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018-01-30 13:19寇月雷
考试周刊 2017年78期
关键词:走进生活高中历史

摘 要:爱国主义精神的渗透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地方历史、历史教学特点等各方面简要阐述了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高中历史;以史为鉴;走进生活;以情动人

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水平,还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思想品质的教育。爱国主义精神是高中学生思想教育的核心,而历史教材则可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大量的题材。历史课堂这一角色在对高中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立足于历史,结合古今特点,善于挖掘历史教材中的爱国主义素材,在历史的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到实处,让这一精神走进每一位高中生的思想深处。作为一名高中历史老师,我认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深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 以史为鉴,理论联系实际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前史之鉴而为后事之师,我们教给学生历史,并不仅仅是单纯为了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让学生能在古今通晓比拼中拔得头筹。我们进行历史教育,更多的是想教会学生以历史作为借鉴,从中感悟出人生的道理。尤其是对爱国主义精神的领悟,更可从数不胜数的历史事件当中得以体现。想要在高中的历史课堂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老师应该学会以史为鉴,结合历史理论与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爱国的深刻道理。在中国古代史、近代史以及现代史中,民族融合和反侵略历史的内容,是作为爱国主义精神渗透很好的素材。当我们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还应该让学生学会联系生活实际,关注国际以及国内正在发生的事件,充分了解我国现所处的政治环境,并思考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要如何才能为祖国的发展奉献一份力量。例如,前段时间关注度十分高的钓鱼岛事件和黄岩岛事件,老师可以事先给学生布置搜集这两个相关事件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对这两个事件进行简要的介绍,再动员学生展开讨论,寻找历史中与之相似的事件,以及可行的解决之法。从讨论当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同时,也让爱国主义的教育更加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当中,让历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二、 走进生活,根据地方历史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源于生活,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是以往生活最真实的写照。在高中历史教材中,更多的是对国内、国外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却并不太重视地方历史的教育和传承。其实,地方历史是中华璀璨文明与文化的缩影,是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鲜活素材。在高中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渗透过程中,老师应该要利用文献资料和周边史实,对学生进行额外的历史爱国事件拓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老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地关心当地的人文情怀、自然环境、现实的生产与生活等等,让学生感受到这个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他们不可或缺的祖国和家园。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就应该先从爱自己的家乡开始,正所谓不爱小家,何以爱国?对学生本土历史的教育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爱国人士就在身边,并不遥远。例如,黔西南历史中安龙“十八学士墓”“贵州龙”化石等,古老先民在本土繁衍生息的民族文化等等,都是地方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好素材。让历史教育走进生活,爱国主义的精神才能更好地走进学生的思想中。

三、 以情动人,利用情感基调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情感是人类这一高等动物群体所特有的东西,情感是支配人类行为举止的主宰体。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离不开对学生情感的感化,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一个真正爱国的人的偉大之处、可敬畏之处,是感化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主要方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讲述了各国列强在甲午战争之后,更加放肆地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力度,为了挽救祖国,解决民族危机,中华人民群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国主义运动——“义和团运动”。这严重威胁到列强对中国的剥削,因此,为了维护他们的“剥削权利”,列强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至此,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巨额的赔款、无理的特权、无止尽的剥削,中国社会一时动乱不断、混乱不堪,这一历史内容让学生的情感不自觉地低落,对这些不平等条约、对这些贪婪的侵略者感到愤懑。为激发学生更加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我还给学生观看了当时列强犯下的罪行图片,有八国联军烧毁北京民房、在齐化门外屠杀义和团民等,在激起了学生的对列强仇恨的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内心深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 塑造榜样,挖掘英雄人物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每个人的一生当中,都不免会有一两个偶像在指引自己为梦想奋斗,成为他们精神的支柱。在高中历史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给学生塑造爱国榜样,深入挖掘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可圈可点的英雄人物,塑造学生心目中的爱国偶像,并以之为精神目标,做到有原则、有理想、不屈不挠。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任何一位推动历史发展的人物,都是爱国的,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屈原,“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以及精忠报国的岳飞,还有荡平倭寇的戚继光、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收复新疆的左宗棠,更有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谭嗣同、孙中山、周恩来……在这些爱国人士身上,都有着让人不可抗拒的魅力,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的“士可杀不可辱”的伟大精神,都值得学生去学习,都是感化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好向标。通过给学生塑造榜样,可以更加深入地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总而言之,爱国主义教育是古往今来永垂不朽的话题,是一项浩大的教育工程,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深刻主题。通过历史课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起学生精忠报国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之林,培养奋斗的栋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创造无限可能!

参考文献:

[1]韦祖秀.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融入爱国主义教育[J].未来英才,2015,6.

[2]潘蕗璐.浅析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J].未来英才,2014,12.

[3]陈安珍.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黑河教育,2011,5.

作者简介:寇月雷,山东聊城莘县第一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走进生活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让英语教学回归生活本真
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之中去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应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探讨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