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国画中的艺术精神与情感因素

2018-01-29 15:40王勇亮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艺术精神情感因素

王勇亮

摘 要:中国画的传统历来重视人文精神,画家的精神追求,往往表现为情感在艺术上的寄托。而在现今社会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形势下,一部分人认为中国画的精神内涵可以把人带入情感与精神的家园,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中国画不能适应这飞速更新的新时代,甚至认为国画不能适应现代都市发展需要,终将被取代。在前一部分具体分析了中国画的艺术精神以及中国画的情感因素,试着说明中国画在现今快节奏的时代背景下仍然具有独特的价值。甚至在全球发展大背景下,中国画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经典,还将会继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其后的部分将会探讨中国画在创作中涉及到的情感以及艺术性等问题并提出一些正面观点,与大家共同学习。

关键词:中国画创作;艺术精神;情感因素

只有研究中国画在历史文化中的表现,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画的精神特质。中国画的历史相当悠久,自古有书画同源的说法。早在远古时期,书画就以甲骨文的形式存在了,后来经过数千年锤炼,形成了完整的中国画体系,包括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作为唯一留存下来的四大文明发祥地之一,具有迄今为止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文化遗产,是什么因素能够形成如此大的力量呢?或许就是融汇在中国人内心中的情感。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丰富的情感在中国画里面能够长期留存,它给观众带来了对美的向往和体验。同时情感可以视为中国画创作的重要部分,在中国画创作的每一个步骤中都有所体现。欣赏者可以透过画面体会到作者情感的表达,从而享受到作品的真正精神内涵。

一、中国画的内涵与艺术精神

(一)中国画的渊源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载:“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可以看中国画的源流,它与汉字自古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国画还有一个极具艺术美感的名字——“丹青”,其由来是——早先中国画的色彩主要包括制作原料为朱砂的朱砂红,制作原料为青艟的青色,红为丹,青为青,故称中国画为丹青。古人寻求这些颜料来作画,多半是为了表达当下的情感,记录过去的历史。记录历史从最初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就有所表现,甚至在文字还没有形成之前先祖就发现石块和石块相摩擦能够产生花纹,所以他们就在一些重大场合开始用石块勾勒一些简单的图形记事,直到慢慢摸索出来作画的技巧。用软笔作画线条更流畅,将石块磨碎加以颜色,色彩更加饱满润泽,渐渐的中国画就发展起来了。既然人生来就是自然具有感情,文字和绘画向来就有具备用自身语言来表达情感的本事。文字有其优势与短处,有它力所不能达到的地方,但因为绘画所呈现的形象更直接,更生动,更具有联想性等诸多优点,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而推广,中国画就逐渐形成了。

(二)中国画的内涵

中国画就其艺术的精神内涵而言,实为中国传统文化。 而中国画之所以被称为一种艺术是因为它能够在视觉上给他人带来美的享受,起到愉悦他人的作用,同时也能够表达自己的态度与喜好。曹植就曾谈及画在以形状表达意愿时明显的优势:“观画者,见三皇五帝,莫不仰戴;见三季异主,莫不悲惋;见篡臣贼嗣,莫不切具;见高节妙士,莫不忘食;见忠臣死难,莫不抗节;见放臣逐子,莫不叹息;见淫夫妒妇,莫不侧目;见令妃顺后,莫不嘉贵。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此一强大功能古往今来一直对社会伦理与人际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国画不仅是画家表现自己的一种方式,同时也能反映出深刻的社会现实。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所著的《清明上河图》就是一幅极其能够反映社会生活的画作,它被称作中国传世名画之一,主要描绘了北宋的人文风俗。它采用了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形象地记录了中国12世纪北宋时期的都城东京的城市风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见证了北宋都城的繁荣,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但是,看似一切繁华的背后,张择端对官员懒散不作为的细节的刻画也抒发了他对北宋王朝的忧虑。中国画的这种批判功能在今天仍然有其实用性。

(三)中国画的艺术精神

艺术内涵和艺术精神的区别在于艺术内涵是艺术作品本身具有的内在东西,而艺术精神是艺术作品所能够散发出来的东西。艺术精神往往是画家赋予作品的内容,也是画家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时代在变化,随之艺术家的情感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艺术作品所散发出来的情感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著名画家林风眠原本是从传统中国画入手,少年的时候已经艺有所成,成为了山水画大家,创作了许多伟大作品。但是他活到老学到老,永不停息追求进步,成名之后仍勇变画风。林风眠甚至谦虚学习西洋画,并将中西二者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了他那既有中国画丰富内涵又兼具有西方艺术特色的艺术风格。林风眠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成熟、更有内涵。他的画作中体现出来的精神也在不断变化,从早期画作中体现的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淳朴的风格和天真烂漫的率真到以后成熟的富有余味的诗意,都是林风眠艺术作品的艺术精神的充分体现。

二、情感因素在中国画创作中的作用

(一)中国画的创作

中国画创作首先要有深厚扎实的书法功底。因为中国画绘画所用的毛笔需要长期训练,才能随意挥洒,收放自如。具备了一定的功底,使用毛笔绘画的时候不仅得心应手,而且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在这一方面,所有中国画大艺术家都有类似的观点。他们知道中国画创作是以线为基本元素的,要使中国画创造达到一定高度,深厚的书法修养是必备因素。通常他们在早年都有着刻苦深入地研习书法的阶段,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功底。再通过反复学习各种碑帖,逐渐形成了自己或酣畅而雄健、或沉稳而活泼的书法风格,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中国画风格。他们的风格多样,融汇了各大家的长处而不留痕迹,将各种技巧都运用自如,不拘泥于一法,认为无论运用何种技巧,表达出自己的真切感受才是第一位的。练好功底之后就是“立意”了。中国画讲究“意在笔先”,立意是国画创作的基础,只有神韵对了,创作出来的中国画特有的精神。然而立意中“意”的來源乃是属于实践生活,只有深入生活,才能获得中国画创作的灵感,才能创作出有丰富内涵的中国画作品。有了绘画功底、立意后就该多加实践。临摹相当重要,它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对经营位置、用笔规律等有实际的帮助,对自己进行创作也会起到指导作用。然而,如今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慢慢临摹,慢慢创作了。比较着急的人们开始使用各种取巧的方式,但是,那种工业时代批量创作的艺术品虽然可能称之为艺术品但与中国画的内涵非常不同。例如,西方有电脑能完成的作品,也有照相写实创作的艺术品,它们可以非常的精彩,但是不同于中国画的艺术精神。艺术创作难以突破的地方在于创新。创新的艺术才有价值,而独特性是创造的最基本特征。艺术创作需要更新变化,中国画创作也不例外。变化与创新离不开文化的传承同时需要自己的真实体会。endprint

(二)中国画创作灵感的来源

从哲学的角度来讲,灵感就是思维,思维即人的认识,创作对应实践,并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所以,我们可以说灵感与实践关系密切。实践即深入到生活中寻找素材,所以才有艺术创作者不断下乡采风这一说法。采风即是获取灵感的一种方法,采风这一词的渊源可追溯到《诗经》那个时代。《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是描写最底层群众的诗歌,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深得群众喜欢,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所以后来从群众生活实践中获得灵感的这一说法就被简化称之为采风。采风中的写生可以训练我们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根据对象的形态特征掌握更鲜活的技巧和能力。

(三)“情感”对于中国画创作的重要性

情感是自然的,而中国画创作也是自然流露的,所以画家有什么样的情感,国画作品就会呈现出什么样的艺术精神,由此观之,“情感”对于国画创作来说非常重要。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因为人是中国画创作的主体,而人又具有丰富多彩的情感,所以中国画可以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感。中国画一直表达着国人内心最真诚的感情,它能起到舒缓我们心中的不良情绪、带给我们心灵愉悦和快感的作用,同时还会起到增加我们的成就感和创作中的快感的作用。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础和艺术灵魂,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国画对于情感的承载也是有目共睹的。著名国画画家蒋兆和的作品就是将“情感”溶于作品的最好的体现。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战乱频仍的年代,所以他的情感大都是对战争的愤怒和对正义与和平的呼唤。他的代表作《流民图》,以前所未有的宏大、悲壮,以浑厚有力的笔触揭示了画家真实而热切的性情。他在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油画之长处,创造性地拓展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技巧,其造型之精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之深刻,在中国人物画史上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设想,没有对花鸟的喜爱之情,国画大师李苦禅怎能创作出源于自然、溶于心田、流诸笔端而又复归于自然的“天籁自鸣”的优秀作品。没有对中国山河赞叹和对小鸟花草的由衷热爱,潘天寿怎能画出天真烂漫的“雁荡山花”。

三、结语

中国画的艺术精神源于具有深厚底蕴的中国特有文化,因此它具有绘画的笔墨意趣、材料特性、章法气韵诸特征。中国画精神既是传统的,又具有很强的现代性,必将会在这个现代世界有新的发展与呈现。?本文就“情感”在国画创作中的艺术精神进行了简要分析,具体探讨了中国画的艺术精神和情感因素,其内容分别为中国画的渊源、中国画的内涵、中国画的精神性。而后分析了“情感”对于国画创作的重要性,分别从中国画的创作、中国画创作灵感的来源、情感对于中国画创作的重要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然而由于个人知识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做到十全十美,但希望能够凭借本文与同道敞开交流,互相学习。

參考文献:

[1]林凡.时代丹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97-99.

[2]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1-3.

[3]李章惠,尤汪洋.中外美术通识[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2:25.

作者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艺术精神情感因素
混合型文化模式下龙江剧独立的艺术精神
汉代陶塑的时代风格与艺术精神探析
浅析情感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及启示
浅析品牌设计中体验营销的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与外语教学
情感因素对高校训练队训练影响分析
清初遗民万寿祺书法研究
试析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精神
网络学习社区中情感因素和社会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