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课程《量子光学》的双语教学模式探索

2018-01-29 10:24赵超樱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9期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交叉学科双语教学

赵超樱

【摘要】《量子光学》是我校开设的一门研究生专业选修基础课。我们将多门交叉课程的外文版章节和外文文献引入教学,引导学生口述外文PPT报告,让学生了解交叉学科产生研究热点的机制和研究方法,扩大国际视野,培养英文表述,这样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和科研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關键词】研究生课程 双语教学 交叉学科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2017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理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资助(XYZ091800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9-0256-01

近年来,理工科的教学在新工科背景下变得尤为重要。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该领域的国际最新发展动态及目前的主要研究热点。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创新能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研究生课程的特点

(1)研究生课程人数少,非常利于开展模式创新改革。(2)研究生课程注重讲解该领域学科的基础研究方法,内容相对本科生课程要抽象,难以理解。必须结合实际应用来讲。(3)研究生一般很难完整读完一篇专业文献,虽然开设了《专业英语》,但是效果甚微。(4)研究生完全不会查找相关领域的文献。研究基础是零,学习习惯非常差,依赖性很强。(5)研究工作通常是几个领域的相互交叉,没有系统、全面的教材。(6)研究生本科的专业包含自动化、电子、光信息科学、通信等学科,基础知识很散乱。即使是同一个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不一样,学生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

二、交叉学科研究方向的专题讲座

学科交叉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征。就《量子光学》课程而言,它与现代科学的很多分支都有密切联系,小到纳米的微观领域,大到生命的宏观领域。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应用能力,是造就工程师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也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可能的带动学生进行科技文献的阅读与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我们将量子光学、非线性光学、集成光学、纳米材料以及现代光谱技术等相关交叉融合性内容和技术应用型内容引入教学。让学生了解交叉学科产生研究热点的机制和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优化学生的知识体系。指导学生查阅外文文献,引导学生看最新的最热门的交叉领域的研究动态,实时跟踪领域发展状况,找出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内容。

三、双语教学模式探索[1,2]

新工科背景下,如何将理科内容与工科应用相结合,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现今理科研究生普遍缺乏基础的英语文献阅读技能。我们将《非线性光学》、《光纤光学》、《集成光学》以及《半导体材料》等课程的部分相关内容的外文文献和外文章节引入教学。对专有名词和交叉学科研究方法的相似性,以及交叉学科科研idea的给出做一个完整的阐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看最新的最热门的研究领域的外文文献,形成英语思维,为今后撰写科研论文奠定基础。我从研究生课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讲解基础知识,还要介绍《量子光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积极拓展课外知识。教师自主选择外文教材和外文文献复印给学生。上课时,教师把科研工作的最新研究成果讲解给学生听。学生课前预习,上课时给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陈述,以英语研讨的性质进行。成绩的考核最终通过外文文献阅读、英语PPT讲解和学期末答辩几个部分来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同导师的学生研究课题会不一样,让学生讲自己的调研结果,学生之间的互动会加强。并将研究领域与《量子光学》相联系,激发出新的idea来。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是为了混个学分。学期末组织一次研究生答辩会,根据研究内容、答辩情况以及回答问题最终给出综合分。

参考文献:

[1]李竹林,郝继升,马乐荣.人工智能双语教学体系结构的探索与实践.计算机教育,2010(12):81-83

[2]王海,许德章.“机器人学导论”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的实践.科技咨询,2009(3):182-183

猜你喜欢
研究生课程交叉学科双语教学
《中医文学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作为交叉学科的法治文化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中医文献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云计算环境下研究生课程信息化体系的重塑与优化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英国电子信息类课程观摩与思考
交叉学科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