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学习过程 创设自由学习的空间

2018-01-30 22:18刘龙武
考试周刊 2017年66期
关键词:例谈探究学习语文教学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通过语文课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机会,尊重学生的见解,重视学生的经验,鼓励学生创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实践。因此,教学时教师注意优化学习过程,努力为学生创设自由的学习空间。

关键词:语文教学;探究学习;例谈

笔者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教学为例,通过引导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中,领悟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鼓励学生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一、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阅读要着眼于整体,立足于全局,这是阅读的基本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让学生明白缺乏整体意识,其结果只会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实践证明,无论是从初读感知还是局部感知,或者是对文章内容的把握以及主旨的分析,教师都得从整体上引领学生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最终达到阅读教学的预期目标。

例如,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我首先采用直接导入的方法,在学生齐读课题之后,让学生说说看了课题之后,你还想知道什么,然后围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的富饶?”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我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有利于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自主的学习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相机板书:海滩、海岛、海水、海底。这样在师生的共同配合下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为下一步读中感悟做了一个铺垫。

二、 读中感悟,消化理解

语文教学就是抓住语言,在读中领悟字词句,在读中感悟文本情境,在读中积累运用语言,在读中理解和掌握课文。总而言之,把边读、边看、边思索、边理解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学生的朗读水平随着对课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在感知、感悟阐发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升。让学生在朗读和感悟中真正读懂语文味,那才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关键的问题。

西沙群岛景色优美,文中不乏描写优美自然风光的词句。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感悟。课堂汇报中教师作适当点拨、引导,同时在适当的时机出示课件加以演示,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在学生找西沙群岛海底的鱼在珊瑚中穿来穿去,美极了,用四个“有的……”组成一个排比句,写出海底鱼多,然后让学生看课件演示,说说你还看到什么;鱼呢?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又如:海参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那海参是怎么样蠕动的呢?激发学生边看课件演示,边理解“蠕动”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说说我们日常生活中看见的哪些动物也是这样爬行的?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主要目的: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与理解。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句段去朗读,这是为下一步学生真正拥有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奠定基础。因为选择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辨析的过程,是原有审美能力和当前感悟程度的呈现过程,从而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 研读课文,质疑思考

质疑的深度与读者的能力和对文章的感悟程度密切相关。研读课文时,随着学生对课文内容感知程度的逐步加深,他们往往会对文章的结构层次、写作风格、精妙语句等进行深层的质疑,此时收获的主要是以理性为核心的思维和能力。对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筛选,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应让其自行解决。而教师应把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及学生个人自学感到困难的问题提出来,组织学生讨论。

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认识;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想和思考。为此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学到这时,同学们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是真的吗?”和“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鸟的天下是什么意思?”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结合对相关语句的理解回答;对于像“西沙群岛的水为什么从海面上看色彩就不相同了?”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动笔画一画海水,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明白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时,画图分析也是理解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像“西沙群岛都有哪些岛屿”这一类的问题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看地图,或让学生课后查找资料去解决。

教学中,设计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主动解决问题,形成乐思好问的习惯,同时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 深化理解,合作交流

简单的死记硬背无助于问题的根本解决,教学时通过适时的启发,引导他们将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起来,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贯穿在阅读课本的全过程之中。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自主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了学习方法的自主构建,实现了师生的双边互动作用,使学生间观点碰撞更加频繁,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习效率得以提高。

如教学时可以进行这样设计:西沙群岛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可以画下来,也可以写下来,可以找你最喜欢的人告诉他你的感受。我设计这一环节主要的目的在于一方面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在选择己喜欢交流方式的基础上感悟西沙群岛的富饶和美丽,实现本课的德育目标,同时还培养学生注意语言积累、达到学以致用的训练目的,完成了本单元训练的任务。

作为教师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教与学是不可截然分开的,教师不是搬运工,不是把知识硬搬来强加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他们创设自由学习的空间。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换言之,教师的教学方法实际是对学生学法的渗透和指导。

参考文献:

[1]薛灿春.优化学习过程,调控学习分化[J].青春岁月,2015,(8):416.

[2]馬伟红.优化学习过程培养自学能力[J].成功(教育版),2011,(3):55.

[3]闫建峰.优化课堂教学优化学习过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3):11.

[4]沈苏娟.优化学习过程细品语文之味[J].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13,(1):7.

作者简介:

刘龙武,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刘坂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例谈探究学习语文教学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例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促写
识字教学方法杂谈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地理探究式教学中的作用
职高office2010教学之我见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