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

2018-01-29 22:19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系统性个体化支气管

杨 扬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安徽 蚌埠 233000)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疾病,随工业化的进程不断推进,该病的患病率增加了40%以上,该病现已成为全球重点关注的一个健康问题[1]。哮喘,现今虽不能彻底根治,但是通过有效、规范、个体化的治疗以及对哮喘的自我管理,也可实现对哮喘疾病的控制[2]。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把防控哮喘疾病的相关知识传递给哮喘患者,以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本研究探究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男32例,女29例,平均年龄(41.76±7.16)岁;对照组男30例,女30例,平均年龄(42.21±6.8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患者临床的症状、体征与其检查的结果均符合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并经胸片与肺功能检测证实确诊;患者年龄25~65岁,且意识清醒、具正常认知水平,了解研究相关内容,且自愿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存在智力障碍,患有精神性疾病等,存在肢体残疾或患者的视听、触觉存在障碍,伴恶性肿瘤或血液性相关疾病等患者,及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的妇女。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包括患者入院时进行健康宣教、住院治疗期坚持进行饮食护理干预、辅助心理护理干预、常规用药指导等。

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进行个体化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资料建档

在患者进行入院治疗后,为患者建立一套详细的个人档案,包括对患者一般资料及个人的情况、文化程度、家庭状况以及既往病史、家族的病史等进行调查、评估。

(2)方案设计

此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心理情况、症状情况、文化差异等因素,制定一套个体化的具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同时,针对于患者当前存在具体问题、对治疗的误区及其医护需求,结合设计最佳的干预方式及护理策略,以此循序渐进地形成一套具备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流程。

(3)初级教育

系统性干预方案包含进行初级的教育,该教育内容与对照组的健康宣教护理内容基本一致,包括对有关哮喘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的医学常识、用药方法及饮食的指导等内容的健康宣教。

(4)心理干预

同时进行常规的心理护理干预,细心、耐心的指导患者进行用药等;应用用药依从性教育,根据患者对于疾病的相关认知状况、治疗的情况及其文化受教程度,选择使用容易让其接受的指导方式强调患者进行配合治疗、并严格的遵医嘱进行服药,了解规范用药的重要性;针对患者治疗时的心理状态,结合其家庭具体状况,对其主要面对心理障碍及相关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与疏导。

(5)其他干预

治疗中结合对患者进行呼吸调节法、肌肉放松法等;并作自我管理,根帮助患者制定一套自我管理的课程,引导患者了解、接受进行自我管理,了解到其重要性及其对于治疗与预后的意义;另可以完善患者的家庭、社会支持体系,与其家属进行精准沟通,让患者充分接受到家庭的支持。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分析,观察在治疗前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其焦虑、抑郁的状况及了解患者对哮喘的控制具体情况。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系统的统计与对比分析。

疾病相关的知识掌握情况:应用我院自制的疾病了解情况调查问卷,问卷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高低与掌握情况呈正相关。

焦虑、抑郁情况调查:应用临床的自评量表,共计20问,每题0~4分,总分100分,分值与焦虑、抑郁程度呈正相关。

患者对哮喘的控制情况:应用哮喘控制的测试评分表(ACT),计过去的4周内的相关状况,共5方面的问题,每题依据控制程度记1~5分,满分为25分,分值与控制能力呈正相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护理后,干预组疾病控制评分从(9.02±3.12)分上升到(15.31±5.12)分,对照组从(9.26±2.91)分上升到(12.33±2.76)分;干预组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评分从(67.41±9.33)分上升到(93.27±4.23)分,对照组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评分从(66.43±8.41)分上升到(79.36±4.31)分;干预组焦虑抑郁评分从(5 4.33±6.2 1)分下降到(31.55±3.48)分;对照组焦虑抑郁的评分从(54.84±5.28)分下降到(48.31±5.92)分。干预组住院时间为(8.12±2.93)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3.36±3.27)d。两组疾病控制评分与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评分均升高、且焦虑抑郁的评分均降低,同时干预组的改变幅度大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呼吸科中主要收治的一类呼吸道疾病,该病的主要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患者治疗中常会发生焦虑、抑郁等相关的负面情绪,严重的影响到其生活质量。该病在临床上很难进行根治,主要还是以病情控制为治疗的目标。当前临床均认可在药物进行哮喘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哮喘管理,可加强对哮喘疾病的控制效果。实际调查中发现,哮喘的患者临床的控制率并未达预期,主要由于患者对于疾病本身的认识不够,不能够积极的进行配合治疗,更缺乏自我的管理。这种情况经过调查发现与临床采用护理干预模式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传统护理干预作为辅助医疗,主要是围绕疾病治疗进行展开,通常只能满足患者的基础护理需求。

随现代的医学理念深入,当前的护理模式也发生较大的转变,护理工作中心从疾病本身转移至患者本身,所有护理措施均围绕患者进行展开。个体化护理方式具极强针对性,通过患者信息进行采集、分析与评估,基于此设计一套系统性的相应护理方案,能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对护理的需求。个体化系统性的护理方式能有效的避免传统护理层次中的弊端,在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等相关方面,循序渐进护理方式可使患者较好的接受更加深层次的护理指导。

研究显示,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后疾病控制评分与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评分均升高、且焦虑抑郁的评分均降低,同时进行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的干预组改变幅度优于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且干预组住院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个体化系统性的护理方式能有效促进患者对疾病相关的知识掌握,明显缓解其治疗中出现的负面情绪;且通过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实现自我管理,对哮喘病情的控制具重要意义,值得临床进行应用及推广。

[1] 黄金玲.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认知与控制情况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5):107-108.

[2] 杨俊玲,徐宇红.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9):1765-1767.

猜你喜欢
系统性个体化支气管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超声引导经直肠“10+X”点系统性穿刺前列腺的诊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