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施工课程设计教学研究

2018-01-30 21:52黄海东
考试周刊 2017年62期
关键词:教学体会评价标准课程设计

摘要:课程设计不但是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也是加强理论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补充。针对桥梁施工课程特点,结合最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分析了课程设计实施过程的关键环节,总结了实际教学中的经验和体会,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建议。

关键词:课程设计;桥梁施工课程;教学体会;评价标准

概述

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也是加强理论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补充。工科类专业在强调本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更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桥梁施工及组织管理》是我校为土木工程专业设置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土木工程专业桥梁工程方向的学生较全面学习桥梁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方面的知识,达到完善本专业教学内容的目的,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由于桥梁施工课程实践性强,对于没有经过专业实习的学生而言往往觉得形象模糊、概念空洞。另外桥梁施工课程知识体系主要围绕着实际工程中具体的施工方法、流程、设备使用等方面展开,具有知识点繁杂,相互关联较弱等特点,使得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梳理和掌握难度加大。《桥梁施工与组织管理课程设计》作为《桥梁施工与组织管理》课程教学环节的补充,面向学生未来工作内容的实际需求,通过典型桥梁施工设计计算,巩固加深理论知识掌握,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实践,使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临时设施设计的重点、难点及技术要求,熟悉相关规范、标准的技术条文,掌握桥梁支架、挂篮等设备的设计计算方法。为实现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需要在课程设计题目选定、设计过程实施及指导及评价标准等教育环节开展教学方案优化及研究工作。

一、 课程设计题目选定

作为《桥梁施工与组织管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设计选题基本原则是设计题目必须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主要知识单元,涵盖尽量多的知识点。通过合理设计题目內容串联本课程知识脉络主线,使学生在课程设计工作过程中,自觉完成书本知识梳理。在此基础上,课程设计题目选题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知识掌握水平及设计任务工作量。通过课堂教学,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控制设计题目的难易。另外题目的工作量应保证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能够较好完成。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单纯追求内容全面、加深难度,反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出现造假及抄袭等问题。

课程设计题目选题应该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首先,不同于一般理论基础课程,《桥梁施工与组织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面向社会需求,使学生较全面学习桥梁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方面的知识。因此与工程实践结合越紧密的题目,学生的收获也就越大。此外,学生是否对题目感兴趣也是学生参与程度及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题目的选择要让学生感受到本课程设计是未来实际工作内容的一次预演。教学实践中,经常跟学生说起的就是:大家现在做的这个题目,就是明年大家在工作中肯定会遇到的问题。不同的是大家现在的设计计算如果出现错误还可以改正,但明年工作的时候如果犯错就可能没有改正的机会了。实践表明,与工程实践联系越紧密的题目,就越能激发同学的积极参与和认真态度。

课程设计题目选题还应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一方面随着新材料、大型专业设备及新结构体系的不断应用,使得桥梁施工技术迅猛发展。课程设计题目选择除因满足现行技术标准、规范基础上,还应密切追踪施工技术发展前沿。另一方面,课程设计题目应该是开放的,而不应该仅有一个标准答案。并鼓励学生拓展设计思路、积极创新,大胆尝试新材料及新的结构形式。

二、 设计过程实施及指导

(一) 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课程设计任务时间安排是影响学生完成情况的重要因素。我校《桥梁施工与组织管理》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包含16教学周。而课程设计一般要求在本课程期末考试前完成,同时课程设计实施安排还应与课堂教学进度较好衔接。本课程设计任务选择在第二教学周下发同学。此时课堂教学刚刚完成教材绪论部分,同学们已经基本了解了本课程的内容、特点,初步建立了桥梁施工的基本概念。这样能够保证学生有充足时间完成课程设计,同时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加深课上所学知识的掌握。

(二) 课程设计过程指导

课程设计的阶段性检查及过程中的有效指导,是确保实现本课程设计目标的重要手段。根据在不同工作阶段学生设计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及学生平时所提出问题的归纳,找到设计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及时反馈,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

课程设计过程指导主要形式包括:分散解答、集中反馈及重点讲解。分散解答是指利用答疑时间,针对个别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集中反馈是指根据已发现的共性问题,结合课堂内容,有针对性的反馈。重点讲解是在阶段性成果检查基础上,总结同学设计工作中的难点,利用1~2学时进行重点讲解。讲解内容可以是教材知识点扩展及补充。例如在结构验算阶段,发现学生对现行规范不熟练,计算方法不合理。因为教材中对相关内容的介绍较为简略,所以对现行规范计算方法、特点及适用范围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讲解。

毕业设计汇报答辩,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及计算报告完成汇报PPT,并在限定时间内(3~5分钟),完成方案介绍。而后接受提问,并解答。为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在提问环节,以学生为主角,积极鼓励学生提问。而教师作为配角,仅进行引导及点评。由于激发了同学的参与热情,现场气氛热烈,讨论激烈。

三、 教学效果及改进措施

课程设计成绩根据设计成果按五级记分方法评定。课程设计的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本课程设计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35%,其中图纸和报告25分,PPT汇报10分。由于课程设计教学方案科学、进度计划合理,实际教学效果良好。2014年度桥梁1~3班课程设计成绩在良好及以上比例达到60%。2015年度桥梁施工课程设计采取5人一组,每组完成一跨设计任务。本次课程设计共分成21个设计组,平均分数74.5分。各组同学基本完成了课程设计内务,完成了相应的设计报告、图纸及PPT汇报。根据最近两届学生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总结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改进措施包括:

(1) 课程设计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第4~6章密切相关,但如等完成相关课程教学,则课程设计开始时间相对较晚,加之本学期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无法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完成设计任务。因此,在第二教学周下发设计任务是合理可行的。

(2) 本次课程设计紧密结合工程实践,因此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规范及设计方法。但课堂教学涉及较少,因此补充相关内容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3) 分组设计方式可考查同学分工合作及协调能力。但同时也存在着个别同学消极怠工及参与热情不高问题,因此应对各设计组同学进行明确分工,细化每个同学的具体工作量及评分标准。

(4)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安排一至两次施工工地参观实习,加深学生对施工场地、水文及地质条件的直观认识。

四、 结语

课程设计是《桥梁施工及组织管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的掌握、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提高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以本课程教学任务为基础,结合工程实践,不断分析总结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完善本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 曾其勇,袁月峰,何文辉等.提高《检测技术》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4):106-109.

[2] 张元.探究式学习在高校游戏软件开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27):7698-7700.

[3] 马令勇,赵文艳.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新模式的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2,44(3):59-60.

[4] 冯硕.课程设计环节提高学生能力的探索[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4(4):77-80.

[5] 刘艳峰,王晓昌,王劲松.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本科生培养模式期望调查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4):96-99.

作者简介:黄海东,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体会评价标准课程设计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小学英语教学的普遍现状及对策
浅谈广告摄影的创意与发展
高职软件技术实训考核评价标准构建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研究
高职“生物药物检测技术”课程教学体会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