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漫谈之岁末年初随想

2018-01-29 19:07张勤坚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碧螺春博学品茶

张勤坚

岁末年初,在放眼未来的同时,还需要回顾与反思。因此,便有了这样一篇散论。

2017年最绕不过的话题是人工智能

这几天,我一直追问自己,凭什么老师不会被人工智能所代替?找了很多个理由,但都不是很充分。譬如说,从前当老师的最大资本是博学(至少,总得比学生多懂那么一点点),现在呢,你博学了一世,却抵不过度娘的一秒。但,为什么我们不称度娘为师呢?

中央台有个节目,把机器人混在5个模仿秀歌手中让嘉宾猜。伟大的人类在多次猜测失败后,反其道而行,以“零失误就是机器人”为条件终于擒住了“真凶”。恍然大悟,人在智能上最终必然会敌不过机器,那么,我们剩下的就只有“智慧”了。所以,从现在起,“博学先生”转型为“智慧教师”正当时。

2017年主要工作是学校教育装备管理

年前的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主办方需要几句“名师慧语”印在活动手册上,我却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三国演义》里有个“名人”夏侯恩,他的出名是因为背了一把“青釭剑”。后来,在长坂坡,青釭剑被子龙将军所得。夏侯恩背着,我们只看到一把“名剑”;子龙腰间挂着,我们看到的还是将军。

将军手执武器的最终目的不是炫耀而是杀敌。所以,教室里的装备再怎么弹眼落睛,在我们眼里,都应该只见学生而不见其他。

仍然会走东走西地去跨学科听课

十多年前,有同事上《碧螺春》。课后,执教者希望我谈谈看法。我的反应是:①喜欢喝茶么?②办公室正好有上等的碧螺春。③一起喝茶,并顺带讲一个关于碧螺春“吓煞人香”的传说故事……于教学却是只字未提。聊天中,在键盘上敲出了下面的文字:

如果不品茶、不爱茶、不懂茶,很难真正感受到文本里的种种滋味,自然也就無法发自内心去感染学生。教师离茶远,又如何让学生离茶近;学生离茶远,又怎能真正体会采茶、制茶与品茶的意境。先学会爱茶、品茶、懂茶,才更有资格去说茶、讲茶、谈茶。

只是教一篇课文而已,犯得着这样较真吗?是,即便不懂茶,我相信语文老师也至少有一千种方法上这堂课。但,先尝一口茶,有了些许真实的体验再去教,不好吗?

我们谈教育,在强调专业化的同时,更要懂得博与杂的重要性。局限在教科书范围内,是很难积淀出文化底蕴的。

老师说STEAM课程实施方案离他们还很遥远

想通过几个尚不成型的校本STEAM课程去撼动传统学科固有的知识体系,可以说是,道路阻且长。

我们可以把语数外比作一根根经线,它们泾渭分明自成体系,各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STEAM的最终目的,是把自己作为纬线横向串联,并最终编织出美丽的画卷。但至少到目前为止,我只希望我们的STEAM是一根拨动琴弦的手指,让不同的琴弦能协奏出一首动人的曲子。就一首,足矣!我认为,在更长时间内,各弦,仍各就各位。

PS:写稿时,见QQ留言:“老张,给推荐几个适合学生用的教育APP!”觉得又是一个“不懂装懂”的大好机会,瞬间就百度了“2017教育类APP Top10”,眼前出现的却是——作业帮、小猿搜题、学霸君……于是,果断回复:“我,不太清楚。”endprint

猜你喜欢
碧螺春博学品茶
在最美的四月天跟着老苏州品茶、赏花、做美食……
排在中国十大名茶前列的碧螺春还是有点东西的
天下第二泉
品茶
苏州碧螺春3月20日上市 产量同比增长超20%
苏州碧螺春上市 产量同比增长超20%
雨夜吟
给您推荐两部值得珍藏的宝贵医书·博学奇书
多识由博学博学以成道
“博学”的鹤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