点,术中在显微镜观察条件下,对颈内动脉池进行分离,并通过释放脑脊液的方式使颅内压下降。锁定动脉瘤位置后,对其进行暂时性阻断,待全部掌握瘤体大小、形态等信息后,夹闭动脉瘤。确认无误后进行缝合。之后两组均以肝素抗凝、尼莫同扩容维持治疗3d。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6]评分变化,统计术后1个月内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和并发症率。MRS评分总分6分,分为三个标准:6分为死亡,3分及以上为预后差,2分及以下为预后良好。颅内动脉瘤并发症有脑水肿、动脉瘤再破裂、迟发性过敏、局部血肿。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统计SPSS 23.0工具分析研究数据,计数结果表达式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计量结果表达式为(±s),组内比较行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行成组t检验,如P<0.05,则差异显著。

2.结果

2.1 两组MRS评分的比较

术前,实验组MRS分值均值为(5.04±1.24)分,对照组为(4.98±1.15)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实验组MRS均值为(3.27±1.03)分,对照组为(4.06±1.28)分,两组均显著降低,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并发症率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的比较

术后1个月,实验组脑血管痉挛发生2例(4.26%),对照组6例(13.33%),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并发症4例(8.51%),分别为迟发性过敏2例,脑水肿1例,局部血肿1例。对照组并发症9例(20.00%),分别是动脉瘤再破裂3例,局部血肿4例,脑水肿2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病死率较高的疾病,即使约有25%幸存者,多数也具有轻重不一的神经损伤,对日常生活造成重大干扰[7]。手术治疗方案中以开颅脑动脉夹闭术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案,可从一定程度上改善病情。而血管内栓塞术的应用与完善为颅内动脉瘤治疗找到全新突破口,本研究选取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术和传统手术对比,发现实验组(即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术)术后并发症率(8.51%)、脑血管痉挛率(4.26%)均比对照组低,实验组MRS分值(3.27±1.03)分显著比对照组低,说明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术具有更好的预后效果,手术损伤小。这可能与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方案在手术操作中机械刺激小,对血管壁损伤小,从而降低了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损害和脑血管痉挛、并发症发生率。但本研究未对两种术式的临床资料及整体疗效加以分析,有待完善。

综上所述,弹簧圈血管内治疗对颅内动脉瘤高龄患者治疗有积极意义,术后并发症、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对神经功能调节作用较好。

[1]邹志鹏,杨海,夏军勇,等.行血管内治疗的高龄颅内动脉瘤患者脑血管痉挛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20(7):401-402.

[2]钱忠伟,潘洪波,周临军,等.血管内栓塞治疗高龄颅内动脉瘤患者脑血管痉挛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2):71-72.

[3]杨彦昊.高龄颅内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8):52-53.

[4]何春波,李毓生,徐振华.血管内治疗脑动脉瘤的体会(附22例报道)[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4):219-220.

[5]廖驭国,刘胜初,钟云天,等.腰大池引流术防治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6,29(2):89-91.

[6]章学媛,王益丽.丹参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6,23(6):729-730.

[7]吴晓宏,宋志旺,王冰,等.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37例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4,24(2):274-276.

猜你喜欢
弹簧圈脑血管痉挛
动脉血管瘤栓塞弹簧圈机械解脱装置设计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大规格弹簧圈栓塞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疗效探讨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护理干预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痉挛痛的影响效果
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30例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