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工作介入留守儿童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探讨

2018-01-30 00:59吴永波
考试周刊 2017年70期
关键词:小组工作留守儿童

摘 要: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的监护、亲情关爱和价值观教育的引导,易出现的精神空虚、行为失范、道德滑坡,甚至违法犯罪的问题,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教育和培养营造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留守儿童价值观教育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试图引入小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对留守儿童运用和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社会工作介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案,合理性的教育培育路径,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核心价值观的内化。

关键词:留守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小组工作

留守儿童作为基层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的未成年弱势群体,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依据调研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被访者受到过不公正待遇,45%的被访者缺乏一定的民族自豪感和骄傲感;随着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的迅猛发展,情感丰富但情绪极不稳定,从而出现厌学、冲动、早恋、心理承受能力弱、人际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问题。

对留守儿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断创新留守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意识。本文以垫江十中为例,深入分析留守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问题和原因,试图通过把小组工作引入到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和技巧,妥善解决留守儿童所面临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和践行问题。

一、 农村留守儿童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与原因分析

1. 家庭教育片面单一,价值观教育缺位

家庭教育重智能轻德育,重知识轻人格,重分数轻素养,大多数的隔代监护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文化程度都比较低,只注重儿童的物质需求,认识不到价值观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同时缺乏对子女照顾的父母易用金钱来平衡惭愧感,会让孩子认为有金钱可以解决世界上的任何问题,因而形成一种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监护人忙于生计,或认为树大自然直,人大知好歹,无暇或忽视对未成年人进行价值观教育;亲朋监护型留守儿童监护人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教育,儿童也难产生归属感,极易产生心理问题;自我监护型留守儿童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差,易形成不良行为习惯,甚至犯罪。

总之监护人对分数过度追求引导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少,承担班集体工作少,忽视其全面发展需求,使之变得自私、冷漠、不关心集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留守儿童人格塑造、良好品德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

2. 实用化和功利化学校教育导致价值观教育的低时效性

教育的本质离不开对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学校为了提高分数和升学率,盲目的对学生灌输知识和训练技巧为主的提前教育,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目前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育管理面临较大的问题,在基层学校中,思想品德课程普遍认为是副课,学校教思想品德课程的老师工作动力不足,知识储备不够。因此,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的双重保障。

3. 重视理论灌输,忽视价值判断和思辨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上,一贯重视理论灌输,一股脑地把正确的价值观灌输给学生,流于形式上的背诵记忆,并代替学生做出价值判断,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但由于学生没有一个自己分析、思辨和判断的过程,而且也不知道选择一种价值观对自己未来发展的影响会是什么,更难说以核心价值观的标准要求来践行自己的言行举止。这种没有经过学生自己思辨、推理和实践而被灌输的价值观是苍白的,也是经不起现实的冲击和考验的。学生们选择学校灌输的价值观如果在社会中遇到挫折,他们很容易就会怀疑自己的选择,甚至会走向相反的方向。

4. 偏重道德教化,忽视核心价值观的其他方面

在富强、民主、文明和和谐的国家层面的要求上,过于强调了集体和国家对个人成功的帮助,弱化了个人和家庭的作用。公共秩序、公共道德和环境保护还停留在宣传和口号上,与现实的需求差距太大。学生不会协作、不愿协作、无法正确处理彼此之间的矛盾,缺乏妥协意识和人文精神;在自由、平等、公正和法制的层面上,过于强调纪律对自由的约束,忽略了自由约束主要来自对别人自由的尊重,以及自由是人生最高追求的灌输。对平等的理解仅仅限于法律上的平等,忽视了人格和尊严,也忽视了对生命敬畏的精神。在公正方面,长期以来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会影响其人格的形成。学校关注到了法治,但是忽略了两个重要方面:一是过于强调对学生的特殊保护,忽略了犯法后果的警示,二是过于强调了公民要知法、懂法和守法,忽略了政府权力也受到法律的限制和制约;在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方面,学校忽略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抽象、空洞、乏味。尤其是应试教育使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学习。长期以来对教育投入不足,尤其是对教师权益的忽视,使得教师无法集中精力搞教学和科研,学生的身心健康得不到及时的关注。

二、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势分析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契合社会工作本土化需求

社会工作是指在共建、共融、共享的框架下,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为处于困境中的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预防、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助人自助,恢复和发展其社会功能的社会服务,是融合价值观、理论与实践的多维系统。其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文明与和谐,这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内容一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构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价值理念,体现了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倡导人的自由发展,丰富了社会工作的内涵,为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开展明确了价值导向,同时又拓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路径。

2. 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介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大量运用个案、小组和社区等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循序渐进的对他们進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并给予有效的引导。有利于留守儿童对社会发展的认同,帮助其形成积极向上的奋斗目标和思想境界;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以及和谐健康发展,让留守儿童坚决抵制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腐蚀和诱惑,加强提高留守儿童辨别善恶优劣的能力,从而提升留守儿童文化和素质的修养;有利于保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和延续,提高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和培养意识,能有效保证价值观教育的实施。endprint

3. 社会工作资源链接优势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整合。通过不同学科整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高效结合,是非常必要的,而学校社会工作具有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资源、沟通协调、协助家庭、辅导学生的功能,借助学校现有的资源,以学校为主牵线单位,构建家庭、社区、政府、社会相互联系的资源体系,这能很好地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需求,实现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

三、 践行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工服务项目设计

1. 项目背景

重庆市垫江县垫江第十中学,位于城郊,周边是工业区。留守儿童近2000人,占全校人口的52%。由于长期缺乏家长的适当教育和照顾,该群体养成了不自信、胆怯、霸道、厌学、缺乏责任感等不良性格及习惯,抗逆力较差、心理承受力较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工服务项目以社工价值理念为基准,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相结合的方法,建设以社区、家庭、学校为支撑的联络平台,通过户外宣传、主题班会、参与式培训等方式协助在校青少年真正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2. 项目目标

社会工作介入核心价值观教育,试图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环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拥有民族自豪感和科学的爱国主义观、诚信、友善等优良品质,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四有”青少年。

3. 项目内容

通过在垫江十中开展“踏上青春的步伐”——自我认知、“情绪的潘多拉”——情绪管理、“我是学习小能手”——学习坊、“校园零暴力”——反暴力、“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会、“快乐时光,与你携行”——志愿者培训等社工主题活动,丰富在校青少年的课余生活,提升在校青少年应对问题的能力,实现身心良性发展。主要内容如下:

4. 项目成效

通过目标实现测评法,基线调查法两种方法评估项目预期的目标是否达成。项目成效如下:

(1)服务对象能够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意识及民族自豪感有显著提升;针对服务对象可做问卷前测和后测来说明情况。

(2)服务对象能够学会接纳自我、掌握人际交往、学习、情绪管理等技巧,具备诚信、友善、敬业等优秀品质。

(3)成功建立一支校园志愿者队伍,定期参与志愿者服务,参与人员形成“为他人服务”的助人为乐意识,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4)在校青少年十分认同此项目运作模式,并积极参与其主题活动,校方大力推广此课程。

(5)学校所在社区居民对此服务项目高度认同,社区服务中心能够充分运用社区资源,推广项目服务模式,积极营造公正、自由、平等的社区环境。

5. 项目优势

(1)可复制性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适合在每个社区所在学校开展,此项目具有较强的复制性。

(2)延续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烈的时代性,作为当代的青少年,更应具备此素质。该项目符合服务对象的需求,具有延续性。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多方面的心理问题,自我意识危机、情绪发展危机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项目的开展有利于缓解上述危机,促进青少年实现身心良性发展。

(3)创新性

此项目可通过个案、小组、社区、工作坊等形式相结合,社工与校方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项目开展周期,改变传统上的填鸭式教学,以参与式培训为主,以游戏体验、角色扮演、活动分享等方式培养青少年自信、合作、沟通等意识及能力。此外,社工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一对一个案辅导,帮助有需要的服务对象改善问题。

参考文献:

[1]唐孝惠.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的实证研究——以芦溪县为例[D].南昌大学,2016.

[2]刘梦.小组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2008重印).

[3]候伟.初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教学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Z1).

[4]费文斌.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解决对策的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0(2):91.

[5]林丹.核心价值观教育须从少年儿童抓起[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4(2).

[6]桑国标.学校心理咨询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7]周昕宇,劉琳,于茜仪.专业社会工作在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运用——以南京市X小学四(2)班“友善”教育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6(34).

作者简介:吴永波,副教授,重庆市,重庆工商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组工作留守儿童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小组社会工作游戏带领的几点注意事项
小组工作方法在提升初中生抗逆力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