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讨

2018-01-29 10:24刘颜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9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高职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微课”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微课改善了传统教学中说教式的教学模式,将现代科技引入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本文结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对微课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从而提出微课在教学改革中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微课 高职 计算机应用基础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9-0209-01

前言

随着时代发展,计算机教学对学生的要求从传统的注重培养技能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技能,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微课教学模式逐步成为教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一、高职学校传统《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缺陷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高职院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开设成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向学生传授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基本计算机应用能力,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熟练掌握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呈现等操作方法,为日后工作需要打下夯实基础[1]。高职院校开设的计算机课程,采用教、学、做相统一的教学方法,以项目为指导,以任务为驱动,课程更具实践性。但是在课程顺利开展的同时,许多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首先,由于是公共基础课,上课时间之短使教师只能进行部分理论讲解和简单的示范性操作,学生没有动手操作的时间,导致教学质量差。其次,学生计算机基础能力参差不齐,而上课人数较多,教师无法顾及到每位学生,这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最后,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极差,学生被动学习,课程教学效率低。

二、微课应用于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可行性

(一)微课概念

微课(Micro Learning Resource),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2]。通俗讲,微课主要通过计算机技术,将教学内容或资料以视频、音频或电子书等进行课堂教学,达到辅助学生学习的目的。微课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内容冗长、枯燥、晦涩难懂等缺陷,将课堂内容拆分成多个教学环节,逐层深入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教学内容融会贯通,提高学习效率。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

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微课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时间短内容少。微课教学主要依靠播放教学视频进行。因为视频时间短,所以微课的教学内容集中,重点突出,更有针对性。第二:资源容量小,使用方便。微课使用的教学视频一般几十兆左右,方便传输,同时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选取有针对性的微课视频,搜集主题突出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在直观视频的影响下对教学理念、技能有潜移默化的认识,使教学更方便。第三:趣味创作,针对性强。教师可以在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的前提下选择自己熟悉的、擅长驾驭的内容进行讲解,为创作微课增添趣味性。

(三)微课教学的可行性

基于微课教学以上特点,将微课应用到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有一定的可行性。一方面,微课的趣味性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在简短的视频学习中融入教学重点、难点内容,短时间内学生注意力相对集中,对教学内容的吸收效果更好。另一方面,微课视频下载的便利性可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因为微视频来源于网络,方便学生课下重复观看,消化课上没理解好的知识点,同时微课教学可与微信、QQ等媒介相关联,学生可以线下学习线上交流,增进师生间互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微课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一)充分准备,制作微课

为了充分发挥微课在课程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以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为根基,构造微课教学系统框架,制作精彩微课。首先,在微课中融入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将知识点合理拆分。微课教学并非全盘抛弃传统教学方式,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综合性实验内容,可以通过制作PPT课件、电子表格的数据处理、文档排版等方式进行准备,而验证性实验内容,则仍需要通过系统讲解,结合各章节内容进行实践操作。其次,结合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依据目标设计高效率、高质量、结构清晰的教学流程,以计算机实践操作为重点,将理论知识点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注重教学过程的衔接性。然后,录制教学过程。注意突出教学重点,知识讲解简单易懂,教学语言准确、简练、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后,对录制好的视频进行剪辑。对录制内容进行删减,插入必要的图片、音频等,使課程整体连贯,教学内容丰富。

(二)结合实际,合理安排教学流程

微课内容为教学重点但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还要加入课前导入、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等内容。微课视频仅有简短十分钟左右,将课堂的重、难点进行讲解,统领课堂教学。在视频观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完成微课中布置的任务。结合班级人数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将视频中的重点内容适当提问,加深学生印象。同时让每位学生发言,教师从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不足之处。如果课堂时间有限,可以在各小组中选一名意见汇总员,把每组组员的想法集中汇报给老师,以节省时间。最后,老师将学生传达的问题以及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总结,提高教学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教师只有创新教学观念,合理利用微课教学模式,才能发挥微课教学的最大优势,从而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马清.微课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 2016(10):131.

[2]余梅.“微课”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运用探讨[J]. 考试周刊, 2017(82):148.

作者简介:

刘颜(1987年10月-),女, 贵州省贵阳市人,科员,中级职称,本科学历,研究方向:计算机。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高职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