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环境下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之思考

2018-01-30 01:44□董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英美文学作品文学

□董 娜

(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27)

近年来,科技的飞速发展及其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已有目共睹。作为成人教育主要途径的远程教育更是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的先行者。英美文学作为学习英语语言文学的重要课程,在远程教育中的英语专业课程中应给予重视,且通过网络技术的支撑,英美文学的教授更能另辟蹊径,发挥更大的优势。

一、英美文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

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学习英美文学课程是提升其语言能力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英美文学是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英美文学以介绍英美文化作为主要背景,以文学经典作品赏析作为主要教学方式,使学生在阅读经典原著及写文学评论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通过学习英美文学课程,学生不仅可以增强鉴赏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还可以使整体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一)增强文化认知

语言总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的学习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学习单词、语法、时态和句法,而是通过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构成,逐渐完成语言的习得。英美文学课程中赏析文学作品的过程事实上是学生了解英美文化最直接的方式,一个时期的文学经典作品,往往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精髓。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和分析,可以了解西方的文化视角和价值取向。通过理解作品中的风土人情和人物事件来加深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和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包容和接纳。

(二)提高英语综合能力

文学材料作为特殊的外语教学材料,有其趣味性和文化性的优势。文学材料的语言多是精炼且多样化的,因题材不同而有简单朴素的、也有优雅精炼的。为学生的选择提供了多样性,既能学到原汁原味的日常英语,又能接触到严谨规范的学术语言。通过赏析文学作品,可以自然而然地扩充词汇量,熟悉不同语境的词法、语法,更能使学生体会到不同语境中的各异语感,从而使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三)提高鉴赏能力

英美文学作为英语专业课,为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文学作为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记录着历史的沧桑与时代的变革,反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社会生活。文学匠人最善于用或讽刺、或幽默、或精美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在阅读一部文学作品时,不单是读懂故事、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更要去留意作者的遣词造句、结构布局、修辞韵律等。从时代背景、作家经历等方面去分析作品的语言风格、写作特色等。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所有的老师都清楚,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如同所有的语言一样,英语也有其民族的文化特色,只有充分了解了英语语言文化,才能真正学好英语这个专业,而英美文学则是学习英语文化的最佳途径。经典著作之所以能够传世,必然有着引人入胜的故事架构,也涵盖着作者本人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学生阅读此类文学作品必然会激发阅读兴趣,从而对学习英语语言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二、传统英美文学在教学中的劣势

虽然英美文学课程对于培养英语专业人才至关重要,但传统教学中的英美文学已经危机重重:高校英语教学对英美文学重视度不够致使其边缘化;课堂上多以教师讲解为中心,致使学生参与度低;教材的编写和使用产生制约因素。

(一)重视度不够,被边缘化

很多高校的英语教学把重点集中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上,因为这些技能可以应付各种课程考试和过级考试。虽然教学大纲早已将英美文学划为英语专业三大教学板块之一,并明确要求英语专业开设英美文学课程。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英美文学却无法和精读、听力、语法、词汇等课程一样受到重视,甚至沦为选修课。加之市场经济的影响,学生更愿意把精力投向翻译英语、旅游英语、法律英语等实用性课程,对英美文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其逐渐被边缘化。

(二)以教师讲解为中心,学生参与度低

目前,全国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超过60%的课堂仍以教师讲解为中心,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参与度要求不高。在讲某位作家的某部作品时,往往都是先从介绍作家的生平入手,再介绍时代背景,然后分析作品的具体内容和其艺术特色。这种程式化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课堂陷入沉闷,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参与度不高,自然很难产生兴趣,导致课后也没兴趣展开阅读。而对于英美文学这门课程来讲,课后阅读是相当重要的,一般会要求学生课后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知识、作品等。既然学生课堂上兴趣索然,课后更不愿主动去图书馆阅读英语文学作品,而更愿意把时间消磨在流行杂志上,无论教师如何热情高涨,也只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很难提升教学效果,这也成为英美文学被边缘化的一个因素。

(三)教材受到制约

现在,大部分英美文学课程选用的教材内容出现和社会脱节现象,亟待革新。现在大多数三年级以上英语专业的学生使用的教材仍是传统的模式:按照编年史顺序介绍文学背景、介绍作家作品、介绍选读作品。学生首先学习系统的文学理论知识和文学史,然后才接触作品,由于时间和课时的限制,老师对有关知识一带而过,学生很难有时间将知识内化。加之如果学生一开始接触的就是晦涩难懂的古英语诗歌,还要去花大量时间去了解古诗歌的韵律和术语,会让学生产生力不从心、知难而退的心理。

三、在远程教育背景下英美文学课程的优势

相比较于传统教学,远程教育环境下的英美文学课程不再受空间环境和时间长度的限制,又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方式,并实现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可以集文本、图像、声音、影像等于一体,完成一系列的交互式操作。多媒体教学便捷有效,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多媒体可以使原本枯燥的英美文学更有趣味性,使学生对课程产生感性认识,从而使学生可以高效率地去获得知识。比如在讲解简·奥斯丁的作品《爱玛》时,教师可以先把简·奥斯丁的生平和作品等有关背景做成课件,了解其创作背景后,再讲解作品;也可以剪辑电影《爱玛》的典型片段做成课件,通过影像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让学生通过语言、动作去更直接地分析爱玛成长过程中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过程。在选取文学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具体的英语基础和喜好,选取可以让学生最大程度实现知识内化的文学作品,并做好相关课件。所选作品和教学课件要尽量避免面的空洞,实现点的深入,从而引导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培养其文学赏析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提高语言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高参与度教学

远程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无论是课前的学习、课堂的研究探讨还是课后的升华,自始至终学生都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

在课前的自主学习阶段,微课是相当有效地辅助手段,微课目标明确、简明精悍、所占资源容量小,又方便学生随时随地灵活学习。教师可以在QQ群或班级微信群上传短视频微课,内容可根据课堂讲授内容和知识点而定。比如为了更好地了解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创作风格,微课可以对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社会大环境和妇女地位进行介绍。同时教师可以在群里发布有关微课的相关问题和任务。比如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讨论简·奥斯丁所处时代对其创作可能产生的影响,并要求学生将讨论结果协作生成PPT,PPT在课堂教学时和全班同学进行分享。

在学生的课堂内化学习阶段,也不单是传统课堂的一言堂方式,而是既有教师活动又有学生活动。教师可以检查微课有关问题的PPT,学生展示PPT时让小组间进行互评,调动其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学间互评完教师进行总结性评论,教师不光点评PPT的制作完善情况和信息涵盖量情况,也要对其语言和人文性进行点评,最大程度地扩大课堂信息量。教师也可以以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并整理课前学生提出的疑问,供全班学生思考并探讨。

课后的巩固实践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要求学生进行课后阅读,并写出有关评论。比如教师在讲解了简·奥斯丁的《爱玛》后,可以要求学生去阅读其另一部作品《傲慢与偏见》,并提交一份关于比较两部作品的小论文,可以比较其女主角,也可以比较其语言特点、创作差异等。

(三)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

学习内容和方式的转变自然会导致课程评价的改变。标准化试卷的机械式考核应该越来越淡化,形成性评价更加客观,而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教育理念。学生在教学平台收看视频和阅读量的统计也应该适度纳入平时成绩,PPT展示情况和课堂讨论参与度、角色扮演的参与度和完成情况等都可以纳入形成性考核。多样化的评价考核更加客观,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习者的自主能动性,也更有利于教师总结反思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英美文学作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的劣势日益突出,也逐渐被主要必修课程边缘化。远程教育环境下的英美文学课程因多媒体等新技术的应用而具备更灵活的学习方式、更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等优势,并有望改变英美文学在英语学习者中的尴尬地位。

参考文献:

[1]郑月莉.英美文学虚拟教学课堂的架构设计[J]. 远程教育杂志,2006(1).

[2]汪洋.浅析英美文学阅读对英语教学的作用[J].芒种,2015(20).

[3]宋晓晴.网络环境下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名著导读与人文素养培养研究[J].文学评论,2016(1).

猜你喜欢
英美文学作品文学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文学作品与数学
我与文学三十年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
英美常见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