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与艺术融合的逻辑

2018-01-30 00:01张志元李凤超
山东社会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艺术品金融融合

张志元 李凤超 张 梁

(山东财经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中国人民大学 财政金融学院,北京 100872)

一、艺术金融范畴的界定

艺术金融的萌芽肇始于西方国家,1904年法国熊皮基金的创立是艺术金融的发端。艺术金融是随着艺术品金融化或艺术品市场金融化而产生的。近年来,随着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发展,越来越多的个人和机构开始将艺术品纳入理财范围,艺术品投资热逐渐兴起,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入艺术品市场。但是,由于艺术品市场投资具有门槛高的特点,因此对艺术品的投资常常受到阻碍。此时,金融工具的运用就成为解决投资门槛高的有效途径。例如,以艺术品为标的物,利用基金、信托等金融工具,产生了艺术基金、艺术信托等艺术金融产品,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基金、信托实现对艺术品的投资,而不是像以往那样进行艺术品的实物交割。此时的艺术品作为一种金融资产满足了普通投资者的投资需求,艺术品或艺术品市场实现了金融化。*倪进、何元春:《艺术品金融》,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5年版,第7-8页。

所谓艺术金融,是指各类围绕艺术品市场主体所进行的资金融通和与之相联系的信用活动的总称。*黄达:《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3页。狭义的艺术金融是指围绕艺术品市场主体所进行的投融资活动,如艺术基金、艺术信托、艺术品质押等;广义的艺术金融则包括一切围绕艺术品市场主体所进行的资金融通和信用活动,包括艺术品投资、艺术品融资、艺术品保险、艺术品托管、艺术品租赁等艺术品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各种金融行为。*庄毓敏、陆华强、黄隽:《中国艺术品金融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1页。

艺术金融不是金融与艺术的简单叠加,其内涵包括以下内容:第一,艺术金融属于金融范畴。艺术金融是金融与艺术品市场融合发展的产物,更确切地说,是艺术品市场为实现自身发展而进行金融化的产物,其与农村金融、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类似,都是一个新兴市场与传统金融的结合,其本质都是利用金融市场特定的金融工具实现自身发展,因此都属于金融范畴。第二,艺术金融又不同于传统金融。艺术金融是以传统金融为基础,围绕艺术品市场所进行的投融资等信用活动,针对的是艺术品市场。第三,艺术金融是艺术品市场发展的高级形态。金融与艺术的融合是艺术品市场自身发展的产物,同时这种融合也会促进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艺术品市场本身流动性低、投资门槛高的特点限制了其发展,而金融工具的运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并有效地促进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第四,艺术金融不是艺术品市场与金融的简单结合。金融与艺术的融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金融与艺术只有相互适应、恰到好处才能实现艺术金融的良性发展。*史跃峰:《中国艺术金融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山东画报出版社2016年版,第33页。

二、金融与艺术融合的价值

金融与艺术融合是艺术品市场自身发展的需要,是艺术品价值得以更好体现的需要,是满足普通投资者投资需求的需要,是金融资源得以高效利用的需要。

(一)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金融与艺术融合,其价值首先体现在资源的高效利用。一般来说,金融资本往往会流向成长性和发展趋势较好的市场或行业。过去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以及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大量资金涌入这些市场或行业。如今随着股市、房市的相对低迷,传统制造业、服务业的相对饱和,这些产业不再对金融资源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金融资源的过度集中势必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而艺术品市场这样的成长性行业近年来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亟需得到金融的支持,以促进其良性发展。*赵慧芳:《山西艺术品市场金融化探索》,《大众文艺》2014年第24期。金融与艺术融合可以实现将其他产业过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艺术品市场,既可支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又可避免资源浪费,实现金融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市场的运行效率。

(二)打破体制与政策瓶颈,规范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艺术品市场存在着市场透明度差、信息不对称、赝品泛滥、鉴定和估值体系不完善、退出机制缺失等一系列问题,从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来看,依靠现有的体制与政策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的。而金融与艺术融合使得大量资本介入艺术品市场,资本的介入一方面为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资本的力量有利于打破艺术品市场上传统体制与政策的瓶颈,冲破文化艺术长期不完全市场体制运作过程中的层层壁垒,重新构建更为市场化的运作体制与政策,从而改善我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现状,促进艺术品市场健康、规范和可持续发展。

(三)顺应市场要求,促进艺术品市场多样化发展

我国艺术品市场既有的运行形式主要是画廊、拍卖行和艺术博览会。然而,无论是画廊、拍卖行还是艺术博览会,这些传统的艺术品投融资渠道因为艺术品本身的特殊性而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如市场缺乏透明度、投资门槛和专业性较高、鉴定估值体系不完善、保管和运输要求高、流动性或变现能力较差、制假售假现象严重、价格指数可信度不高等。*强甜甜等:《中国艺术品金融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金融经济》2014年第8期。而金融与艺术融合产生的众多艺术金融形式,如艺术基金、艺术信托、艺术品典当、艺术品保险、艺术品股票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交易模式存在的瓶颈,实现艺术品市场的多样化发展。

(四)降低艺术品投资门槛,满足普通投资者投资需求

金融与艺术融合一方面降低了艺术品投资的专业门槛,另一方面降低了艺术品投资的资金门槛。在专业方面,中国绝对大多数的投资者不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和鉴别能力,因此对艺术品的真伪、价值和增值空间很难自己做出评价。*王广振等:《艺术品金融化:“价格背离价值”倾向的反思》,《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4年第2期。而金融与艺术融合使得投资者可以依靠专业的鉴定评估机构对艺术品进行鉴定评估,从而大大降低了艺术品投资的专业门槛。在资金方面,艺术品市场的迅速发展使得艺术品的价格不断攀升,高昂的艺术品让普通投资者望而却步,而金融与艺术融合可以为普通投资者提供广阔的投资平台,通过金融工具的运用,使艺术品成为一种新的金融投资产品,投资者可通过艺术基金、艺术信托、艺术品股票等形式实现对艺术品的投资。

三、金融与艺术融合的动因

艺术品市场的迅速发展使得艺术品投资热渐次兴起,而金融资本的介入又使艺术品市场越来越受到金融市场的影响。金融与艺术融合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艺术品市场本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经济发展是金融与艺术融合的基础动力

“盛世收藏,乱世黄金”,经济的发展往往会带来艺术品消费(收藏或投资)的大幅增长。经济发展促进了艺术品市场的繁荣,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国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思维方式的转变。*尚朝辉:《论我国艺术品金融化的发展》,《企业经济》2013年第2期。一方面人们产生了对文化、艺术的强大消费需求;另一方面,高净值人群的数量增多、财富增长,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地位和个人品位被认同的需求。*黄隽:《艺术品金融——从微观到宏观》,中国金融出版社2016年版,第89、90页。此外,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现有的金融产品越来越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投资需求,造成大量流动性资本沉淀,其中也包括大量的金融资本介入艺术品市场,艺术品投资热开始出现。艺术品作为一种资产,它不仅具有类似于金融产品稀缺性、增值性的特点,而且具有低流动性和异质性的特殊属性,同时价值高的特点又抬高了其进入的门槛。这种境况下,为了满足艺术品投资的需求,便有了金融工具在艺术品市场中的应用,尤其是利用基金、信托、质押等金融工具,使得艺术品成为新的金融资产。经济发展带来的这些需求正是艺术品市场繁荣并逐步实现金融与艺术融合的基础动力。

(二)资本的逐利性是金融与艺术融合的直接动力

金融的核心和本质是资本的融通,而资本的天然逐利性是任何金融活动的动力之一。因此,资本的逐利性也是金融与艺术融合的动力。经济发展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社会资本流动性增加,资本的逐利性使其在市场中自发地寻找套利机会,而艺术品在某个合适的时机便成为了这种套利的工具和载体。以我国为例,艺术品市场最繁荣时期出现在2011年,当年交易总额达到2108亿元,其中拍卖市场成交额为975亿元。在此形势下,包括艺术基金、艺术信托、艺术品典当、艺术品证券化等形式的艺术金融发展迅猛,仅艺术基金就突破了50亿元的水平。这一现象的产生源于2009年,我国出台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以缓解金融危机的影响,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大幅增长。*王征:《艺术金融——中国文化产业的金融创新》,《中华文化论坛》2012年第2期。货币的大量投放一方面使得市场流动性充足,另一方面,伴随着通货膨胀的压力,投资者们急于在市场上寻找套利机会。受国际艺术金融投资风潮的影响,敏锐的金融资本越来越多地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涉足艺术品市场,从而直接推动了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和艺术金融的发展。

(三)艺术品市场的自身特性为其与金融的融合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艺术品是商品,但又不同于普通商品,艺术品是蕴含历史文化并以艺术形式表现的特殊的、稀缺的商品。艺术品投资有三个门槛:流动性低、投入资金巨大、鉴别和评估等专业需求较高。而金融与艺术的融合则为普通投资者和艺术品市场架起了连接的桥梁。首先,金融与艺术融合带动了一批专业的投资顾问公司和中介机构为投资艺术品的投资者提供服务,投资者无需专业的艺术品鉴别和评估水平便可实现对艺术品的投资,从而极大地降低了进入艺术品市场的门槛。其次,金融与艺术融合可以引领市场资本进入艺术品投资市场,从而大大降低了投资者进入的资金门槛。再次,金融与艺术融合可以有效地解决艺术品的变现和融通问题,从而改变了艺术品单纯收藏的属性,艺术品流动性的门槛也会大大降低。

四、金融与艺术融合的形式

金融与艺术融合的形式,包括传统金融工具与艺术品的融合,如艺术基金、艺术信托、艺术品典当(质押)、艺术银行、艺术品保险、艺术品证券化等;也包括新兴业态与艺术品的融合,如互联网+艺术金融形式。

(一)艺术基金

艺术基金是以投资艺术品为目的,将艺术品视为衍生性金融商品,具有收益性功能和增值潜能的特点。独立托管、专业管理、组合投资、风险共担和收益共享是其主要特点。全球最早的艺术基金是法国巴黎的熊皮基金(1904年),而我国最早的艺术基金是2005年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中艺博)上的蓝玛克基金。由于艺术基金的投资门槛不高,而且投资者不用费心思去照顾那些娇贵的艺术品,还能从中获取收益,因此艺术基金的未来发展十分值得期待。

(二)艺术信托

艺术品与信托的结合有两层不同的含义:一是艺术品作为一种资产在金融机构信用评级及资产定价时发挥作用,即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二是先将艺术品资产化,然后金融机构向投资者发行投资基金,最后将整合的资金重新投放到艺术品市场中。例如,银行理财产品或信托计划,即在投资人没有任何专业投资背景和艺术品收藏经验的情况下通过专业的运作获得收益的过程。

西方国家艺术信托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其目的在于向投资者和爱好者提供专业顾问与筹资服务。*克莱尔·麦克·安德鲁:《TEFAF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2015》,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编译出版2015年版,第199页。与西方大多数国家相比,我国的艺术信托产品还很少,市场处于刚刚起步的初级阶段,2009年国投信托有限公司携手保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共同推出“国投信托·盛世宝藏1号保利艺术品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是我国第一支艺术信托产品,弥补了中国信托业在艺术品领域的空白。

(三)艺术品典当

艺术品典当本质上就是指艺术品质押。在欧美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在对艺术品进行担保、艺术品借贷业务等方面已经非常专业,银行针对高净值客户(如私人银行和家族办公室客户)提供艺术品质押贷款较为常见。在我国,潍坊银行于2009年首先推出了艺术品质押贷款业务,发放了以于希宁国画大师作品作质押的262万元贷款。

(四)艺术银行

艺术银行起源于1972年的加拿大。传统意义上的艺术银行通常是由政府提供基金支持或政策保障,通过购买艺术家的作品,将作品租赁给政府机关、企业机构、个人等用于庆典装饰、陈列欣赏等,从而扶持本土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和发展。传统的艺术银行多为公益性质,以加拿大艺术银行、澳大利亚艺术银行和中国台湾艺术银行为代表。另一类艺术银行主要是在传统的商业银行中开展与艺术品相关的业务,通过经营艺术品实现盈利目的,目前世界范围内开设艺术银行的金融机构有摩根大通银行、瑞士联合银行、德意志银行、花旗银行、新加坡大华银行等。

(五)艺术品保险

艺术品保险是在传统的财产保险和货运保险的基础上演变和发展而来的,主要承保火灾以及其他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艺术品直接损失。艺术品保险的保险标的主要是投保人所有或代他人保管或其他人共有而由投保人负责保管、展览、装卸、运输的艺术品。

艺术品保险在西方出现较早且发展较为成熟,许多保险公司都提供艺术品保险业务,如安盛艺术品保险公司、丘博保险集团、消防员基金保险公司以及圣保罗旅行者保险公司等。相对于西方成熟的艺术品保险市场,我国艺术品保险发展滞后,还没有跟上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六)艺术品证券化

艺术品证券化是我国在艺术金融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创新性尝试,所谓艺术品证券化,其主要形式为艺术品份额化证券(俗称艺术品股票),即把单一艺术品或艺术品资产包的产权进行等额拆分,再以拆分后的产权为基础构建份额合约并上市交易,应当注意的是,虽然它与艺术品基金有相似之处,但它们所发售的分别是艺术品权益份额与基金份额,因此存在本质上的差别。艺术品证券化的形式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虽然最终以“闹剧”而收场,但笔者认为这种交易机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艺术品的资本属性,可以称作艺术金融的一种较高级形式,并可能成为艺术金融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七)互联网+艺术金融

互联网金融和艺术金融均是一种新生业态,而互联网艺术金融更是一种创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于我们来说已不再陌生,余额宝、P2P、众筹等互联网模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金融的盈利模式,降低了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和金融服务成本,使许多传统金融难以覆盖到的人群也成为了金融服务的对象。艺术电商是艺术品市场与互联网对接产生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近年来发展迅速。艺术电商可以降低艺术品的交易成本和增加市场透明度,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会使艺术品市场脱媒,有助于艺术品市场的全球化和大众化。

互联网金融的普及和艺术电商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对互联网艺术金融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期待,利用P2P实现艺术品借贷、艺术众筹等均可以成为互联网艺术金融的发展模式。

五、金融与艺术融合的趋向

目前金融与艺术融合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艺术基金、艺术信托、艺术品典当、艺术品证券化等均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在艺术品保险创新方面也取得了相应的进展。笔者认为,我国艺术金融未来将朝着大众化、正规化、规范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一)应用互联网等新兴科技助推艺术金融大众化

首先,由于艺术品是一种非标准化商品,交易双方在信息对称性上存在较大差异,这使得艺术品交易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而互联网的开放性特点打破了这种信息不对称,且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因此,艺术金融要实现大众化,就必须打造科技化、网络化的交易平台。其次,互联网的普及和低准入门槛也改变了艺术品交易的形式,艺术品的在线交易与网上交易不仅快捷,而且高效,相较于传统的交易渠道它还具有相当的成本优势,网络交易平台与传统的交易渠道相互补充,将确保艺术品交易顺畅进行。最后,在艺术交易与互联网的交融发展中,如何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在网络环境中更加真实地展示艺术品,如何更好地为投资者提供有关作家、作品、价格等方面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以及网络支付安全性问题的解决方案,都需要科技进步使其更加完善。

(二)构建专业化的艺术品指数

艺术品指数是衡量艺术品市场价格波动情况的指标,能够综合反映艺术品市场的整体走势。艺术品指数的作用表现在:第一,艺术品指数是对大量艺术品市场交易价格的综合反映,尤其是各分类指数更是集中反映了艺术家、作品类型、作品年限对艺术品价格的影响,对拍卖行确定起拍价和艺术品估值能够起到借鉴作用;第二,艺术品指数反映了艺术品价格的整体变动趋势,有助于投资者进行市场投资分析;第三,艺术品指数为今后衍生性艺术金融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目前,我国艺术品指数的构建还处于基础性尝试阶段,市场上的指数主要有雅昌指数和中艺指数,但这些指数存在着诸如基础数据来源不规范、指数内在结构及其数据架构不系统、发布的随机性较强等问题,缺乏权威性和影响力,在实际中很少使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需要指数的参与,艺术品指数的创新和改善能够促进中国艺术品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采用更加合理的数量模型构建指数和利用艺术品分类的方法构建不同的艺术品分类指数是未来中国艺术品指数的发展方向。

(三)成立监管机构规范艺术金融的发展

目前,我国用来约束艺术品市场的法律法规稀缺,用来规范艺术金融发展的条文更是少之又少。国家应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格市场准入,提高资质要求,从立法高度上界定艺术品交易人、艺术品鉴定机构和拍卖公司在市场上的行为准则和法律责任,切断鉴定收费与鉴定结论之间的利益纽带,使交易各方和交易过程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在艺术品市场立法的时候一定要抓住“诚信”这个核心,要把艺术品市场规范化发展作为总的抓手,要从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三个方面三管齐下,抓住重点问题、热点问题进行突破。作为市场的重要管理者,政府应尽快出台促进金融与艺术良性融合的指导性政策,引导艺术金融产业更多地回归艺术品本身,避免过度投机。

(四)完善艺术金融产业链建设

产业化是目前我国艺术金融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我国目前仅处于点对点的单一艺术金融产品创新发展阶段,不断完善艺术金融产业链建设,不仅将推动我国艺术金融的产业化进程,同时将带动相关产业,如艺术品鉴赏、艺术品投资咨询等产业的发展,为金融与艺术的融合发展扫清障碍。完善艺术金融产业链建设应包括设立具有较高公信力的第三方权威机构以及定价机制、建立高端艺术品仓库以满足艺术品的贮藏、推进我国艺术品保险业发展和完善市场退出机制等。

(五)推动艺术品投资国际化

中国艺术品市场作为当前国际艺术品市场最活跃的板块,正持续吸引着有关国际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国际投资者的介入,不仅带来了更多现金流,也给整个艺术品投资市场带来了更加科学的艺术品投资、管理理念和创新产品。艺术品投资国际化是发展趋势,一方面要吸引更多的国际艺术金融投资大亨来华,增加艺术金融产品种类和规模,推动我国艺术品投资相关行业,如艺术品鉴定、艺术品投资咨询等行业的发展,提高艺术品投资在定价和管理方面的透明度;另一方面,中国的艺术品也要走向世界,成为国外艺术金融投资的可选择性标的物,通过国际化的艺术品投资,传扬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

猜你喜欢
艺术品金融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融合》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