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康复运动训练及心理护理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2018-01-29 22:19曹会平王亚青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上肢肺癌量表

曹会平,杨 卓,刘 薪,王亚青,谢 娇

(1.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长春 130000;2. 吉林大学护理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在我国,研究显示肺癌患者症状发生率较高。肺康复是一种基于对患者彻底评估后进行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包括但不仅限于运动训练,教育和行为改变。对肺癌患者在平时进行肺康复运动训练及心理护理对于治疗预后有积极意义。现就肺康复运动训练及心理护理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进行如下综述。

1 肺康复运动训练的种类、频率和强度

1.1 耐力训练和间歇训练

耐力训练的常见形式是骑功率自行车和步行,目的是调节运动肌肉以提高心肺适应度,从而缓解呼吸困难或身体疲劳度,进而提高身体活动度。间歇训练是对耐力训练的一种修改,即在高强度的耐力训练中穿插低强度的运动或休息。

1.2 阻力/力量训练

阻力/力量训练是训练者通过重复提升相对较重的负荷来训练局部的肌肉群,以改善肌肉力量。由于阻力训练较耐力训练可引起较少的呼吸困难和心肺不适症状,所以阻力训练是病情加重或晚期肺癌患者无法进行耐力训练的更好替代方案。

1.3 上肢训练

上肢训练包括有支撑上肢训练(例如:手臂周期测力计训练)和无支撑上肢训练(例如:举哑铃、弹力带、投掷球)。上肢的部分肌肉具有辅助呼吸和维持上肢姿势的双重作用[1]。上肢康复训练可使这些具有双重作用的肌肉得到锻炼,增强其用于辅助呼吸的力量。

1.4 神经肌肉电刺激

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是一种康复技术,通过电流刺激特定的肌肉,并引起肌肉收缩,从而达到训练肌肉的目的。此技术可用于病情较重,不能耐受传统运动训练及行动不便的患者。

1.5 吸气肌训练(IMT)

吸气肌训练能更好的控制呼吸模式以减轻呼吸困难,促进运动能力的恢复[2]。IMT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施加阻力或阈值负荷的装置。

2 运动治疗的评估内容和效果评价工具

2.1 静态肺功能测定及动态肺功能测定

静态肺功能测定中包含的常见指标有肺容量、潮气量、肺活量、肺通气量、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和肺一氧化碳弥散量等。动态肺功能测定有平板试验和功率自行车试验,常用的测定指标有最大耗氧量、二氧化碳排出量、运动心电图等。

2.2 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

6MWT能反映患者心肺功能和运动耐量,且测评方法接近生活,更易被患者接受,在研究中应用比较广泛。测试方法为:在平坦的地面划出一段长达30.5米的直线距离,两端各置一椅作为标志。患者在其间往返走动,步履缓急由患者根据自己的体能决定。在旁监测的人员每2分钟报时一次,并记录患者可能发生的气促、胸痛等不适。6MWT结束后,监护人员统计患者步行距离进行结果评估。

2.3 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程度常用的测量工具为Borg呼吸困难量表、mMRC量表。在运动锻炼进行中对呼吸困难的测量则可选用间隔固定时间报告或连续随时报告变化的方式由运动者运用Borg量表进行报告,其中连续性报告能更有效地、可靠地、随时监测运动中呼吸困难的波动变化。

2.4 焦虑抑郁

常用的焦虑抑郁评估工具为医院焦虑抑郁评估量表,共14个条目,其中焦虑7个条目,抑郁7个条目,每个条目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3分。焦虑和抑郁最低均为0分,最高分均为21分。0-7分为无症状,8-10分为症状可疑,11-21分为肯定存在症状。

2.5 疲乏

疲乏评估量表有:建议疲乏量表、癌症疲乏量表、Piper疲乏量表和多维疲乏症状量表简表。

3 肺康复运动训练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

3.1 在肺癌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术前肺康复运动训练在围手术期的价值尤为重要。赖玉田等[3]的的随机对照试验将48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轻中度COPD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运动组给予为期一周呼吸训练和下肢耐力训练,强度为自我感觉呼吸困难后稍休息继续进行运动,每天一次,每次15-30分钟,结果显示,运动训练后的6MWT距离显著提高。

3.2 在肺癌放化疗患者及姑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与早期疾病患者(I和II期)相比,肺癌晚期患者具有较低的肺功能、肌肉力量、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因此可以认为接受放化疗及晚期姑息治疗的肺癌患者也可以从肺康复运动疗法中获益。

4 心理护理

肺癌患者会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常表现为怀疑否认期、恐惧愤怒期、合作协议期、悲伤抑郁期及接受升华期。同时由于患者的性别、年龄、性格、文化差异等所呈现出的心理也不尽相同。因此,应全面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及规律,抓住患者不同的疾病时期对患者的心理反应类型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要主动关心患者,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了解到患者的综合情况,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心理疏导护理计划。在心理护理过程中要做到因病施护,因人施护,确切地评定施护效果。

5 小结

对于肺癌患者做好肺康复运动训练及心理护理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命有积极意义。在运动训练中要做到因人而异,掌握好训练方法,使用适宜的运动评估内容及效果评价工具,从而提高患者运动的主动性。同时,在针对患者表现出的不同心理应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及护理,尽量解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在接受疾病的同时能够保持愉悦的心情,从而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1] 李艳娇,史铁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上肢康复锻炼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7):873-877.

[2] 郭佳宝,朱毅.吸气肌训练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9):888-892.

[3] 赖玉田,苏建华,杨梅,等.术前短期综合肺康复训练对肺癌合并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影响: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肺癌杂志,2016,19(11):746-753.

猜你喜欢
上肢肺癌量表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