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2018-01-29 10:24吴辛琼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9期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

【摘要】计算机课后作业设计是整个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引导学生从作业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中职学校计算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现状的分析,以南疆四地州学生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为例,结合该地区学生计算机学习基本情况,对提高计算机课后作业设计有效性的途径突出具体建议,希望能为计算机课后作业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 课后作业设计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9-0121-02

前言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课后作业设计逐渐成为影响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关键性因素。从计算机课后作业设计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中职学校计算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课后作业设计仍旧存在许多问题。不同的课后作业设计,对于学生计算机运用能力、问题分析能力有着较大的影响,如何更好地提高计算机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渐普及,不仅对中职学校计算机学前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要求,对于计算机课后作业设计有效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计算机课程是属于“四證合一”,即:计算机证、MHK证(普通话证)、教育学、心理学,四证中的一个。以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汉语水平较差学生的计算机教学为例,该地区学生大多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想要利用一年半的时间,通过每周四节课时的学习,来完成计算机理论与实操学习并通过中职计算机考试是非常困难的。为了进一步保证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效果,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提高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效率,所以就涉及到的计算机作业设计这个有效性[1]。

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基本为幼儿园教师,而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就业,主要是面对学龄前儿童开展的教育工作。这就需要本专业学生除了具有基本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能力之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专业科研能力。在信息时代,计算机基础教育成为各个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计算机证是日后就业的基本保障。但是从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计算机课后作业设计的现状的来看,还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课后作业设计形式的过于单一、计算机课后作业内容的过于“直白”以及课后作业设计有效性低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升造成影响。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高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提升计算机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还需要对其展开深入的研究。

二、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课后作业设计有效性的途径

(一)计算机作业设计的有效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的生产管理工作中。计算机基础教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课后作业设计是否具有较高的有效性,是影响计算机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关键性因素。从计算机课后作业设计有效度的角度来看,作业设计自身的效度与学生计算机技术的实践应用价值有着直接的联系,想要进一步提高计算机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度,就意味着教师需要摒弃掉传统“直白”的作业设计思维,充分考虑到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学期教育专业之间的联系,将课后作业设计的效度体现在专业知识、实践操作等多个方面[2]。

例如:在进行《Excel单元格修饰》相关的教学工作时,教师应该突破传统计算机课后作业设计的思维模式,将围绕Excel单元格修饰教学内容的作业设计,转变为“发现身边的故事——如何更好的认识修饰”这一主题设计,同时结合教学任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量身打造适合的课后作业设计题目。如图1所示,是笔者在网上随机下载的某中等职业学生体能测试项目成绩评定标准,从图片可以看出,这些密密麻麻的信息数据让人很难去分析和辨认。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尝试着自己去完成单元格修饰,让表格变得更加清晰,方便后期的成绩查询。

图 1 某中等职业学生体能测试项目成绩评定标准

(二)灵活转变计算机作业形式

从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喜欢上机操作但是不喜欢做题,是目前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一种现象。究其原因,与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课后作业设计形式过于单一、作业内容过于封闭以及作业设计方式过于僵化等等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日后的就业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有效解决中职小学计算机课后作业设计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在提高对计算机课后作业设计有效性认识的基础上,灵活的转变计算机作业设计形式,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提高主观能动性[3]。

比如: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考核设计过程中,“在Windows XP窗口中如何快速弹出快捷菜单?”、“在Word中,____栏具有新建、打开、保存以及打印等功能?”这些问题的设计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直观的理解题目设计意图,但是却显得过于乏味和单调,与素质教育的思想不相符合。如何将计算机基础知识考核内容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结合,要求学生以“自主策划学前教育就业思想”为主题,完成相关文档或Excel表格的制作,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提高计算机作业设计的针对性

计算机专业教学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想要进一步提高计算机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以及为学生日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需要从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专业教育以及日后幼儿园就业方向,将计算机课后作业设计与实践操作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提高计算机课后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一直以来,“教”与“学”都是双向关联,不仅教师与拥有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后作业设计的自主权,学生也同样就有自主选择权利。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想要有效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采取分层式作业设计的方式来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实际需求。

比如:在完成Word相关内容的教学工作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几个层次的课后作业:第一,按照要求对目标文档进行排版;第二,根据文档的主题与内容,自行进行排版设计;第三,根据文档主题,利用网络资源设计制作一份电子海报。对于第一个层次的作业内容,几乎所有学生都可以顺利完成,而第二个层次与第三个层次的作业难度是呈梯度上升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而对教学方法与教学速度进行合理调整。

(四)加强计算机作业设计的社会服务能力

对于中职學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讲,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日后的就业有着直接的联系,为了可以提高学生日后就业的职业适应能力,可以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以及专业要求,进一步加强计算机课后作业设计的社会服务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计算机课后作业时,应该注重课后作业设计的“宽度”,在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自主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有“宽度”的课后作业设计,应该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从本质上讲,计算机是一种现代化的工具,其教学核心是专业技能的掌握与运用,从而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例如:在完成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自行所搜XX幼儿园学生的课程设置信息,然后利用收集的数据信息为XX幼儿园制定设计一张课程表。这种课后作业的实际方式,不仅可以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还可以增强学生日后就业的实践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提高计算机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对于保证计算机教学质量和提高计算机教学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实际的计算机课后作业设计过程中,可以从计算机作业设计的有效度、灵活转变计算机作业形式、提高计算机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以及加强计算机作业设计的社会服务能力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只有真正认识到计算机课后作业设计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俊强.基于智慧校园的中职计算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

[2]高翼飞.基于VARK模型的中职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7.

[3]杨昌容.贵州省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调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

吴辛琼(1982-),女,新疆喀什人,助讲,主要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

猜你喜欢
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
探讨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分层互动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探究
中职计算机word教学难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