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护士在急诊内科病区的临床护理培训过程实施体会

2018-01-29 23:38詹鸿静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29期
关键词:病区内科护士

詹鸿静,苏 婷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内科,湖北 宜昌 443000)

我院以围绕急诊急救服务体系、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为主体,而设立的综合急诊内科病区在成立两年来,自主摸索以急诊、急救、疑难、危重病护理等相关理论与护理管理经验后,梳理出培养新护士快速进入角色状态的培训新方法,使其在当班时接收危重、疑难、病情突然发生变化的患者时,能快速进行评估,梳理相关护理措施思维导图,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高质量的抢救,迅速有效控地制患者病危状态,保证其生命安全。根据急诊内科综合病区的特点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试行、探索、改进阶段,一年的跟踪评价阶段,最后梳理以下培训方式,使新护士快速适应角色转变,逐步提升个人综合能力,保证护理安全与质量,其培训方式、效果评价、胜任能力以及职业规划和夙愿等,都已取得一定效果认证。

1 医院急诊内科病区的护理工作特点

经过一年半的跟踪评价,总结综合急诊内科病区的护理工作特点主要包括普通病区例行的所有工作职责范畴,同时,针对建科的主要职能要求,我们须快速接诊来自急诊的各种病患,包括疑难、危重、患者精神抑郁、癌症晚期、“三无”等特殊患者群,还要承担危重症患者如创伤手术后并发多器官衰竭患者的恢复期护理,除了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外,还需帮助患者进行一系列常规护理工作,同时每日的仪器保养维护也是必须落实的。通过以上不难看出急诊内科病区所承担了大量、繁重、精细化的护理工作任务,因此,对护理人员专业水平能力与综合素养的要求是急诊内科病区护理安全管理的基本保障。而对于急诊内科的新进护士的培训也是重中之重,其胜任能力决定了是否合适该岗位的护理工作。

2 急诊内科病区新护士的临床护理培训

2.1 目的

有效提高新护士的急危重症专科护理能力与综合素养。第一,使新护士对急诊内科的常见病种、护理工作内容、护理工作流程、操作规范、病区护理环境、规章制度等要明确知晓。第二,逐步提高新护士外周静脉穿刺技术、吸痰法、导尿术、轴线翻身法、保护性约束、cpr、除颤法、气管插管等一系列基本急救技能与实际操作能力的掌握程度。第三,提高新护士对突然发生病情变化时的应急应变能力以及配合医生积极施救的相关综合能力;第四,新护士严格执行职业防护相关措施及消毒隔离制度;第五,使新护士对病区所有仪器的规范使用流程以及日常消毒维护保养制度知晓并掌握;第六,帮助新护士认识并了解急诊内科病区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调配制度及工作的要求[2],始终牢记提高专业技能、服从上级安排的使命感与肩负的责任。

2.2 实施方法与内容

科内成立培训小组,拟定培训计划、各司其责,严格带教并考核,所有内容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培训时间为四周:第一周,由科级培训师安排一周时间跟班并现场培训与指导,进行十八项基础护理操作以及简易呼吸器、心电监护仪、心电图仪、营养泵、输液泵、微量泵、除颤仪、呼吸机的规范使用流程培训与考核;第二周,由科室网络联络员和院感质控员分别安排半周时间进行所有网络信息系统的操作、网报流程、手卫生、职业防护等相关内容的规范培训与现场跟班考核,凡是三次以上违规并理论答题不合格者将退回护理部进行再次院级培训;第三周,由科室护理专业技术带头人负责为期一周的病区安全管理与岗位制度流程的培训以及仪器的维护保养制度等,现场跟踪并查看执行情况的落实;第四周,由科室护理技术操作能手安排一次内容涉及病情变化时的突然猝死、心律失常、护理风险紧急预案、医暴械斗、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的现场模拟考核演练,并邀请医疗组骨干参与现场考核;最后一天安排护士长进行护士礼仪、职业心理素养及职业规划的培训。经过一个月的科室规范化培训后,再分别轮转到急诊科、icu进行两个月的急诊与重症专科护理相关知识的培训,最后进行量化考核,同时征集医护患三方意见等程序,评选出胜任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新护士作为新生力量重点培养。

2.3 效果评价

凭借急诊及危重症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的优势,经过2-3个月的强化培训,使新护士在急诊内科病区的培训阶段,快速熟悉病区日常护理管理规范的同时,注重规范礼仪及沟通技巧的培训,包括掌握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规范、风险预判以及应急处理能力等也是必要环节。通过一对一、优势互补、多岗位培训、一岗多能、强化培训等方法,让新护士逐步提升专业技能、应急能力、沟通技巧、职业定位等,快速适应急诊内科病区护理工作。

3 实施体会

培训小组成员选择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及沟通技巧强、综合素质高的护理骨干,进行一对一的培训、授课、指导,并对本科室专科特点进行培训内容的规范化梳理,重点突出,针对性制作出相关思维导图,此外,提高新护士的职业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价值观也是培训中必不可少的,因材施教、内容丰富、全程跟踪评价,让新护士一开始就清晰的认识到急诊体系救治的优势,明确自身职业定位,快速转变角色,保证护理工作安全有效、无缝隙的执行到位。两年内新进的6名护士分别由培训前的理论及操作成绩的78.4-86.7/81.2-88.5提高到培训后的86.5-94.2/88.5-96分。

4 结语

综上所述,急诊内科病区新护士的理论与操作实践培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全方位、多视角考虑,并在实践中不断持续改进,以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为目标进行一岗多能培训。对新护士的强化培训,不仅提高了其主观能动性,风险预判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升了,同时,参与培训的老师们的临床授课能力也是得到提升,他们的职业定位与人生价值观有了新的、更高的追求。

猜你喜欢
病区内科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最美护士
内转科型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