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社会化”理论的初中班主任角色转换研究

2018-01-30 13:39何治宣
考试周刊 2017年66期
关键词:角色转换初中班主任

摘 要:作为一种域外理论,教育社会化理论对我国初中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现状的角度来考量,当前初中班主任角色主要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角色定位存在偏差;二是角色过于单一。基于此,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实现初中班主任角色的转换:一是重新定位班主任角色;二是向班级事务领导者的转换。

关键词:教育社会化;初中班主任;角色转换

一、 教育社会化对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新要求

教育社会化的理念最早出现在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开始传入我国,并对我国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具体来看,教育社会化指的是改变过去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节的局面,将教育的整个过程都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联系起来,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教育社会化理论主要强调学校教育的以下特征:第一,学校教育必须与社会相联系,与社会的发展统一起来;第二,学校教育必须具有社会化功能,其宗旨和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培养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学生。

在教育社会化理念的影响之下,我国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模式也需要变革。而初中班主任是初中学校管理的重要主体,初中班主任的角色扮演如何,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管理状况。在教育社会化理念的要求之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角色也需要进行转变,要求改变初中班主任的传统工作观念和角色观念,使其功能角色的具体行为更符合科学、现代的教育理念。在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过程中,需要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如此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抗压能力,这才是教育社会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二、 当前初中班主任角色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我国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使得初中班主任在角色定位上多为考试服务,以促使学生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具体来看,当前初中班主任角色主要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角色定位存在偏差。正确的角色定位,是初中班主任履行班级管理职责的前提。但从目前一些学校对初中班主任的角色定位来看,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所谓的角色定位偏差指的是初中班主任目前的角色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社会的期望,不符合教育社会化背景下学生素质培育对班主任工作的要求。从目前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实际状况来看,大部分初中班主任仍然将工作的主要精力集中于教室巡查、寝室巡查、班级秩序维护与管理、学生纠纷调解、学生自习监督等方面。据一项针对四川M中学的调查显示,目前占据初中班主任时间最多的两项工作分别为自习陪同和教室巡查。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很多学校对于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仍然是以班级事务管理为主,而没有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培养学生兴趣中的作用。总体上来看,目前初中班主任的角色仍然是为“应试”服务,而不是为学生的素质教育服务,这与教育社会化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背离。

另一方面,角色过于单一。初中是学生学习习惯和个性养成的关键期,因此从育人的角度来看,初中班主任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应扮演着多个角色,如此才能做好学生的导师,既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但从目前很多初中班主任的角色扮演状况来看,目前其主要扮演的是“管制”型角色,即班主任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管理,其服务性角色扮演却远远不足。初中班主任角色过于单一,增加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负担,对于学生而言,班主任过多地参与班级管理,会在一定程度上压抑学生意愿的表达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公民权益、义务意识的形成;对班级来说,班主任过多干预班级管理,也会造成班级气氛压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矛盾激化,特别是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班主任应注重服务性角色的扮演,如此才能减少初中生对班级管理的抵触,进而养成健全的人格。

三、 教育社會化视角下的初中班主任角色转换的思路

针对当前初中班主任角色存在的问题,只有实现班主任角色的转换,才能使得班主任角色符合教育社会化的要求,进而实现初中教育的基本目标。

一方面,重新定位班主任角色。在传统的观点下,初中班主任的主要角色为学校要求实施人。但在教育社会视角下,初中班主任的角色应定位为班级工作的设计者,这是教育社会化对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新要求。列宁曾经指出:“任何计划都是尺度、准则、灯塔和路标。”因此,初中班主任的角色应依据目前我国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通过制订有效的计划,来合理分配班级管理资源,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来实现初中班主任角色的转化。具体来看,班主任可以将自身角色定位为服务性角色,通过制定严格的班级管理计划和班级管理制度,来明确每一位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职责,如此可以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也可以为初中班主任减负。

另一方面,向班级事务领导者的转换。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最重要的情境因素就是班级目标和学生情况。初中班主任应当根据班级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其领导行为,并且根据学生发展的近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当班级尚且处于低年级,如初一、二年级,学业负担不重,升学不作为紧要目标时,班主任可以采取更加倾向于以人为导向的领导模式,而升入初三年级后,就要适当增加任务导向的比重。如果班级的集体主义气氛浓厚,向心力强,班主任可以釆取相关组织的领导行为,而如果班级的个人主义气氛较浓,那么专注个人的领导行为更符合学生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成熟度、对目标的认同感等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有区别地采取物质激励、感情激励、成就激励等,调整变革型和交易型领导行为。

参考文献:

[1]孙时进.社会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陈卫.教育社会化的三重内涵评介[J].教育评论,1992,(3).

[3]李江.教育社会化:一种概念的分析[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作者简介:

何治宣,四川省广安市,四川省邻水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角色转换初中班主任
小学德育新课程教师的角色解读
困境中的阳光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初中班主任如何实现学科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关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情感的运用研究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