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培训普及工作的开展及推广方式研究

2018-01-29 23:38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29期
关键词:普及市民培训

邢 渊

(山西省太原市急救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9)

现场急救过程中,第一目击者是否掌握急救技术,有无及时进行现场急救,是影响伤病员生命及预后的重要因素。现目前,就国内而言,急救培训普及工作较落后[1]。为此,本文经问卷调查,了解我市急救知识普及状态,旨在探讨分析急救培训普及工作的开展及推广方式。现将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4月--2017年9月时间段内,选择我市508名市民作为本研究的对象。

1.2 方法

向本组508名市民发放《急救培训需求调查问卷》[2],要求每次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其中,被调查者基本信息、遇到伤者是否愿意施救、急救培训方法等是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共15个题目,均为单项选择题。

2 结果

2.1 基本信息

本组508名市民,261名男性(51.3%),247名女性(48.7%)。最小15岁,最大52岁,平均(34.1±6.49)岁。文化程度:291名大专及其以上,137名高中,80名初中及其以下。行业:107名交通运输业,128名新闻广告业,183名餐饮业,90名其他行业。

2.2 施救意愿

508名市民,331名市民遇到需急救伤员,愿意主动急救,占65.1%(331/508)。在不具备法律授予的急救资质的情况下,171名市民仍愿意施救,占33.7%(171/508)。

2.3 急救培训普及工作讨论

508名市民中,认为培训应在18岁前的有451名,占88.7%(451/508)。397名市民认为,可采取角色扮演、模拟方式,进行培训,占78.1%(397/508)。另外,419名市民,想要通过培训的方式,掌握急救知识,占82.4%(419/508)。

3 讨论

急救,即紧急救治,指任何意外或急病发生时,医护人员到达前,施救者坚持医学护理原则,利用现场适用物资,初步救援伤病者,随后立即送至医院。在一定程度上,急救,与伤病者的生命安全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加强急救知识的培训十分有必要。本次调查显示,508名市民,一半以上(65.1%)遇到急救伤员,愿意施救,而仅有33.7%在不具备法律授予的急救资质情况,仍愿意施救。其中,大部分市民因未掌握急救知识与相关法律法规,方未施救。据此分析,对于本市而言,急救培训力度不够,急救知识普及率低。另外,88.7%的市民认为18岁之前应接受急救培训,78.1%的市民认为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急救培训,82.4%的市民想通过培训掌握急救知识。可见,大部分市民想要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但缺少机会。基于此,笔者根据本次调查结果,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如何推广开展急救培训普及工作:

(1)完善立法:根据我国国情,结合市民综合素质,制定完善与急救医疗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普及急救培训,建立专门机构,或者制定专业机构,开展培训工作,准确划分受培训人群范围,并明确规定其责任与义务。现目前,就欧美而言,诸多国家已经拥有完善的急救体系,其中,美国国会在1973年颁布了《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法案》[3],明确规定了急救培训的基本内容。然而,对于国内,缺乏完善的急救培训法律法规,随着人民群众素质不断提升,树立了较强的急救法律意识,对急救知识的培训与普及需求更强烈。

(2)加大急救培训宣传力度:急救培训宣传过程中,联合多个部门,包括教育、卫生、共青团、宣传等,采取多样化形式,如网络平台、新闻媒体、急救手册、居委会宣传栏等,传播急救知识,普及急救培训。以往急救培训分析,关于急救知识培训,人民群众热情高,学习态度端正,但是,缺乏学习及培训的机会。

(3)设置规范的培训机构:根据法律法规,建立标准化培训机构,包括培训场所、教学器具、师资力量、考核标准等。国内,急救培训组织,无标准规范的行业管理机制,师资力量欠缺,培训标准缺乏统一性,影响培训效果。因此,在坚持规范、科学原则前提下,结合不间断更新的要求,规范急救知识培训及普及,设置科学规范的培训机构,十分有必要。

(4)加大资金投入:急救培训普及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重,需长时间的不懈努力,因而需大量资金支持。因此,可采取社会捐助、财政专项资金补助等形式,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普及工作有序开展。

(5)科学拟定培训内容:培训内容,需坚持简单直观、实用、新颖的原则,增加吸引力,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与主动,促使公民愿意学、主动学。关于培训的内容,需强调个体差异性,综合考虑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结合季节、地域等因素,设置培训内容,进行分级培训,培训后,经考核,合格后,颁发相对应的资格证书。

(6)培训方式:一般情况下,将培训分为2种形式,一是初次受训,二是复训,合格复训累积到一定次数后,再次培训时间可适当延长。

(7)授课方式多样化:首次接受培训者,建议提前预习培训教材。培训中,主要借助多媒体影像进行教学,导师作为辅导者,联合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员的操作能力。复训时,可借助模拟现场情境、角色扮演、网络学习等方式,进行培训。整个培训中,坚持“3个1”原则,即学1次、做1次、教1人。建立志愿者队伍,鼓励学员以自愿者的形式,参与急救知识普及工作。

(8)培训对象:就我国而言,人口基数大,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急救培训普及工作落后,急切需要普及急救知识。规划普及工作时,可根据人生的不同岔路口,实施阶段性培训,分别指小学、中学、大学、就业、退休。采取“以点带面”、“先特殊后一般”的方式,推广急救培训普及工作。

综上,加强急救培训普及,推广急救知识,从多个方面,宣传急救知识,提高社会群众自救互救与应急反应能力,宣扬“救死扶伤”,强化人道主义精神,建立和谐社会。

猜你喜欢
普及市民培训
培训通知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意义”的问题所在
天文知识普及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引导发展 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